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五讲  有情无情,天与之形

 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注重无形无相之真精神

 

庄子的这篇文章讲到这里,已经进入尾声了。我们来看最后又讲的是什么。

“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庄子的寓言里,经常爱说一些丑八怪和残疾人。佝偻的,驼背的,没有脖子的,甚至没有嘴皮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比如一个瞎子,你并不会觉得他有多丑陋,但如果看到一个人没有鼻子,大家恐怕就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没有耳朵不觉得,没有眼睛不觉得,但没有鼻子,大家就觉得吓人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嘴唇,那就更有点恐怖了。这个“跂支离无脤”,样子实在是太丑了,佝偻、小儿麻痹后遗症、无脤,这些残疾都占全了。虽然这个游说卫灵公的人确实很丑,而“灵公说之”,卫灵公看惯了,感觉好得很,看其他正常的人,反而是“其脰肩肩”,嫌人家脖子太长了。

庄子说到这里,笔锋一转,又跳到了齐桓公那里。“瓮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事都差不多,说齐桓公遇到一个甲亢的人,大脖子。他与桓公打交道久了,桓公也喜欢上他了,看到其他的人呢,也一样觉得人家脖子太细太长了。

这个感觉我们都有体验的。我们如在寺院里待久了,看惯了出家人的光头,看他的时间长了,再看其他留了长头发的人就不习惯。这都有一个彼此习惯的过程。如果我们习惯了与有德的人打交道,看那些无德的人,就会不舒服。我经常都要说一点得罪出家人的话,我说,自从与本光法师、海灯法师、遍能老和尚、佛源老和尚这些大德打交道后,再看其他那些出家人,就感到他们的气象不足,总觉得比这几位老和尚差。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对呢,老修行和初修行的是有差别嘛;不对呢,是你不平等嘛,你失去了平等心。老和尚是几十年功夫养成的,而如今的出家师父毕竟大多出家时间不长,现在虽不能及,但几十年后他们未必不是菩萨啊。

三两下说完这两个故事,庄子下面的议论就很高明了。“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是永恒的、长久的,这是根本,得了这个本,其他枝末之事就放下了。人不忘记那些该忘的,而忘记了本来不该忘的,这才是真正的忘记啊。

“形有所忘”,大家都知道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九方皋的确是了不得的人,他只管是不是千里马,至于是公是母,是白是黑,全都忘记了。所以庄子有“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说法。《易经》里也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岂不可见乎”之说。这一番议论也有这个意思。我们在平常生活之中,都要追求“神乎其技”。怎样使自己神乎其技?我们就要在“德”上着力,而把“形”放下,不去计较那些有形的东西。

禅宗的很多公案,从禅师的修为来说,还是重神。神达到一定境界后,把真如坐实,你真品到味后,佛教的外在形式就放在一边了。为什么德山、临济要呵佛骂祖啊?他们就是“德有所长,形有所忘”。赵州老和尚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念佛一句,漱口三天。”这还是“德有所长,形有所忘”嘛。他把那些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放下了,只注重无形无相之真精神。

 

圣人也喜欢旅游

 

我们来看这一句,“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我们人呢,经常是该忘的东西不去忘,不该丢的却丢了。学生娃娃背课文的时候很艰难,不当记的事情却记了一肚皮,到考试的时候就恼火。我们在单位里面,不管是机关还是公司,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不该做的、无关紧要的、事倍功半的事情,却做得津津有味。这个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那么,作为一个道人来说,他也有所忘,有所不忘。佛教里面讲念念不忘,讲一念万念、万念一念、念念相续。念念相续在什么地方?就在真如上,在佛性上。在这些上面就是要念念不忘。万法来来去去,万念纷纷纭纭,那些就是要忘的,就是要丢了嘛。你把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放在心坎里干什么呢?把那些喜怒哀乐放在心坎里干什么呢?把那些是是非非放在心坎里干什么呢?我们要把不当忘的东西贴在脑门上,把不该记住的东西,毫不客气地丢掉!

当然,这个说则容易做则难,因为我们的业力,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并不听我们的指挥。你说不来,它偏要来。我们想记住的事情,也并不是就能招之即来。如果我们都有这个本事,那个个都是大科学家,干什么成什么。因为你的精神聚焦了嘛,精神一聚,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这就是我们凡夫俗子的可怜之处。我们真正想一下,我们在这方面有多少功夫?你在怎样料理这些事情?所以,“此谓诚忘”。“诚”,我在讲《中庸》时,确实反反复复讲了很多。“此谓诚忘”,就是把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命元神,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把我们的佛性都丢到一边去了,反而尽把一些颠倒见留在脑袋中晃荡。真正的宝珠、明珠失去了,此谓“诚忘”。

尘香_or

怎么买正版

回复@尘香_or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春光灿烂_mg

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