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今天是我们这门课的第一讲,我们先来聊聊,到底什么是“内卷”?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


来,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片水稻田,你和我,都是这片水稻田上的农民,烈日高照,又闷又热,你我手持镰刀,挥汗如雨,为了什么呀,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水稻。


好,怎么收获更多的水稻?最简单地概括,两条路:第一条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比如能不能研究出更好的种子,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化肥,能不能机械化生产……等等,这是一条向外的道路;第二条路,我也找不到什么高科技提高产能,那我自己干脆不睡了,一天除了种地什么也不干了,996种地,而且还找更多的劳动力来,把爸妈、把老婆孩子都叫来。这第二条路收获的稻子也会多一些,但是平均下来,每个人收获的稻子反而还下降了。毕竟,这第二条道路,是没有质变的量变,就是这么一块地,玩命地精耕细作,种地像绣花一样也没用,投入地越多,边际效用就越下降。


这第二条路,就是“内卷”。1963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著名人类学家,叫格尔茨,出版了一本研究印度尼西亚农业的著作。书名叫做《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格尔茨仔细研究了印尼的农业模式,分析在人口密集的爪哇岛上,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印尼人只能不断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固定的农业生产中。格尔茨借助他老师辈的美国另一位人类学家戈登·威泽的话,管这种模式叫“农业的内卷化”,形容这种农业生产模式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状态。说白了,这种模式走进一种死循环里了。


好,我要说今天这次课的第一个关键点了:“内卷”是一个舶来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英文读音是involution。这个单词的词根,原意是“滚动”。前缀是in-(“向内的”),往哪个方向滚动啊,向内滚动。这个词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既不能向外扩展,又不能有革命性的提升,而是这个模式稳定不动了,增量在内部挤来挤去,越来越拥挤。产能没有提高,但是内部越挤,人也越累。


后来“内卷”这个学术术语最初进入到中国,是被用来分析中国华北的小农经济。1985年,在美国教书的黄宗智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书名是《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二年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了,内卷这个英文词译为“内卷”,“内卷”这个词从此进入中国的学术界了。这个词还有一个译法叫“过密化”——过于密集,但大家还是习惯用“内卷”了。


黄宗智教授用“内卷”,生动概括了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一个现象:更多劳动力的投入,反而导致单位劳动报酬的降低。这是一种自我消耗式的增长。简单地说,如果之前一个人花一个小时创造一百元的价值,那么在内卷化的社会中,一个人要花两个小时创造一百五十元甚至更低的价值。尽管总体价值在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劳动力更多地投入和耗费的基础上的,黄宗智将这种增长概括为无发展的增长”“内卷型增长经济的发展不是依赖单位劳动时间内产生价值的上升,不是依赖生产能力的提高,而是依赖对劳动力的进一步发掘。


这里说到今天这次课的第二个关键点了:什么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内卷,就是无发展的增长我再说几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朋友们就更好懂了:比如说“加班”,玩命干,每个月的工资是更高了,但平均下来,每个小时的收入更低了。比如说学生玩命做试卷,你一天做一套,我一天做两套,每套卷子对于成绩的提升,反而是下降的。黄宗智教授最近自己都出来举了一个例子,你看,老先生今年80岁了,“内卷”大讨论把他这位本尊都惊动出来了。黄老先生说:有两家公司竞争。其中一家公司不是琢磨怎么提升产品啊,而是琢磨怎么联系劳务中介,雇佣一些劳务派遣的“合同工”。另一家公司怎么办啊,它必须也这么做,聘用合同工,否则没办法竞争了。黄宗智教授统计说,现在这种“非正规”劳动力已经达到城镇职工总数的75%。这是他的数据,我不知道是否有这么多。黄宗智教授说,这样“内卷”就开始了,你也找劳务派遣我也找劳务派遣,这种内卷是一种恶性竞争。


了解完“内卷”的来源和基本概念,我们也就可以进一步得出,从根本上讲,解决内卷有两个途径,向内和向外外呃。:第一点,向外,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朋友们注意到没有,“内卷”这个词变得流行的时候,另一个“词”也变得很热,叫“入关”。入什么关啊,入山海关,这个是网友的一个比喻啊,一个恶搞的比喻,这个比喻,网友用明末清初的比喻,像满清跨越山海关,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呃、外部空间来解决问题。历史上的欧美就是这么解决的,把自己国家的问题转移到海外。但是这种方法方方面面来说,问题很大,难度更大,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第二点,向上,提升低水平的竞争模式,比如依赖科技创新或者说制度创新。但目前的问题也很大,科技创新好像有一层隐形天花板,目前全人类都很难有大突破,我们一些关键科技领域还被“卡脖子”。


向外很难,向上也很难。怎么办,继续向内,说到这里,你也应该能理解,为什么2020年“内卷”这个词那么流行?我们为什么会走到“内卷”这个处境中了。内卷已经这么严重了,还有多少空间?这里说到今天这次课的第三个关键点,也是我们这门课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价值导向:在文化上,我们要走出内卷文化,想象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性。强调一点,走出内卷,需要经济上的、体制上的、文化上的,各个方面、方方面面的努力。经济和体制的问题,更依赖于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从主观层面,我们需要先从这门课开始,从文化层面走出内卷,看破内卷。毕竟,从文化层面入手来打破内卷,是我们普通人都能够开启的第一步,也是经济上的、体制上的变革的基础。


牛津大学人类学的项飚教授讲到内卷,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内卷是一体化的竞争。什么意思啊?就是同一个模式的竞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且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特别狭隘,就是当“人上人”,当精英。什么是精英,咱们的标准特别实用主义,对于学生就是考上名牌大学,对于白领就是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这种精英主义啊,这种成功学的洗脑,特别成问题。所有人都特别害怕失败,所有人都想当“人上人”。大家都拥挤在同一个赛道上,累不累啊。


正是因为精英之争,愈演愈烈,所以我们观察一下也会发现,内卷文化中最深受其害的一群人,就是高学历的城市青年。 “内卷”的主要讨论群体通常也是这群好像已经还挺不错的——高学历的城市青年。他们听着成功学长大的,长大后发现成功越来越难,越来越内卷。985废物、小镇做题家、社畜、996……这个群体焦灼的情绪,酝酿出这一系列流行词汇。


下一讲,我将讨论陷在“内卷文化”中的这一群体,我会以“小镇做题家”这个戏称和群体为例,聊一聊这些“明明还不错”的年轻人,他们的焦虑和挫败究竟从何而来?又出路何在?谢谢大家。

破晓zhw

黄老师加油!

回复@破晓zhw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无用学

【投票专区】听完这一讲,如果你感觉自己已经陷在“内卷”中了,就赞我这一条!让我看看压力山大的不止我一个人!

小来惜缘

内卷文化揭示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有社会性的人来说:要作更成功更优秀的自己,须从内卷中走出来,正如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人生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贤早己告诉我们一条大道:易经文化:人生是简单的,在平常的自律、自觉中遵守行大道:阴阳之道。在白天、黑夜不断交替中,在平常生活的简易重复中,人们注重人与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中自立自强,自力更生。

无用学 回复 @小来惜缘

感谢听友留言,该回复已经被精选为优质回答,老师会在彩蛋【答疑课】中对这一个看法和观点进行回应,记得来听哦~

无为hifi 回复 @无用学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永遠不會變,這是世界叢林法則,也是人類進化的不斷過程。

7pf9m3ecjt1q14umitak 回复 @小来惜缘

刚从曾仕强老师那边过来的吧?

哈娃娃哈

的确很奇怪,成为精英的比例还是相当的少数,大部分人一生都归列为“平庸之辈”!各种媒体从上到下也都在宣扬怎么成功,如何成为人上人,但教人接受平庸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谦逊哥

主播你好感谢有你 工做就是这样长期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的没有进步的工作环境 很不喜欢 去旅游 去高级餐厅消费 看喜爱的书籍让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情就不算内卷是吗

无用学 回复 @谦逊哥

感谢听友留言,该回复已经被精选为优质回答,老师会在彩蛋【答疑课】中对这一个看法和观点进行回应,记得来听哦~

森林哥创业故事

内卷颇有新意,又学到了一个以前没有认知的一个名词。 我是从事IT技术和网络工程这方面的从业人员。从事本行业将近20年,我感觉我们的行业实际受内卷文化的影响,向上不达向前竞争激烈,感觉整个社会都与我们为敌。 好像大家都在找出路,但又没有合适的出路去突破,都在这一个有限的圈子里面竞争向前发展。简单的工作重复做,就成就了个人的事业。一切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