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魔耳朵

我们选择了愤怒,选择了悲伤……负面情绪都是自找的?怎么会,明明是外界“引发”的! 这点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

喜马加油站 回复 @魔魔耳朵

事件发生→想法出现→引发情绪→指导行为→导致结果。举个例子:手机摔坏了。有的人会想“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真倒霉”,有的人会想“正好可以换新手机了”…客观事件发生,不同人的想法带来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产生想法和情绪的个体,这里的语境应该说的是“我们主观选择了”是否要拿别人的行为,伤害自己

听友231691115 回复 @喜马加油站

摔手机,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即使我没有能力立马换上新的,到我愿意平静的去接受这个事情,接下来去处理因为这个事情引发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坏的。 这个时候总有人在你旁边,以关心我,为我好的名义说你怎么这样不小心,你下次应该怎样,如何避免。 我选择平静的接受摔手机了,却不能接受别人来这样说我,因为他是我领导,并不是我家人,亲人,关系亲近的人。 我自己的事儿,领导来干预。类似的事情发生太多次,我越发反应大,想反抗又无法反抗。次数多了我的行为被定义为与正常人不一样。 我想辞职,我觉得领导来劝别辞职,我最多接受3次,事不过三。他却超过次数不想让我辞职,我表达别再劝,他还是重复他的做法,最后我以死相逼

听友231691115 回复 @喜马加油站

领导总是以为我好,关心我的名义,干预到我自己的私事儿,我觉得被控制,被道德绑架甚至被PUA了。最后 确诊重度抑郁,焦虑。 然后很神奇他说问过很多心理医生需要诱导我去看医生,然后每天上班询问我的状况如何,逼我去看医生。他这样,我不敢去,因为确诊抑郁是在他给我讲过他们老家有个姑娘抑郁的事情之后我才去的,但是我并不是因为他的这番话确定,而是我自己也发现我状态有问题,拉着男友陪我去。男友之前一直是异地,一个人不敢去。结果他自认为我是因为他说的那个姑娘才去的。所以他逼我看医生我不去,我害怕他再次把我看医生的行为认定是他的功劳。然后进一步被控制。每一次劝我。从自残到想自杀发展

Lydia_cF 回复 @听友231691115

你进入了儿童状态,你老板则是父母状态,你在对抗父母而不仅仅是老板

LUCKY蓉Q 回复 @喜马加油站

或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让他走向好的结果。

Ginatina 回复 @喜马加油站

那当父母无缘无故暴打你,该如何反应?

听友292986106 回复 @听友231691115

我觉得你应该去练习搏击术,而不是让别人在你的耳边聒噪。

一念之间闫先生 回复 @听友231691115

咱们老祖宗有句话很适合你,树无皮必死无疑,人无皮天下无敌。

FredaLei68 回复 @魔魔耳朵

仔细想想,的确如此。

Chico_fire 回复 @魔魔耳朵

很简单,相由心生。一切的认知都由心产生,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要修炼我们的心。

黄冈0海风 回复 @魔魔耳朵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会帮助理解。 或者看看被讨厌的勇气等。

子叶梦晓 回复 @魔魔耳朵

可以看一下埃利丝的abc理论。A是事件,B是信念,C是结果。 比如, A事件:你和你的同学看到老师打招呼,老师没有理你们。 B信念:你认为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你,才不理你。你的同学认为老师正在思考某件事情,没有注意到才不理自己。 C结果:你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你的同学反而不会受到这件事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

智慧花语 回复 @魔魔耳朵

谢谢🙏

酆玄九 回复 @魔魔耳朵

确实会很难,但我听了几遍觉得人生是自己的,以我为中心我觉得就大概可以接受。

bu01cvia1imrbod15xwi 回复 @魔魔耳朵

父母还在需要这么做?

蛋堡味儿的小熊 回复 @魔魔耳朵

不是噢。你的情绪会因为你的思想而不同。情绪的的确确是我们自找的。看看那些僧人就知道了,它们是平和的,他们不选择愤怒有害的思想。比如有人激怒了他们,他们也会想这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对那个人理解并对那个人不予理睬

树上有猫 回复 @魔魔耳朵

我有时候可以做到,去选择情绪,情绪本质上是人趋利避害的工具,至于怎样使用这个工具 还需要勤加练习

听友348909481 回复 @魔魔耳朵

因为选择愤怒和悲伤 实际上也许有利于自己 比如会让自己避免接触某人 避免去做某件事 或者一些别的

回复@魔魔耳朵
表情0/300

其他回复(22)

喜马加油站

事件发生→想法出现→引发情绪→指导行为→导致结果。举个例子:手机摔坏了。有的人会想“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真倒霉”,有的人会想“正好可以换新手机了”…客观事件发生,不同人的想法带来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产生想法和情绪的个体,这里的语境应该说的是“我们主观选择了”是否要拿别人的行为,伤害自己

听友231691115

摔手机,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即使我没有能力立马换上新的,到我愿意平静的去接受这个事情,接下来去处理因为这个事情引发的事情,不管是好的坏的。 这个时候总有人在你旁边,以关心我,为我好的名义说你怎么这样不小心,你下次应该怎样,如何避免。 我选择平静的接受摔手机了,却不能接受别人来这样说我,因为他是我领导,并不是我家人,亲人,关系亲近的人。 我自己的事儿,领导来干预。类似的事情发生太多次,我越发反应大,想反抗又无法反抗。次数多了我的行为被定义为与正常人不一样。 我想辞职,我觉得领导来劝别辞职,我最多接受3次,事不过三。他却超过次数不想让我辞职,我表达别再劝,他还是重复他的做法,最后我以死相逼

听友231691115

领导总是以为我好,关心我的名义,干预到我自己的私事儿,我觉得被控制,被道德绑架甚至被PUA了。最后 确诊重度抑郁,焦虑。 然后很神奇他说问过很多心理医生需要诱导我去看医生,然后每天上班询问我的状况如何,逼我去看医生。他这样,我不敢去,因为确诊抑郁是在他给我讲过他们老家有个姑娘抑郁的事情之后我才去的,但是我并不是因为他的这番话确定,而是我自己也发现我状态有问题,拉着男友陪我去。男友之前一直是异地,一个人不敢去。结果他自认为我是因为他说的那个姑娘才去的。所以他逼我看医生我不去,我害怕他再次把我看医生的行为认定是他的功劳。然后进一步被控制。每一次劝我。从自残到想自杀发展

Lydia_cF

你进入了儿童状态,你老板则是父母状态,你在对抗父母而不仅仅是老板

LUCKY蓉Q

或许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让他走向好的结果。

其他用户评论

尘心未改莫学武陵人

听到这里,和被讨厌的勇气搭上了

BoOK思议 回复 @尘心未改莫学武陵人

同感。但好像它整合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和阿德勒的“目的论”,既分析了事情产生的原因,又找到了达成目的的办法。“现在的我”是因过去的经验塑造的,但过去的经验不妨碍“现在的我”变成更好的“将来的我”。

Hermione赫敏呀 回复 @尘心未改莫学武陵人

对,但是前面说"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孩子的人生",又和阿德勒心理学有点偏差

ShitnaNotFound 回复 @尘心未改莫学武陵人

也就是,目的论

款婆你好

成人状态就是就自己的情绪负责 有力量改变自己 不责怪别人和自己 原谅他们和自己

1562520qrwt

父母小时候想伤害孩子很容易,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孩子长大后回忆起来便会明白,于是开始怨恨。

书让我更了解自己

原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才会开启行动力。在读哈嘛先生前读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已经原谅了父母,仍然没有找到完整的自己,原来还缺为自己负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东西,有几个人能付得起长期的心理咨询费?国内又有几个靠谱的心理医生?自救才不耽误

地塞米松哦

已经反复听了三遍,默默自我疗愈,但是遇到具体的人和事还是会不知道怎么办。工作中有个很会挑衅的同事,尽管她与单位每个人都吵过架,但真正跟她决裂的还是只有少几个,我是其中一个。对于这种处处找茬,充满敌意,却又常常要碰到的人,我总是处于戒备状态,不开心。

随遇而安2583 回复 @地塞米松哦

人的生活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的,总会有让人难以接受的人或事出现。对于这种情况,不要有排斥心理。把他当成你生活的调味料,给原本的生活增添另一种味道,让自己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心境平和的对待。

IbelieveGrace 回复 @地塞米松哦

我也一样的困扰

当前评论用户

0096

简介:在雨天,等着我的好天气…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