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如尘

五一更新课程,是先生的特殊劳动节!祝福先生节日快乐

回复@焉如尘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月朗星稀c

“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李杜二子,往往推重鲍谢,用其全句甚多”,改造文章的祖师爷之一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除了天赋,对鲍照诗歌多有继承,或拟其句,或仿其意,正因为这种继承与发扬,中华诗歌与诗歌精神方得代代相传。鲍照的诗,为何让李白等大诗人如此推行?因为鲍诗“文气充沛,文气跌宕”,以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和勇于批判的精神独树一帜。艺术价值,交给时间评判。 网络时代,不乏蹭名人热度的自留地诗人,他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能写出什么好诗?因中国传统文化断层,使用者对文字原意了解浅薄甚至误解,我们常能看到很多词汇、语句被曲解的案例,可见先生“举字为火”,任重而道远🍵

闪亮闪亮_qz

考试需要有衡量标准,格律诗的创作技巧也因此而渐渐受到了推崇,但技巧也要为“文气”,为内在的诗歌精神服务。 诗人借诗 言志缘情,同好之间理性善意地唱和切磋,本为雅事,而某些无知却自以为知的人却利用来蹭热度,博眼球,靠不遗余力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以获取快感,这样的出发点,即使一知半解地学得技巧皮毛,于他们,诗歌精神也荡然无存,甚至连起码的礼貌和修养都不可见,实属悲哀。 “人生自有诗意”,但也需要有一颗澄澈的诗心和优雅的审美方可到达。沧溟先生不仅帮助大众学习、赏鉴诗歌,还身体力行引导大家爱诗、写诗,学着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诗,让我们努力跳出眼前的苟且,无限接近诗意的人生。谢谢先生的课堂,辛苦了🌹

清弦素箫

先生更新得也太早了吧,起床后打开喜马拉雅就看到了先生的更新。听完一遍后意犹未尽,然后反复听了几遍,先生的讲解真所谓是抽丝剥茧,为我们一点点剖析缘何盛唐诗坛中会将古体、七言歌行推崇为最高典范,“文气论”才是中华诗歌最高的评论标准。 相比之下,当下的自留地诗人们,不过是“尔曹身与名俱灭”罢了! 有这样的诗歌,这样的中华诗史,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更因为有这样的沧溟先生,用尽全部的生命与情感为我们解读那些无论是唯美浪漫,还是文气纵横的诗篇,让我们孤独而荒芜的灵魂在这荒凉的人世间找到归宿,得到救赎!

舒吟_i9

本来就是郦波老师的铁粉,郦波老师所有专辑都买了,都听了。听了今天的论述,五体投地了!

小作家HYZ

郦波老师的教诲如夏雨雨人,也让我们如坐春风!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