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窦光鼐对于此次会试,下了一番功夫,考场内戒备森严,要求片纸只字不得带入考场,进场前学生的砚台、水壶、毛笔等随身物件都要仔细检查。当年会试的试题,是“民之所好,好之”。窦光鼐对于阅卷的标准,坚持凭借文章优劣,别的问题一概不用考虑。揭榜之后,出了怪事,王以鋙第一,王以衔第二。这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都是窦光鼐的门生,在当年窦光鼐弹劾黄梅案件中,曾帮助窦光鼐取得起死回生的证据。亲兄弟联名高第,古往今来还是头一遭,一时间群情哗然,很多没有被录取的人对此深感不公,颇有微词,纷纷议论主考官录取不公。

    会考当以文取士,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哗然?原来,在历年的科举考试中,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早在明朝洪武三十年的会试中,就曾发生南北榜争,春季会试中,五十二名进士全都是南方人,引起北方举人的不满。朱元璋知道了,大怒,亲自查问后,三名主考官全被处死。夏天再发榜,所取的进士全为北方人。明仁宗时规定,会试按照地域分配名额,会试考卷中加上“南”“北”等字,按照南六十、北四十的比例录取进士。此后,为了稳定和谐,科举一直按照地域分配名额,历届主考官为了避免惹麻烦,从来不敢越界。康熙时,一般是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每十人录取一名。第一、第二名绝对不敢出自同一省份。

汉堡爸读书

我以为到这就结束了

回复@汉堡爸读书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不只是个孩子

主播辛苦,什么时候更新

王琳0819

这是不打算更新了?

听友214891176

说的越来越好啦!

穷小风

我还以为到91结束了,看来只能去看书了

听友312245993

100多回的书,不更了大太监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