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第七讲  续书应该抓的切入点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


我们今天讲给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写续书,本来应该抓的切入点。


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从第八十一回开始,不再是曹雪芹的作品,是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之作编撰而成,既然是给前八十回续书,就应该有跟前八十回相联结的正确切入点。也就是说,接着什么故事、接着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往下写,怎么样按照曹雪芹原来小说构思推动情节,怎么样按照曹雪芹描写的原有人物性格向前推进,怎么样按照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有写作风格往下沉沉稳稳地、按部就班地、诗情画意地、生动形象地描绘下去?


根据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整体构思和《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写作特点,续书的切入点应该是什么?大部分红学家和我持同样的观点,应该是香菱之死和迎春之死,而后四十回远离了这个应有的切入点。导致续书一开始,就偏离正确轨道,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先看看中国古代经典长篇小说写作上的一个统一特点,我把它叫做“多个中篇小说连缀组成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没有统一的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鲁迅先生说《儒林外史》“虽云长篇,实同短制”。其他长篇小说不同,比如说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有统一线索和贯穿始终的人物,往往由若干个可以独立的中篇小说组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剿灭董卓、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些故事像相对独立的中篇小说,用三国纷争为主线串联起来成为宏伟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主角随着真实历史、也随着小说情节在变换,分别是曹操(这是诸葛亮出场之前《三国演义》的主角)、诸葛亮、司马懿(这是诸葛亮去世后《三国演义》的主角)。《水浒传》写林冲夜奔、智劫生辰纲、宋十回(宋江十回)、武十回(武松十回)、石十回(石秀十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用逼上梁山和梁山事业覆灭做主线串联起来,主角是宋江。《西游记》写猴王出世、大闹天宫、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各个由一到三个回目中篇小说规模的故事,用猴王奋斗为主线串联起来,主角是孙悟空。《金瓶梅》潘金莲、李瓶儿、宋惠莲各有占几回的中篇小说规模的故事,用西门庆这个主角串联起来,成为描写市民生活的长篇图画。


《红楼梦》继承了明代四大奇书这个重要特点,运用得得心应手。《红楼梦》有两个核心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有两条互相交织情节主线,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交错往前发展,宝黛初会、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元妃归省、宝玉挨打、大观园诗会、刘姥姥进荣国府、红楼二尤,一般占三回左右的中篇规模故事连缀成前八十回,除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之外,贾宝玉的身影都活动在其中,正如脂砚斋所说,十二金钗的事情都要在玉兄,也就是贾宝玉那里挂号。曹雪芹构思《红楼梦》首尾贯通、线索明晰。后三十回的故事怎么样发展,主要人物的命运如何,《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和“好了歌解”已经做了总预示,脂砚斋给“好了歌”“好了歌解”加的评语,又揭示了每一句词的具体所指,贾宝玉梦游太虚境对《红楼梦》群钗的命运做了全面预示,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精微细致的艺术描写中不断继续有所预示或暗示,看过曹雪芹《红楼梦》已完成全稿的脂砚斋和畸笏叟,在他们的评语中对八十回后的情节如何发展有多次透露。仔细揣摩前八十回、研究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有助于给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写续书,有助于按照曹雪芹原有构思特点、写作章法进行。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第八十一回一落笔,必须跟前八十回最后的描写接榫。


接榫, 本来是个木工名词,指把榫头和榫眼接起来,就像长条板凳的板子和腿用凹凸有致的榫头和榫眼,天衣无缝地连接,接榫,也用来比喻文章或作品的前后顺畅连贯、紧密衔接。


第八十一回、八十二回应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按照曹雪芹构思布局和习惯写法,联系前八十回最后的章节,应该完成香菱之死和迎春之死。


曹雪芹前八十回最后两回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七十九回回目:“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回目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七十九回开头写晴雯被逐,悲愤而死,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表面上诔晴雯实际上诔黛玉,晴雯和黛玉是一对风露清愁芙蓉花。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主线,其他人物的悲剧是辅线。经过查抄大观园后,大观园冷落凄凉,宝钗已经搬走。迎春经贾赦做主,嫁给孙绍祖,当日兴致勃勃各处题额的宝玉在迎春住的紫菱洲徘徊吟诗。曹雪芹写得情景交融,诗意浓浓,芰荷被秋风吹散,比喻姊弟分离,重露繁霜压纤梗,比喻迎春受摧残的命运。宝玉叹紫菱洲轩窗寂寞,屏帐萧然,宝玉为跟姐姐离别悲哀,他还想不到迎春将要遇到中山狼。迎春奉父母之命订婚。贾赦乱点鸳鸯谱,贾母贾政都不支持。孙绍祖所袭不过六七品,与贾府并不门当户对。贾赦看上的是家资饶富。孙家却富而不好礼。


宝玉在紫菱洲遇香菱,天真的香菱盼薛蟠娶妻,宝玉为香菱担心,幼稚的香菱反生疏远之心。香菱也属风露清愁之列。


《红楼梦》前80回出现两百多女性人物,各阶层都有,从贵妃到诰命夫人,从乡村老太,到尼姑道婆,从千金小姐到丫鬟仆妇,每出来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前八十回将近结束,出现和薛宝钗身份一样的富商姑娘夏金桂。典型泼妇,河东狮。《红楼梦》人物命名讲究,夏天桂花不开,夏天跟雪花的“雪”对着,而雪花的“雪”又是薛蟠的“薛”的谐音,夏金桂既姓夏又偏偏嫁到薛(雪)家,一百个不对付不顺利的意味深长。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夏金桂却是泥做的,跟孙绍祖一样,是富而不好礼家庭培育的怪胎。好色薛蟠贪恋花朵似人物,夏金桂进入薛家却一步一步露出风雷般唯我独尊秉性,才能不及凤姐,泼悍远远超过。八十回来了段很像通俗小说的描写,薛蟠看上宝蟾,两人调情,夏金桂故意制造他们接近,再骗香菱打断薛蟠好事,夏金桂撒泼,薛蟠打了香菱。曹雪芹妙笔生花,短短两回已使夏金桂进入中国小说古代恶妇妒妇画廊。夏金桂整香菱与王熙凤害尤二姐,很有相似之处,一个明目张胆,一个暗箱操作,王熙凤笑里藏刀,夏金桂张牙舞爪。夏金桂心机阴暗,是个毒辣泼妇。她带来的侍女宝蟾微贱卑鄙。她们两个将会怎么样把香菱一步一步逼上绝路,是曹雪芹原来构思中的重头戏,也应该像尤二姐之死那样精彩。这应该是曹雪芹原有第八十一回重点描绘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香菱之死,是《红楼梦》构思的重要布局。


《红楼梦》开头,写甄府的小荣枯,即甄士隐一家小荣枯,作为贾府大荣枯的先声,甄英莲的不幸预示着林黛玉等人的不幸。第四回乱判葫芦案,说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府恶少薛蟠杀了人,大模大样扬长而去,首先体现出四大家族的权势,甄英莲随薛蟠进入贾府,引出十二金钗悲剧的序幕,薛宝钗一家,首先在四大家族中借葫芦案露峥嵘,显示权势的罪恶,按照曹雪芹的构思,薛家会在四大家族覆灭中率先跌倒,是四大家族雪山崩滚下的第一块雪球。而香菱之死成为整个红楼群钗悲剧的先声,是林黛玉之死的预演。


香菱是最早出现的红楼女性。她和林黛玉同乡,恰好林黛玉又是她的老师。香菱相当程度是黛玉影子,她的三个名字成了她的人生三个阶段。第一段甄英莲,被人拐卖,真应该可怜;第二段香菱,周瑞家的说她模样像东府蓉大奶奶品格,贾琏艳羡她模样齐整,香菱进大观园几天就写出美妙咏月诗,她的性格散发着菱花的香气;第三段秋菱肃杀人生,十足蠢货呆霸王给撒泼婆娘夏金桂当枪使,无辜香菱挨大棒,得干血之症,将完成判词“水涸泥干,莲枯荷败”画境,走上死亡结局。


香菱的悲剧必须跟贾宝玉挂钩。贾宝玉因为听说了夏金桂折磨香菱的所作所为,替香菱担心,向王道士讨治女人嫉妒的膏药,有论者认为这段描写实际上是对着袭人,也对着天下所有妒妇。打着包治百病幌子骗钱欺世、油嘴滑舌江湖老道,被曹雪芹三言两语就写得活灵活现,文字诙谐有趣。是曹雪芹前八十回一以贯之的笔墨。曹雪芹认为小说要写成适趣闲文,《红楼梦》既有趣好看又有深刻内涵。这一点是续书作者最难达到的。


八十回迎春回贾府,哭哭啼啼向王夫人述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说贾赦用他五千两银子,用迎春来抵帐。到底是孙绍祖胡说八道,还是贾赦真的用过他的银子,小说没点明。从前八十回的各种迹象看,在贾府生齿日繁、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喜欢花天酒地大手大脚的贾赦,借用了孙绍祖的银子,再把女儿抵帐一样嫁给并不门当户对的孙家,有很大的可能性。孙绍祖骂迎春,不要跟我充千金小姐,动不动说把迎春打一顿,轰到下人房间。迎春最后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迎春是父母之命的牺牲品,也是金陵十二钗第一个走向灭亡的人物。


续书第八十一回,应该从香菱之死和迎春之死开始写,用大约两三回的内容完成这两个人的悲剧,那么现在流行版后四十回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下次再讲。


听友234400428

台湾的百先勇也是这个观念。

回复@听友234400428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秋水长天莽苍苍

依我看,曹雪芹的前80回,和程高的后40回,就像一对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夫妻,为了迎合世俗的社会,为了后代延续,不得不捆绑在一起生活下去。

萨摩耶男孩 回复 @马瑞芳

马老师,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1867696qhpc

感谢马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后四十回讲解的前面8回老师明显放慢速度,试图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听明白各类引文。。马老师跟我奶奶年纪相当,希望马老师身体健康!

马瑞芳 回复 @1867696qhpc

谢谢,问你奶奶好

新年儿

马老师不愧为名家,确实红学家中的佼佼者,研究透彻

马瑞芳 回复 @新年儿

谢谢,比较熟悉而已

道理不是感情

对夏金桂吃鸡下酒那回印象深刻,说她把肉剃下来给丫鬟吃,然后漱着鸡骨头吃酒!不禁笑道 曹公太会糟蹋人了

马瑞芳 回复 @道理不是感情

看的细

1860386tbme 回复 @道理不是感情

作者就是暗喻土财主、暴发户即使凭财力挤进上流社会也成不了真正的名媛,没有底蕴,损人不带脏字啊,山上的笋都没有啦

1860386tbme 回复 @道理不是感情

谐音梗第一人,哈哈哈,超级有意思

白色海岛

马老师,你对红楼梦的解读陪伴了很多时光。

马瑞芳 回复 @白色海岛

梦绕红楼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