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子爱吃果丹皮

搬好小板凳准时等郦老师每周更新!

回复@卓子爱吃果丹皮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月朗星稀c

暗夜漫长,半生安乐,半生故土难回!《拟咏怀》也好,《枯树赋》也好,《哀江南赋》也好,都是一颗备受煎熬的心流下的斑斑血泪。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生苦痛的救星,大概就是希求自然界的节奏和内心的节奏相应和吧? 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景是心的映照。有所感,而后能跳出自身,凭高俯视心的悲喜,冷静地把它当作景来观照,在沉静中咀嚼、思索,情思便如潭水,杂质沉淀后,终得清澈之境。诗人将蕴蓄于心的境表于文字,以有限寓无限,他“对山水、对诗歌以及诗歌底层逻辑的文字的精细的感知与把握”,让瞬间成为永恒……

月朗星稀c 回复 @月朗星稀c

文字正义,声律具令人愉悦的节奏,把平凡的东西提升到高妙之境。当外在的节奏与内在的节奏相应和,便是“谐”,便能抵达“圆美”。 诗境由创造来,生生不息。故,同一景,却因人所倾注的情感不同,各成其境;同一首诗,亦因读者的性格、经验和情感不同,所见到的境也不同。“常觉文字诗句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辈当努力承传,一起“上下求索”。期待“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启唐之先鞭”!木又寸 先森,辛苦了!晚安🌙🌳

听友218849965

"老"字意尊敬,崇敬,学也,是对学者的尊重,更是对敬者之崇拜。"庾"字意谷仓,粮仓是,食之称谓。追溯到南北朝,诗歌的格律、音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升华,诗词内容丰富而深沉,婉约而生动,别俱风骨。那种独立之人格,建安之风骨,诗歌创作灵感和情怀为之触动和共鸣。那首《咏怀诗十七》边塞佳作,更给大家代入了子健的白马篇和鲍照的拟行路难中,从诗人的视野,边塞羁旅生活和情感,勇敢无畏精神,气壮山河英勇气概交织在一起,真是艺术之珍品,诗词之风骨,那种家国情怀,赤子之心,真可谓"平生最萧瑟,诗赋动江关"。老师题材的扩展,艺术手法的创新,诗歌意境的讲诉,真是标新立异,独具创新,谢谢!郦师辛苦了!

颜赟yy

这周的课信息量好大呀!总共提到9首诗和2篇赋,要把诗逐一找出来。毛主席晚年背的《枯树赋》估计是这段“昔年种柳,依依汉南,凄怆江潭。恒大司马闻而叹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悲怆凄凉,充满了对生命逝去的无奈之感。南北朝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气候原因。北方重经学,重儒家思想,南方“越名教而任自然”。北方有雄浑粗犷的自然景观,而江南是草长莺飞、杏花春雨,所以必然影响着文人们的生活情趣,诗文格调。简而言之,北方文人更理性、素朴,南方文人更感性,重辞彩、技巧。所以,庾信受家学熏陶,个人才质出众,自然“清新庾开府”、“文章老更成”。暮年羁留北地,难忘故国之愁满怀,便“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

颜赟yy 回复 @颜赟yy

动江关”,生出“萧瑟亭障远,凄惨风尘多”之叹!对于“半路出家学经”的我,一提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便觉一锅粥了。翻出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在中国,由四言而五言,由五言而七言,由诗而赋而词而曲而弹词,由古而律,后一阶段都不同于前一阶段,但常仍有几分是沿袭前一阶段,宇宙一切都常在变,但变之中仍有不变者在;宇宙一切都彼此相异,但异中亦仍有相同者在。诗的音律有变的必要,就因为固定的形式不能应付生展变动的情感……不过,变必自固定模型出发,而变来变去,后一代模型与前一代仍差不远,诗还是有一个“形式”。”《诗论》语言浅显,但论述非常清楚。

美玉生烟

郦波老师为中华史诗中国文化的传播孜孜不倦勤勉耕耘,令我们感佩!请郦波老师多多保重!“乱云飞渡仍从容”!@郦波

美玉生烟

郦波老师,能否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史系统梳理一下?可以想象您很辛苦

5dwys6wd8owkmlqzhn01 回复 @美玉生烟

庾信平生最萧瑟,《拟咏怀》、《枯树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