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根据义务教育法里面的规定,小学入学阶段是要就近入学的,那么这个指导思想本身是要为老百姓们带来方便的,但想不到的是在过去的10年时间,在就近入学的指导思想下,出现了学区房这样一个怪胎,而且在一线城市里面演绎到了很极致的地步。

在2021年,我们看到了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出现了学区房新政落地,打破了学区房此前的一些神话。

但是在我看来要根本上解决学区房的这些怪现象,一方面要靠增加供给,另外一方面还要寄望于教育其他政策的公平。

什么叫增加供给?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今天当我们关注到学区房这个高精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细节上的时候,您可能忽视了在整个大城市里面今天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的这么一个现实。

比方说在2010年,北京市的小学入学的数量是多少?98,000人,到2015年的时候增长到了137,000人,到了2020年25万人。

那么由于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边,小学入学的学生数量增长了如此之多,所以当你看到学区房所谓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争夺的时候,您可能忽视了整个的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我来告诉大家,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几乎每年到小学入学的季节,我都会收到不同的朋友来请托说怎么能够来解决孩子入学的问题,这里边有不少朋友,他们是北京的常住居民,但没有户籍,甚至孩子们也是在北京出生的,但是却找不到这样的一些公办教育的入学的机会。

所以这来告诉我们,其实表面上当我们来讨论学区房问题的时候,它根子里面的问题是供应不足所带来的,在义务教育这个阶段里面,基础入学门槛的争夺。

那么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根本上靠增加供给。

我不知道朋友们您在城市里面,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里边,班级的同学是多少人,那么在北京我所接触到的像东西城、海淀、朝阳等等,一个班里的学生都在45人左右,那么应该说这个数量是比较多的,我进入到他们的教室里面的确是比较拥挤的,所以增加供给在我看来迫在眉睫。

那么另外是需要教育公平,可能我们所理解的教育公平有很多种,也会把它理解为说把这些学校的校长换一换,把这些好的学校的老师都把他调到那些比方说差的学校去,这样就会教育公平。

在我看来这是对教育规律的极大的破坏和误导。

那么在我看来,主要的教育公平是在那些入学的机制上来思考。比方说我们在过去可能大家看到的是买了附近的学区房,就可以来进入到好的学校,这似乎是有一点不公平。

我不知道有的朋友你是否经历过以前的那个时代,拿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在一些好的学校里边,可能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通过各种走关系,最后进入到这些学校的,实际上住在这些学校周边的居民,不论你是有钱人还是普通人,其实并没有给你提供一个明确能够进入到这些学校的承诺。

我认为那个时代是一个最大的不公平。

那么今天学区房虽然说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比那个时代已经是进步了。

那么如果进一步打破学区房的神话,就需要在学校的入学机制方面来设计新的机制。比方说是不是真正能够落实到多校划片,并且全面的来推广,而且在多校划片里面,通过摇号的方法,来真正做到公平。

其实坦率的说,对于这方面我的确还是多少有一些顾虑的,我想把这些机制做到位了,而且做透明化了,那么恐怕才真正能够打破学区房的神话,同时给予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带来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的公平。


密斯特吾

那怎么知道购买力如何呢

回复@密斯特吾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