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2024-04-03 20:20:4601:39 11.6万
声音简介
竹枝词
刘禹锡 〔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1395343doba

😂😃😄👿😉😊☺😌😍

回复@1395343doba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345584650

读错了 踏 不是唱

石头讲故事啦 回复 @听友345584650

无论是“唱歌声”或是“踏歌声”,重点都是在动听而有情的歌声,是少女耳中听到继而产生揣摩心理的基础。 《竹枝词》本是三峡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歌,在刘禹锡前,顾况就写道“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而刘禹锡自己,也是能唱竹枝词的,白居易有:“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而在刘禹锡同题诗其二中首两句为“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这里用的是“唱”。所以,“唱歌声”这一用法肯定是正确的。 那“踏歌声”又是否正确呢?现在能查到的是有少数版本是这样写,二则我们印象中的确有过“踏歌声”的诗句,李白《赠汪伦》里就有名句曰“忽闻岸上踏歌声”,所以在此诗中“踏歌声”似乎也合情合理。

石头讲故事啦 回复 @听友345584650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唱歌声”和“踏歌声"两个版本都有,评论里有过说明哦

石头讲故事啦 回复 @石头讲故事啦

但我们对比下刘禹锡诗与李白诗就会发现,两首诗中歌者处于的地点是不同的,李白诗中汪伦踏歌是在“岸上”,而刘禹锡诗中少女的对象唱歌的地方是在“江上”。什么是“踏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一种是边走边唱的行吟歌者。无论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在岸上都可实现,而在江上则不太好实现。刘禹锡诗中,情郎是划着小舟在江上,如何边走边歌呢?那画面有点无法想象。所以诗词大会给的答案是划掉“踏歌声”,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你觉得呢?

石头讲故事啦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译文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听友407742880 回复 @石头讲故事啦

剧透考虑考虑考虑考虑

锐诚科技

错字误导危害性极大

石头讲故事啦 回复 @锐诚科技

哪些字是错误的可以帮我们指出来吗?我们不是专业的老师,只是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有疏漏之处还请不吝赐教,在此表示感谢

听友229356189

应该是踏吧,不是唱

石头讲故事啦 回复 @听友229356189

看看之前的评论,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