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在哲学革命的路途上展开中西思想的互相启发



⼀、知识点


1、道德经: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梵高:


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其中《麦田乌鸦》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画。麦田是梵高最喜欢的的地方,乌鸦是“报忧鸟”,表达了梵高临死前的心情。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直到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提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3、聊以自慰:

聊以自慰,汉语成语,拼音是liáo yǐ zì wèi,意思是勉强用来安慰自己。出自汉·张衡《鸿赋序》。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姑且用来自我安慰示例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

(汉)张衡《鸿赋序》:"南寓衡阳,避祁寒也……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

4、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认为他自己不是一个足够伟大的思想家,修一条路修到一半就筋疲力尽了。所以他说,我的著作都不是著作,就不是作品,而是路标。


2、在建立现代社会制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自信的运用,但是根基仍然在儒家所说的人心、本心、人体这个心对存在的领会向而来是中国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它可以跟海德格尔存在人革命之后的道路相关联。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需要来自西方思想的启发,但是西方思想的它的根本的病症反而衬托出我们中国思想向来的一个高明之处。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我们摆弄的东西。海德格尔知道这一点,他尤其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对存在者,我们可以这样处理,那样处理,但存在从来不可能是我们处理的对象,我们要泰然认知,让存在本身呈现,我们不能去干扰他的。




于是海德格尔对道德经的目前的得意本很不满意,他认为这个翻译是遮蔽了老子本来的思想,于是他就做一种努力,他邀请了一个华裔德国学者,这位德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于是海德格尔就跟他合作,要重译道德经,重新翻译,经过 3 年的努力,终于失败告终。用德语的词语和句法是无法把道德经的思想翻译过去的。这三年的努力终于失败了。




还这个聊以自慰的方法是什么?请一个华人用书法把道德经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副对联,然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的墙上。他选了哪两句话?上联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比如说有一潭水,它浑浊了,怎么办?让他静静地放在那里,慢慢他就清了。徐就是慢慢的,他就澄清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是上联。下联,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假如有一个时候,他静止不动,如何让它动起来,慢慢地有了生机,就两句,写成对联了,挂在办公室的墙上了。




他对老子这两句话的理解指什么呢?我们知道这两句话都有一个疑问,词熟就随了,谁能够让一坛或者一盆或者一个池塘的浑浊的水清洗来,谁又能让一个本来静止波动的事物慢慢地能够有生机?这个谁是什么?在老子的思想中,他就是天道,签到,能不能去干预天?人,应当顺应天道。还有这个拿老子这个思想来说,什么?能不能干预存在本身我们的思想要对存在泰然认知。




真正的诗要对存在完成此一浪,这是后来翻译成汉语。这样,海德格尔试图让思想从头做起,重新去把握人类生存及其文明它的根基在哪里,因为罗尼采已经告诉欧洲人的一种用宗教或做理性的哲学所解释的世界是虚无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虚无之中了,那么要寻找一条出路。海德格尔就做了这种努力,在根基上审视西方的思想传统,重新理解,重新记起那个被遗忘的存在。当我们要记起他的话,我们就必须重新认识什么叫真理,什么叫私。




思想与存在的关系是什么?思想存在就是感谢存在,铭记存在。于是海德格尔认为思与那个诗歌的诗是同源的。用英语来说, thinking and poem 不是诗歌吗?诗歌的重大意义在哪里?真正的诗都是道说,就把天道呈现。浙海这个也同样关注伟大的诗人的诗作,特别关注赫尔德林。赫尔德林的许多诗经过海德格尔的从加说明,让我们看清楚赫尔德林这位诗人的伟大,还要再利用他的诗,批判了当代文明,所以艺术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以十分的重大和基本。




还这个还讨论了梵高的那幅画叫农鞋,一句农鞋的画,海德格尔问梵高为什么要画这双农鞋?意义在哪里?梵高的农鞋画,它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肯定不是可以让我们从画布上取下来套到脚上去的那个鞋具不可能。那么他把农鞋画出来给我们看,想让我们看什么呢?难道是让我们看清楚一双农鞋是怎么被制作出来吗?他有如此这般的鞋底和如此这般的鞋帮,一些鞋底和鞋帮用怎样的绳子把它穿连起来,让我们看清楚龙鞋是一种怎样的用具吗?也不是,他可不是农协制作的工艺图。那么他想让我们看什么?艾德哥就发表了一大段文字,我念一段。海德格尔在他的那篇重要的文章叫艺术作品的本源里边,用了一大段文字表达了他对梵高农鞋画的赏析。




从梵高的画上,我们甚至无法辨认这双鞋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它是个静物写生画。除了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之外,这双鞋的用处和所属只能归于无,只是一滴农鞋,再无别的。然而,从斜距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拒绝着那寒风料峭中漫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龙上的步履的坚韧和致幻,皮质浓鞋上黏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墓室降临,这双鞋在田野的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拮据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证着大地在东咸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爱的焦虑,以及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毕竟时的战栗。




这器具属于大地,他在农夫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才得以出现并保持它自身。夜深人静,农夫在自重而又健康的疲惫中脱下了他,朝霞初犯,他又把手伸向他,在吉日里才把他置于一旁,这一切对农夫来说是太寻常了,他从不留心,从不思量。




农鞋就是一种器具了,虽说器具的器具存在就在它的有用性之中,但有用性本身有植根于气血,是本质存在的充实之中,我们称之为可靠性。凭借可靠性,这器具把农妇置落大地的无声召唤之中。凭借可靠性,农妇才把握了他的世界。因为器具的可靠性,才给这素普的世界带来了安全,保证了大地无限延展的自由。




一大段描述说出了他对梵高农鞋画的欣赏,他告诉我们,梵高之所以要画这双农鞋,是让我们观看到什么农夫的生存世界。这双农鞋表明了农夫的世界与大地的关联,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海这个不断呼唤的一件事情,要重新记起那被遗忘的存在,否则我们的一切文化创造和文明都失去了他的根。这恐怕是对欧洲柏拉图主义传统形成之后的欧洲思想的一个非常根本的反思,并且是一种寻找错路的努力。




当然海德格斯就公开承认,他说我所有的作品其实都不是作品,因为德语当中有一个词叫vark,也就相当于英语当中的work,它可以表示作品,但是我的著作都不是作品,就是它并没有完成,它只是什么一条林中的路,我们再修一条通向未来的文明的道路,但是我们这些人修到一半就筋疲力尽了。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明需要一个足够伟大的思想家,把思想领到他的事情本身面前。这是海德格尔自己说的,所以说他认为他自己不是一个足够伟大的思想家,修一条路修到一半就筋疲力尽了。所以他说,我的著作都不是著作,就不是作品,而是路标。我们的课程讨论到这里,应该结束了这种最后的讨论。第 14 讲的讨论展现了一种中西思想未来对话的前景,中西的冲突,这是目前暂时的状况。当西方思想通过像马克思、像尼彩、像海德格尔这样的思想家发动了哲学革命之后,西方思想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就开始跟中国思想相接近了,或者是可以互相启发了。中国思想当然受到西方哲学的启发,我们也知道如何去运用我们的理性去建构科学的学问体系。我们也知道如牟松山先生所说的,我们在建立现代社会制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自信的运用,但是根基仍然在儒家所说的人心、本心、人体这个心对存在的领会向而来是中国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它可以跟海德格尔存在人革命之后的道路相关联。这是我们对中西文明、中西文化未来的一种期待,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中西思想的历史比较。哎,一直说到当代。所以走向未来文明的努力是世界上各个有思想传统的民族的共同的事业。








课程金句 


课程文稿

我们需要来自西方思想的启发,但是西方思想的它的根本的病症反而衬托出我们中国思想向来的一个高明之处: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我们摆弄的东西。


海德格尔知道这一点,他尤其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对存在者我们可以这样处理那样处理,但存在从来不可能是我们处理的对象,我们要泰然认知,让存在本身呈现,我们不能去干扰它。


于是,海德格尔对《道德经》的目前的德译本很不满意,他认为这个翻译是遮蔽了老子本来的思想,于是他就做一种努力。他邀请了一个华裔德国学者,这位德国学者的母语是汉语,于是海德格尔就跟他合作,要重译《道德经》为德文,重新翻译。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以失败告终。


用德语的词语和句法是无法把《道德经》的思想翻译过去的,这三年的努力终于失败了。海德格尔聊以自慰的方法是什么?请一个华人用书法把《道德经》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副对联,然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的墙上。他选了哪两句话?


上联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比如说有一坛水,它浑浊了,怎么办?让它静静地放在那里,慢慢它就清了,徐就是慢慢的,它就澄清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是上联;下联,“孰能安以动之徐身”,假如有一个事物它静止不动,如何让它动起来,慢慢地有了生机。


这两句写成对联挂在办公室的墙上了,他对老子这两句话的理解是什么?


我们知道这两句话都有一个疑问词,孰就是谁(的意思)。谁能够让一坛或者一盆或者一个池塘的浑浊的水清起来,谁又能让一个本来静止不动的事物慢慢地能够有生机呢。这个谁是什么?在老子的思想中它就是天道。


人不能去干预天,人应当顺应天道。海德格尔拿老子这个思想来说:人不能干预存在本身。我们的思想要对存在泰然认知,真正的思要对存在完成“此一浪”,这是后来翻译成汉语。


这样海德格尔试图让思想从头做起,重新去把握人类生存及其文明的根基在哪里。因为如尼采已经告诉欧洲人的,一种用宗教或者理性的哲学所解释的世界是虚无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虚无之中了,那么要寻找一条出路。


海德格尔就做了这种努力,在根基上审视西方的思想传统,重新理解、重新记起那个被遗忘的存在。当我们要记起它的话,我们就必须重新认识什么叫真理,什么叫思。思想与存在的关系是什么?思想存在就是感谢存在,铭记存在。


于是海德格尔认为“思”与“诗”是同源的,用英语来说是thinkingand poempoem是诗歌,诗歌的重大意义在哪里?真正的诗都是“道说”——把天道呈现。


所以各位一样同样关注伟大的诗人的诗作,特别关注荷尔德林,荷尔德林的许多诗经过海德格尔的重加说明,让我们看清楚荷尔德林这位诗人的伟大,荷尔德林用他的诗批判了当代文明。


所以艺术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意义十分的重大和基本,海德格尔还讨论了梵高的那幅画,叫《农鞋》,一副农鞋的画。


海德格尔问梵高为什么要画这双农鞋呢,意义在哪里,梵高的农鞋画,它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肯定不是可以让我们从画布上取下来套到脚上去的那个鞋具,不可能。那么他把农鞋画出来给我们看,想让我们看什么?难道是让我们看清楚一双农鞋是怎么被制作出来吗?它有如此这般的鞋底和如此之般的鞋帮,以及鞋底和鞋帮用怎样的绳子把它串联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农鞋是种怎样的用具吗?也不是。它可不是农鞋制作的工艺图,那么他想让我们看什么?


海德格尔就发表了一大段文字,我念一段,海德格尔在他的那篇重要的文章,叫《艺术作品的本源》里边用了一大段文字,表达了他对梵高农鞋画的赏析:


“从梵高的画上,我们甚至无法辨认这双鞋是放在什么地方的——他是个静物写生画。除了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之外,这双鞋的用处和所属只能归于无……只是一双农鞋,再无别的。然而——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廖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陇上的步履的坚韧和置换。皮质农鞋上黏着深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的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夫的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的归属关系,器具才得以出现,并保持它自身。


……夜阑人静,农妇在自重而又健康的疲惫中脱下了它,朝霞初泛,她又把手伸向它,在节日里才把它置于一旁,这一切对农妇来说是太寻常了。她从不留心从不思量,所以说器具的器具存在——农鞋就是一种器具了——虽说器具的器具存在就在它的有用性之中,但有用性本身又植根于器具之本质存在的充实之中,我们称之为可靠性。凭借可靠性,这器具把农妇置若大地的无声召唤之中,凭借可靠性,农妇才把握了他的世界……因为器具的可靠性才给这素朴的世界带来了安全,保证了大地无限延展的自由。”


一大段描述,说出了他对梵高农鞋画的欣赏,他告诉我们梵高之所以要画这双农鞋,是让我们观看到农妇的生存世界。这双农鞋表明了农妇的世界与大地的关联。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海德格尔不断呼唤的一件事情:要重新记起那被遗忘的存在,否则我们的一切文化创造和文明都失去了它的根。这恐怕是对欧洲柏拉图主义传统形成之后的欧洲思想的一个非常根本的反思,并且是一种寻找出路的努力。


当然海德格尔自己公开承认,他说我所有的作品其实都不是作品,因为德语当中有一个词叫wirken,也就相当于英语当中的work,它可以表示作品——但是我的著作都不是作品,就是它并没有完成,它只是一条林中的路。


我们在修一条通向未来的文明的道路,但是我们这些人修到一半就精疲力尽了。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明需要一个足够伟大的思想家,把思想领到它的事情本身面前,这是海德格尔自己说的。所以他认为他自己不是一个足够伟大的思想家,修一条路修到一半就精疲力尽了。所以他说我的著作都不是著作,就不是作品,而是路标。




我们的课程讨论到这里应该结束了。这最后的讨论,第14讲的讨论展现了一种中西思想未来对话的前景。中西的冲突这是目前暂时的状况。当西方思想通过像马克思、像尼采、像海德格尔这样的思想家发动了哲学革命之后,西方思想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就开始跟中国思想相接近了,或者是可以互相启发了。


中国思想当然受到西方哲学的启发,我们也知道如何去运用我们的理性去建构科学的学问体系。我们也知道如牟宗三先生所说的,我们在建立现代社会制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自信地运用,但是根基仍然在儒家所说的仁心,本心仁体,这个心对存在的领会向来是中国儒家的基本思想。所以它可以跟海德格尔存在论革命之后的道路相关联,这是我们对中西文明、中西文化未来的一种期待。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中西思想的历史比较,一直说到当代。所以走向未来文明的努力是世界上各个有思想传统的民族的共同的事业。


233小哈666

殊途同归是不是就是存在本身?

回复@233小哈66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yoloyzh

在我生命最至暗的一段时光,命运让我有幸在网络上遇上王老师犀利的思想和他伟大的精神,然后爱上哲学。在这之前,在那段痛苦的时光里,我的心声就如顽童一般喋喋不休又蛮不讲理,没有一条思想能成为信念,心灵无处安放,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却又不愿接受。于是我就在这样的痛苦中浮浮沉沉,在这样的痛苦中,哭泣都是一种奢侈。感谢老天,让我在学习了王老师的教诲,融化了坚冰一般的心,重新捡回了在深夜放声大哭,释怀情绪的能力,开始勇敢面对生活,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心灵革命。文字表达不出我心里千分之一的真实的感激之情。祝愿王老师永远幸福安康

听友254129055 回复 @yoloyzh

你可能得了抑郁症,普通大众劳动人民工作很累,没有得某些疾病的可能😀😀还好知识智慧可以升华思想灵魂。

听友26527205 回复 @yoloyzh

结论我听明白了,谢谢🙏

s9o6x6viq9eqzpj5n1z0 回复 @yoloyzh

真好,为你感到开心!

荫下客

啊~感谢王子的课程,希望喜马拉雅还可以再开一次直播,然后期待第二课程的到来。最好是马克思方面的,王子的本专业嘛,嘻嘻。

Gracezengf 回复 @yeeeee3104

上课勿忘告同修!

yeeeee3104 回复 @荫下客

上课勿忘告乃翁!

山脚下的马 回复 @听友383296175

关注吧,王教授在一次采访中说的,没说时间,应该就是接下来准备的了

RUALYEE

谢别教席记感 (王德峰先生作) 昔日戏言老归事,今朝尽到眼前来。 讲台三尺烟云过,书房六合切问开。 感和高壑容癖类,岂敢低学误英才。 未结穷经已皓首,仰天一笑浮太白。 岁次辛丑仲秋下浣

Alexwang8848

听罢王老师的精彩课程,不禁感慨:哪里有什么中西方的对立差别呢?有的是人类对心灵的上下求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年代,能和王老师结缘,真是一大幸事

Dennieli 回复 @Alexwang8848

说得太好了!

文彬_o7

心之说 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无念觉知,一个是有念思维。 当心不分辨、静到极处时,宇宙只是一片混沌,没有人我它,没有时间和空间,或者说万物和时间、空间融为一个整体,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 当心开始分辨,宇宙从此“分裂”,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河大地,有了飞潜动植,有了人我分别,有了沧海桑田,有了生老病死,有了喜怒悲忧。只不过肉眼凡胎的“我” 被束缚在了人道,看到的只是“我的世界”,而看不到宇宙的实相。 有念的思维,创造出精彩的物质世界。无念的觉知,引领心灵回归能量本体。世界很精彩,但是别忘了心的家园! 中西方思想,从最初的对立,终将走向融合,因为它们来自同一个心。

小猪迷粉 回复 @文彬_o7

通透,

1371526zlpx 回复 @文彬_o7

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而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