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黄帝内经》第18集 五脏生成下+五藏别论

2021-11-05 16:48:285.6万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这是肝,心、脾、肺、肾,这五色在外面只是看到一点光泽这是正常。当你内脏出问题的时候,也是病得很强烈的时候,就是所谓的病色,简单讲就是这样子。所以你如果看到脸太红了,很太红了心脏有问题。太白了,白皮肤女人都喜欢,那个脸变成惨白,变的像枯骨一样,像盐巴一样就不行了。白要透,亮光,那人可以黑啊,很黑,像油漆涂得很黑的亮,这是很好的。那个黑的像黑炭一样的,不会反光,肾脏不行,有问题。那你的脸色是发青的,你看青色的,那个青色,没有反光的,肝脏差不多了。同样是黄色的,黄色出来要鲜黄的,很亮丽的,那个暗黄很枯黄,这是脾脏,基本上的概念是这样子。那原因呢,就是因为本来肝脏,我们人身上吃的食物以后,到了肚子里面以后呢,从小肠生化,化生成五种营养,就是所谓的,我们跟西方的医学部一样,就是维它命、高蛋白,我们不谈这些。我们分成五种颜色的营养,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那这五种营养分别于五脏受纳。那你那一脏出问题了,这个白色的营养,该进去肺的进不去,对不对!那没办法跑,营养还在那边,肺又不收,要给肺肺又不要,只好上浮到脸上来了。脸上是胃气的所在,所以你会看到肺的原色。病人呢,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朐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这种病得到呢,是酒醉以后呢,强力去行房,造成这样子。如果你要真了解这里面的东西,你再了解一样东西,正常的肺气是主肃降,也就是说气主肃降。所以肺里面的营养到头来,用完以后会进入我们的肾脏,就是金生水嘛,就是正常的肃降。如果不能肃降的时候,他会停在上焦里面,就造成喘。本来应该气要往下走的,下不去,一吸气就会喘,一吸气就会喘。所以是上虚下实。
  那青呢,脸上是发青的,“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这个脉是左右的弹,脸色就发青。那个脉形非常得长,长的定义,什么叫做长呢?我随时提醒你们,一讲到长短的脉的时候,你要想到一个概念,这是我们手的纹头,这是关,这是寸,这是尺。寸我讲过,就是九分,从关上往上算九分,从关往下长一点点,就是一寸。所以正常脉的长度是一寸九分,应该是一寸九分,这个长度是正常的脉。那现在太长了,就是长脉。知道不知道,就是这个意思。那有的人太短,很短,脉太短了,有的人脉太长了,长脉跟短脉就在这里。你没有一个标准的话,你如何去判断它,对不对!那这个寸就讲的是同身寸,同身寸知道嘛,学过针灸就知道了,我们讲的同身寸。如果是长而左右弹代表有积气在心下。心下就是胃的地方,支胠【qū.腋下】,支胠就是胁肋的地方。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会造成这个腰痛脚冰冷,头也痛。
  从《黄帝内经》还有伤寒金匮,诸位每次看到心下,这个心下讲的就是什么,就是胃。要把它下降一个位置,再看伤寒金匮就很简单了,那老是看心下,这心下脾,心下脾,我们有泄心汤,心汤,附子泄心汤,白下泄心汤,一大堆泄心汤,三黄邪心汤,怎么样。心下就是胃,当初不知道为什么写个心下,误导人看不懂。黄色的脸色气色是黄色的,脉到的时候,如果是大而虚,正常的脾脏的脉,我刚刚擦掉了。正常的脾脏的脉是缓脉,是缓脉才对。现在脉是大,脉大而且是虚脉,虚脉就是你摸脉就知道了,摸脉没有力量,来的很大但是完全没有力量的。这个是有积气在腹中,黄色主的是脾胃,主的是少腹,主的是肚子里面堵住到的东西,有厥气,有寒气在肚子里面。
  我们正常刚才讲过,小肠这个位置应该是热,肠,正常是热,现在有厥气,如果有寒气在里面,当然有痛的现象产生,痛的现象产生,这名曰厥疝,就是寒疝。要知道这个位置要知道寒热,“老师为什么要讲寒热”,这里是寒。因为我们有的中药是要驱寒的药,有的中药是驱热的药,所以你要知道这里面正常是什么,你才知道怎么样做取舍,什么时候选取它做寒药,什么时候选取它做热药。
  那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那女孩子也是这种问题,也是腹冷,女孩子如果腹冷的话,除了肚子疼以外,腹部太寒的话,不会怀孕的,不会受孕的。那我们这个现代医学,我们用人工授精什么样的,一直用这种人工的方式来做,你再怎么做,里面寒还是寒,寒热并没有改变,做了半天很痛苦,钱花了很长,还是不成功。那我们中医很简单,让他热起来就怀孕了嘛。那“老师热的方法很多啊”,我们前面讲过针灸,针灸也可以,灸关元、灸中极,对不对!一灸热起来就好了嘛。所以简单一个寒热,就把问题解决掉了。那由于太简单了,所以说没有办法要价很高。那西医器材很多,人家可以说你看多贵,所以我们中医再怎么做都赚不了大钱的,太便宜了。
  84页,最后一行中间有一句话,他说四个字汗出当风,我们最忌讳就是汗出当风。你要记得,太阳主开。汗在表,当你一流汗的时候——开了,这是不是太阳在管。因为太阳主开嘛,对不对!那这个阳明主合,那能够开合,很顺利的,是少阳在管,对不对!是少阳管,像门栓一样的。那你不断在流汗的时候,你又吹风,一直往这吹风进来,他风吹到里面就风邪就容易进到身体里面来。刚开始的话就在经络上面,一直没有好,才会慢慢从经络到内脏去。黑脉之至也,脸色是暗色的。如果摸到脉的时候,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这个我们名曰肾痹。肾脉呢,常脉是沉,肾脉是下腹嘛,这个常脉是沉脉。现在脉浮上来,代表肾脏有问题。那这里你可以大致先看一下,真正最好的、最深入、最明白的解释,不在这一章节里面,我刚刚讲的,‘诊要经终论’才能够最清楚。
  那为什么会名曰肾痹,痹就是麻木、风寒湿痹,造成有阻塞,气血不流畅,是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洗了冷水澡,躺下又睡觉。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脸上的气色是胃在管,当有黄色的时候,这个黄色当然不是指暗黄啦,有一点点黄色,在脸上,在面上有一点点黄,面上面,眼睛、鼻子、嘴巴,脸上基本上是黄色的,就看眼睛周围,眼袋周围,你如果是青色的、黑色的、白色的或者怎么样,这里不是指眼睛里边了,眼睛哪有那么多颜色,会吓死人了,眼袋周围,所以本身脸色,气色黄的,胃气在里边,其他再怎么变,不会死,病都不会死,病都很浅。
  基本上这里这一段的观点就是胃气足,病人不会有致命的危险。所以我们中医在治症的时候呢,像我们处方下去,如果是病在表,就是在阳,在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或者是感冒发烧这种,病人回来的时候,都是正中午的时候回来,就是大白天,太阳当旺的时候,是阳,这个时候胃气恢复,代表肚子饿了,吃东西。是脏病的时候,肝、心、脾、肺、肾的时候,一般内科病的时候,病人是半夜两点多胃气才会回来,胃气回来代表内脏的功能回来了。所以我们不管治肝病也治肺病什么的,都在那个时候,半夜的时候肚子很饿,饿回来了。那你治了半天,半夜胃气还是没有恢复,就是方法不对,或者药物不够,就赶快去检讨。胃气恢复很快的,很快的。那如果是面青目赤,面赤目白,就是胃气颜色没了,脸色是青色的,整个脸是青色的,肝已经出问题了。那如果是面是赤色的,心脏出问题了,眼睛周围是白的,如果脸是青色的,眼睛是黑的,眼周围是黑的,还有脸是黑色的,眼睛周围是白色的,或者脸是赤色的,目是青色的,都是死。你这个不用去记,因为你要记正常就好了,我要记正常,当你看到青色,黑色知道是肾脏,已经结束了嘛。这是望,眼睛看过去就知道了。
  那还有一种呢,是灾色。这个人跑进来的时候,脸是青色的,你问他,他是陪病人来的,陪病人来的时候,坐在那边,病人在那边喘气啊,那个病人家属陪他来的,就你一看他,比如病人是妈妈,陪她的是儿子,儿子脸色发青,可是你看她儿子好好的,儿子也不是你的病人啊,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啊,这就有大灾了。人要死有两种,一种是病死,一种是意外横色,死之前会看到气色。一看就知道了,所以我每次上飞机的时候,(笑)我就先看一下,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站在镜子前面,自己总是偏袒自己一点,不够公正嘛,看一看,大家气色很没事,就可以上飞机了。(大笑)如果气色不好,躲在厕所打死也不出去了,等一下一班机没有关系,命重要。所以先望。所以会看到灾色,千万不要把灾色给它弄到一点,灾色很简单,同样是气色,这个人气色不对,同样是颜色,但是呢,你要问他,大小便通常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如果找不出毛病来,那个气色就是灾色。一般灾色出现的时候,是以节气来说。比如说一个节气是两周,对不对!两周。比如说我们是从春分,两周以后是小雨,那你呢,如果正好是春分那天看到,对不对!那就是两周,这人就会出事。那如果中间就是一周了,你知道这位置了。哪能那么凑巧啊,就是你在那个节气交接的时候看到,所以我们说两周是一个概略的数,有时候一周或者五天就发生了。你看今天气温比较回温一点,为什么?前几天连续冷,冷不过五,热不过五,这是常态。那如果说都不回温,一直在冷,一直在冷,岐伯说这就不能住人了,你闪开一点,离远一点,我们可以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美国有很多州,大陆也有很多地方,四季分明的。但是他冷也不过五天,第六天要回温,如果冷到十几天还在冷,这个地方不适合住人了,你赶快逃走。这个对身体不好。所以说最后这一段的就是胃气,有没有胃气而已。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诊断的时候,再重的病,我们要先去查胃气有没有,有胃气一定生,没有问题。没有胃气,就死,很严重。当然我们不会让他死的,医生告诉你很危险的,要小心。

# 第十一篇 五藏别论
## 第一节 男女水肿之别、奇垣之府
  87页,五脏别论第十一,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这个方式啊,有的人脑髓为脏,有的人肠胃为脏,会以为腑,敢问方士,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大家都说就是这样子,黄帝没错,那到底谁说得是对。脏腑的定义,有人说脑髓是脏腑,岐伯就回答了,定义统一下来,因为过去方式很多嘛,方式啊。岐伯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诸位注意,所谓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不单单是我们给它下了定义,岐伯下了定义,我们知道他是地气所生,我们知道他是阴,也是藏而不泻,才是正常,藏而不泻,这叫奇恒之府。这个里面就包含了我们诊断,包含我们的治疗的方法。如果他藏而泻,或者是不藏都有问题。比如说脑袋里面,脑里面长东西了,长脑瘤了,它就不藏,他就不藏了,因为营养输不进去了,那这个营养该进去脑部进不去以后就变成脑积水了,里面长东西了。所以说你看它一句话下来,我们临症去看的话,就很明显了,他代表它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说本来是脑要用来收藏的,那现在里面长东西了,不藏了,就出现问题了。所以很多人出意外,就车祸一撞,撞到脑袋,撞到脑袋以后呢,整个头肿起来的,里面有瘀血,瘀血就是实症,就是里面有积水在里面。那男人女人是反的,女人呢,如果撞了头肿起来,这个非常非常得危险,男人撞到头,头肿起来,萎气,不容易死,救得回来。但女人脚肿,因为男人女人是反的,女人呢,脚肿行,头肿不行。男人呢,头肿没有关系,脚肿不行。反的,阴阳正好是相反的。大家先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慢慢会介绍,你看很多太太们,将来大家当医生的时候,临症你看她的脚水肿,你问她肿多长时间了,她说40多年,40年都肿在那边了,还活得好好的,因为女人。男人脚肿不行啊,你看那个男人脚一肿起来,危险了,大限要到了,活不过六个月怎么样的,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就看脑积水,脑部受伤,一看是男的,这个很好治,这我来,这我来,看到那个女的,“老师你在哪?”。当你了解以后呢,我们以后会有些药,中药也分阴阳,哪些是阳药,哪些是阴药,那我们用阳药去攻他,阴药怎么样......,你要知道这个病是在阴还是在阳嘛,所以这个奇恒之府属于阴。阴的本性是收藏而不宣泻的才对。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就是消化系统,宣泻而不收藏,你如果说你是这个不泻,这个就是便秘了。所以一个人小便不好,怎么不好?两天没小便,那吓死人,两天没小便很危险的,对不对!便秘,我一个礼拜都不上厕所,对不对!那个胀,应该泻而不藏,现在藏在里面了,要命的,跟藏的性正好相反的。这个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那如果我们的食物消化以后,还包括我们的脏腑里面的浊气,统统会累计到肠胃里面去,肠子里面去排掉。所以肠胃里面的东西,不单单是食物的残渣,还有五脏里面的东西也会从这个肠胃来排。比如说这是中膈、横膈,这是肺,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现在都了解了,因为针灸都很熟了嘛。肺跟大肠呢是表里,大肠是阳,是腑,所以大肠主的是表,肺主的是里,是表里的关系。所以说,当你肺里面有...,脏里面本身是藏而不泻是不是,那现在有东西在里面了,不管是有水还是有痰什么东西。我们去攻它的时候它会进入大肠,它会进入腑的系统,宣泻出去,就好像我们肝脏,肝脏呢,是木,大肠是金,金和木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这是横膈,金,木头在这边,这是大肠是这样子。除了说,一个胆,肝脏代谢物进入胆,经过十二指肠到小肠帮助消化之外。肝脏的下方呢跟大肠还有一个血管是连到的,全身上下这个血管没有少阳,没有少阳就是没有‘枢’,没有那个瓣膜。我们的血管都有瓣膜,那个血过去就不给你回来了。所以血不会逆走,只能往前走,不可以退回来,正常是这样子,而这个没有办法。所以它允许,当你肺吸气的时候,肺气下降的时候,金来克木,金克木,一压,肝那边的血就从这个血管进入大肠,在大肠周围。那大肠得到这个血,有力量啊,手得到血有办法握,脚得到血有办法走路。那大肠得到肝脏的血就有力量排大便了嘛,这是两个木,中间一个木(肝),上面一个金(肺),下面一个金(大肠),这个木,被两边夹到了。所以这个金和木之间互相牵制的一个关系。他在这个条件之下的时候,肝脏里面的浊物,我们可以利用大肠怎么样?清出来。所以中医我们治症,我们治肝,一定会去治大肠。大肠不治的话,肝里边的浊没有办法代谢出来,没有办法代谢出来,这个浊物会往心脏跑。正常呢,肝是清,清就是肝要保证提供心脏非常好品质的血和适量的血,这是清。那血很脏,很浊,又大量下去,心脏受不了了,就会出问题。这是一个基本上的概念。我们对脏腑的泻和藏的观念。
## 第二节 脏腑排泄/满实
  这是不能久留,疏泻者。魄门呢,就是肛门。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不可以藏在肛门里面,都是五脏中的大使一样,能够宣泻到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治脏病的时候,我们常常病人呢会有宣泻,就从大便排,这是我们宣泻的管道,把我们脏里面累计的‘实’,累计的东西呢清掉。脏是精气,藏精的所脏,五脏的精气所在,是满而不能实。实,为什么要这样子。我们这样讲好了,精就是完美无缺,纯营养,纯好的东西,就是越纯好、完美无缺,你不需要再过滤了,所以他可以藏而不泻,就藏在里面也不会坏,就是精髓的精。那藏精而不泻,所以内脏是满而不能实,如果说精里面有浊物在里面的时候,这个浊物不管是毒素还是什么停在里面的话,就会造成实。所以精是满,不能实。满和实定义不一样的,你如果摸他的脉,一摸他是满的脉,就好像水管里面充水一样,很饱,摸摸摁——很饱,就水很多。那个你把同样水管里面的水同样地挤,你放到冰冻里面,那个水管冰起来硬梆梆的,那就是实。所以我们脏可以满不可以实,因为脏是藏精气之所在。那腑呢,反过来,是浊物之所在,很多脏东西都在腑里面,绝对是可以实,脏东西可以实,可以有浊物在里面,但是不能满,意思就是说随时要宣泻掉,新的东西要取代旧的东西要排泄掉,不可以胀满在里面,这是常态,脏和腑的。所以通过这段就可以了解到,所谓的奇恒之府,在《内经》的定义里面呢,被列为阴,是藏而不泻,所谓阴藏而不泻,就是精气之所在,不能有浊物在里面的。那你想有浊物,我们怎么去清他嘛,就是这样的。所以水谷入口,到肠胃的时候,停在胃里面胃是实,肠里面没有东西,还在胃里面咀嚼,等它咀嚼完了以后,食物到小肠里面之后,变成肠是实的,胃是虚的,这是腑的关系,所以说实而不满,满而不实。这是对脏腑下的定义,还有奇恒之府所下的定义。
## 第三节 气口、胃
  89页,黄帝就问岐伯,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为什么我们手上的这个脉,气口,可以支撑五藏呢。
  岐伯就开始回答了,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怎么解释呢?好。手上的脉在这个地方,在我们念针灸的时候,它是不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地方,对不对!是肺经的地方。那手太阴肺经呢,是金经,金的经。那我们是脾胃呢,是土,土是不是生金,由于土能够生金,所以土的那个金气在肺上面的时候,就会表现在肺的气脉上面。这是肺的气脉,所以肺的气脉在这个地方,由于它是由脾土,胃气化生而来的。所以它可以代表五脏的脏气的所在,这是岐伯的解释。那从这个地方,我们从光是你手上的脉,我们就可以诊断五脏的气脉的兴衰。我们休息一下。
  89页,黄帝说为什么气口独为五藏。从气口一个脉,可以查到五脏呢,岐伯就说,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我们讲气和味,气就是阳,味讲的就是阴,讲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味。那五味入口以后藏在胃里面,来养五藏,五藏的脏器从这里来。那气口也就是太阴。所以说五脏六腑的气味皆出于胃,源头来自于胃,变见于气口。所谓五气入鼻呢,我们天的五气入鼻,这个天气的春夏秋冬这种节气的,也藏于心肺中间。所以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所以鼻子呢,可以管,从这里可以知道,肺管鼻子,鼻子有问题在肺上面。所以说,岐伯说,凡治病必察其下。我们要看他的大小便其形如何,再看他的脉其形如何,然后再仔细观察病人的情智,病人容易动怒,病人容易神怯,有时候很怕,很担心,很忧。这个时候呢,就可以查到他病的所在。那你如果这个病人呢,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就是感觉有神鬼怎么样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小蚂蚁的腿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116阳

有全部正常视频吗

蚩萸山人 回复 @116阳

部分内容,因为平台调整,可能不能完整收看,私信分享给您

13399297drt

视频课的内容不全,只有三分钟。

蚩萸山人 回复 @13399297drt

平台调整,私信,分享给您

听友481993297

视频怎么播不了了呢?

蚩萸山人 回复 @听友481993297

平台调整,私信,分享给您

听友265423900

怎么看不了

蚩萸山人 回复 @听友265423900

平台调整,私信,分享给您

猜你喜欢
中医养生: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by:产业地产章伟

倪海厦黄帝内经

关注微信公众号“良医传世”,免费领取:“100份名家中医”,学习资料!加老师微笑号:13148730390,免费学习靠谱的中医知识!把健康掌握在自...

by:听友202037505

黄帝内经-倪海厦

倪海厦老师人纪黄帝内经音频。讲解深入浅出,是自学中医、学习健康养生的理想课程。

by:若柒把酒

黄帝内经|倪海厦

声明:资源收集于网络,仅用于试学及购买课程之参考,切勿用于其他用途,请支持购买正版课程!如若侵权,请留言告知删除,谢谢!

by:陈泽港

倪海厦-黄帝内经

倪海厦院长钻研中医达30年之久,除了精通于中医之外,也擅长命理、占卜、风水等

by:书嫣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

2019年山河医学网全新课程体系上线,敬请关注~倪海厦讲黄帝内经全集

by:山河医学网

声音主播

2571158.6万

简介:蛮神润志蚩尤故里,求学问理岳麓书院。循理探纪得缘闻道,私淑靓觉得悟老子:象不可迷,名不可执,德不可为,道不可得;无有至极,守真为本,积啬为基,请检无为;道褒无名,闻异行殊,至简难明,易行难传。不惑立志守正行医:身心同治,医道双行。终志立大道于天下:驭术载道,正身行道,定心合道,化我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