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中国的”?

2022-09-18 15:53:3111:00 13
所属专辑:每天朗读群
声音简介
我最近读熊逸在得到的新专栏《熊逸讲透资治通鉴》很有感触,想斗胆说一个大题目,也是向熊老师请教。

我很不喜欢司马光,可是我很喜欢熊逸……读了熊逸讲的资治通鉴,我现在又有点喜欢司马光。

司马光是个活在过去的人。学问好人品正讲原则,办事永远从理念出发,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我听说好的政治家不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好在司马光的理想是复古保守主义,但是他也不让别人做动作。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全盘反对,王安石下台司马光上台,他不论好坏把新法全废、新党全罢。苏轼骂一句“司马牛”,不算过分吧?

可是国家积贫积弱的弊病还在。你说王安石不行,你老人家倒是给个办法啊 —— 司马光没有办法。《资治通鉴》号称是给皇帝看的,但是是一本让你不出事儿的书,不是能帮你解决问题的书,更不是一本变革之书。

大宋是对士大夫最好的朝代。你们是结党也行,直接批评皇帝也行,讲学也行,开宗立派也行,可是司马光领衔的男神天团弄出了什么呢?他们只会往过去看。他们只会给自己弄了一堆圣人和宗师职称。他们只会高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种空洞口号。他们面对国家的危机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大宋连续被蛮夷征服乃至亡国。

所以读《资治通鉴》怎么能只读司马光呢?

*

以我之见,熊逸这个“讲透版”,是当今读《资治通鉴》唯一正确的读法,也是我们读一切中国古书的正确读法。司马光没看过的、后世才有的书,熊逸读过;司马光看过的书,熊逸也读过。熊逸知道司马光在书中说对了什么、说错了什么,熊逸还知道什么是司马光故意说错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国家要求稳定”这个核心政治思想的指导之下写出的一部辉格史 [1]。司马光继承了儒家爱删减历史记录的传统,非常主观地选取史料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今天讲“刻意练习”都要求诚实的反馈,那你这种写法又如何能让人从历史中吸取真正的教训呢?

司马光写书是想让皇帝当好人,而不是当英雄。我们今天的人对当好人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们更想知道真实的历史。熊逸常常考察几位史家对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叙述,再结合现代心理学包括博弈论的分析,向我们展示,比如说刺客豫让到底是怎么死的。

使用这种多视角、多维度的讲解,熊逸对中国的历史叙述、包括中国文化进行了祛魅。现在有些人对中国古代经典有教徒思维,读圣人的经典你就通晓了一切!熊逸会告诉你《孙子兵法》刚出世 57 年就已经落后于时代,而现在不怎么受重视的《墨子》反而记载了更实用的军事战术。

而这个更鲜活的历史只会让你更加热爱中国历史 —— 不是那种“我家祖上特厉害”的爱,而是实在的亲切感。

而且我越读熊逸的专栏,越觉得司马光这个人可爱。

*

当初西夏内乱,宋神宗抓住战机打下西夏六个寨,司马光一上台就给人送还回去了。西夏屡屡侵犯大宋边境,按今天老百姓的想法,肯定是大宋应该富国强兵,最好学汉武帝,直接把西夏灭掉就算了。可是司马光却提出了“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的和平共处方针。

这可不是迂腐,这是大国的大道理。司马光知道怎么做大国。大国肯定不能怕小国,但是大国也不能像小国那样专搞利弊算计。我想,如果司马光主持对辽国和金国政策,大宋虽然不能永绝后患,但也不至于被金国羞辱。如果司马光主持南宋对金国和蒙古政策,也许南宋不至于亡国。

司马光理想中的大宋有一个道义责任,能让万众归心。有司马光这样的人在,有司马光的理想,大宋才不仅仅是“强大”,而称得上“伟大”。借用物理学家罗伯特·威尔逊发明的一句话说,司马光也许对大宋的国防没有什么直接贡献,但是司马光能让大宋更值得被防卫 [2]。

*

然而大宋毕竟辜负了司马光,正如春秋辜负了孔子,战国辜负了孟子。儒家的治理手段 —— “礼” ——越来越不适应人人想要自强的时代精神。

秦朝用法家,西汉发展经济用道家,东汉把儒学变成了迷信教条。唐朝中国是开放社会,佛教一传进来就因为理论更丰富、逻辑思辨力更强而受到欢迎,儒学被边缘化。韩愈一看在这么下去中国文化不完了吗?一边批判佛教,一边赶紧发明了一个“道统说”,给儒学续命。到宋朝知识分子总结五代十国的教训,说国家千万不能再乱了必须得有秩序,这才让儒学焕发了第二春。

司马光的理念比孟子更接近原教旨主义,但是后来的程朱理学并没有简单地想让一切回到过去。

我理解理学既不研究富国也不研究强兵,而是效法了佛教和道教,本质上是一套个人修炼系统。理学是让人学习怎么当圣人的学问。这比“礼”那种封建等级强多了,对读书人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把理学变成中国正统意识形态、成为科举唯一标准的,居然是元朝的蒙古人。从此一直到清朝,与其说儒学被发扬光大了,倒不如说儒学以理学的形式一直束缚中国读书人的思想。

面对比自己弱得多、而且臣服了的小国,中国尚能拿出天朝上国的姿态,搞搞朝贡体系。等到清末西洋人一来,中国就彻底把儒学的高端大气抛到脑后了。

大清对洋人外交的方针,用李鸿章的话说,叫“打痞子腔”:能骗就骗能躲就躲,打不过就签约,签了约也不兑现,完了再挨打,完了再签约。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

司马光对此会怎么想?不过理学毕竟给中国贡献了最后一个拿得出手的儒家人物,曾国藩。曾国藩说「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过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信用身分,总是站得住的。」曾国藩用这个原则处理了天津教案危机。

那可能是儒学最后的光辉。

*

佛教不是中国原创,道教越来越上不了台面,法家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太喜欢,儒学好像是最明显的候选者。可是你考察历史,古代中国极少真的拿儒家思想指导大政方针,儒学主要是考试素材。

就算儒学真有适合现代的东西 —— 比如讲“诚”,可是难道外国就不讲“诚”吗?

如果你诚实地去找,你很难找。当代哲学家赵汀阳是个诚实的人,他致力于寻找中国历朝历代思想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基因,他最后找到这个东西不是儒学。

赵汀阳找到 [3] 一个更基本的信仰,叫“配天”;一个更基本的精神,叫“中国漩涡”。中国文化之所以一直传承不灭,并不是中国的哪一种学问厉害,而是自古以来所有思想加在一起,通过汉字这个特别的符号系统,形成的一套精神世界,始终保持着吸引力。这个精神世界的生命力太强了,谁掌握它谁才能统治天下,所以蛮夷都是加入中国,而不是取代中国。

按照《龙与地下城》的道德阵营分类法,如果司马光是守序善良,杀人如麻的曾国藩就是混乱善良,而赵汀阳则是混乱中立。

赵汀阳找到的这个最大公约数并不在乎谁用什么儒家还是法家、谁是不是蛮夷,只要认同中国漩涡这个精神共同体就是中国的。中国一直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天下”,是开放和包容的。

相对于西方,中国古代思想到底是什么呢?赵汀阳最后找到的东西叫做“方法论”。中国古代文明是个方法文明,讲究变化,讲究“事”;西方文明则是讲究“物”的文明。西方文明总爱纠结于“什么是什么”这种问题,而中国古代文明讲究“生生”,不管是什么,能存在下去就行。

*

以前我问熊逸说“国学”到底是个世界通用文化还是个本地风俗,熊逸说就当它是个本地风俗算了。

我想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曾经拥有过了不起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中国古人把这些人和事记录下来了,任人评说,这很伟大。真正的思想是不会过时的,正如勾股定理不会过时。了解这些思想让我们感到很亲切,而且也许有好处。有时候能用上有时候用不上,现在用不上也不妨碍以后能用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什么是中国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by:赵天胜

为什么是中国

审视世界历史,探寻文明轨迹,担当复兴责任,引领人文未来。中国学人告诉你——为什么是中国。

by:飞雪填海

为什么是中国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为什么是中国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全书以历史为脉络,将...

by:催眠减压心理咨询金辉

观点.为什么是中国

鸦片战争后,国人陷入欧洲中心论,作者任志刚带领我们,拨开历史迷雾,重新审视世界,建立我们的自信,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复兴。

by:门三言

到底为什么

你以为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啊?用俏皮的语调和幽默的语言讲述冷门知识、普及大众性常识或者调侃热门事件。用搞怪的方式,正儿八经地调侃些靠谱的知识点。

by:周硕有话说

你到底在怕什么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国外的一项精神分析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世界上恐惧症的种类已经由上世纪的300种增至1...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真人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和排徊,正是这些真人点燃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之...

by:向日葵_R2W

佛,到底讲了些什么?

用轻松易懂的写法,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历史。六道轮回是否存在?罗汉和菩萨谁的级别更高?坏人到庙里捐钱能否获得福报?……所有和佛学相关的疑问,这里都有解答。所有对佛教...

by:BenBen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