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我小腿上有一个微凹的疤痕,和电影有关。

七岁时候的夏天,学校组织我们看《大闹天宫》,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家人之外的人看电影。之前每次和家人看电影,都以昏睡告终,因为那些电影距离一个孩子太远。裹着他们为我准备的皮大衣,睡在露天电影院的水泥长凳上,觉得有点冷,但又没冷到睡不下去,半睡半醒间,银幕上的声音带上了一种特别的混响,偶然睁眼,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那时候,吸引我的从来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开始前,家人和邻居的奔走相告、讨论、期待,以及有电影的晚上,那顿潦草的晚饭——在一九八零年代,看电影是一件慎重的大事。

而那天晚上,有《大闹天宫》可看的晚上,我已经知道自己不会睡着,

我兴奋得过了头,在一群高年级同学面前又说又笑,突然间,也不知是什么念头驱使我,我兴奋地在他们面前跳起,在空中旋转360 度,然后落地,落地的时候没有站好,腿磕在露天电影院的水泥凳子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疤痕。

这种兴奋度维持了好多年,三十岁以前,对电影,我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兴奋度,即便一九九零年代,只能借助VCD 和 DVD 看到自己想看的电影,这种兴奋依然在。为了借一张碟,我们穿过大半个城市,为了看到市面上较少流传的电影,我们到处寻找刻录片源,一个新兴行业由此出现——刻录电影,从他们提供的影片名录上选出自己要的片子,下定金,半个月到一个月后,拿到刻录碟。

我曾经以为,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电影少,而别的娱乐形式也并不丰富,因其稀有,因其难得,得以观看前的期待、观看时刻意营造的仪式感,以及观看后的念念不忘以及文字抒怀,来宣示其重要性,但现在我却知道了,年轻时代的一切事物,对我们而言,都异常浓烈。是那个浓烈年代,为电影赋予浓烈的色彩。那时候的我们,像随时会因风起舞的芦苇,而电影、音乐、文字、爱情,都可以是一阵驱动的风。

尽管,《为了报仇看电影》里的述说方式,并不是“影评”的述说方式。但电影对我,对许多因为电影而拥有浓烈记忆的人来说,可能更多是气味、声音、画面的碎片集合,是记忆的通道,是怀念的方式,是想要重返浓烈时代的企图。我无比怀念那些被电影拂过的晚上,也正是带着这点怀念,继续去看电影,希望当屏幕亮起,我还能和当初一样反应强烈。

当浓烈的被稀释,强烈的变平淡,一日再也不会长于百年,我们拉下窗帘,放出画面,终于肯以平常心来谈论电影,或曾经拂动过我们的一切,如叶芝的《沉默许久后》(飞白译)那样:

“沉默许久后重新开口,不错

其他情人全都已离去或死去,

不友好的灯光用灯罩遮住,

不友好的黑夜用窗帘挡住,

不错,我们谈了又谈,谈论不止,

谈艺术和歌这个最高主题:

身体衰老意味着智慧;年轻时,

我们曾相爱而却浑然不知。”

妖妖绛J

偶遇您的书,真是太好了

韩松落看热搜 回复 @妖妖绛J

谢谢

回复@妖妖绛J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