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毕加索的名作《梦》描绘了少女在椅子上安睡 —— 红润的肤色、柔软的体态、浅浅的微笑和各种暗藏的细节,在抽象风格中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对梦境、爱情和性的独特描绘。 

《梦》是毕加索人物画的代表作,也是他个人,乃至于当今世界所有绘画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作品之一。而这幅画的模特,正是他的情人,时年22岁的Marie-Thérèse。

我们常把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女性称之为缪斯。毕加索作为艺术生命最长久、风格最多变的大艺术家,同样从女性和亲密关系中,得到大量的启发。纵观他一生,常常在遇到爱情时,风格和色彩就焕然一新,由此诞生很多传世名作。甚至他所创造的几个最被大众熟悉所的符号,比如代表欧洲在战争后满目疮痍的哭泣女性,或者格尔尼卡中象征光明希望的手持火把的女孩,原型都来自他的爱人们。可以说没有这些爱人,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毕加索。

本期节目,我们就再次邀请到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门资深副总裁和国际总监谭波老师,为我们讲述毕加索和爱人们的故事;毕加索的情人们如何化身各种色彩、标记、形象藏身在我们熟知的名画里;如何照亮毕加索的艺术生命,乃至于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符号。



内容包括

03:13 盘点毕加索的七位爱人

09:26 在老佛爷百货与Marie-Thérèse言情小说般地相遇

12:48 Olga向往的名流生活让毕加索疲惫

19:03 偷情时期的毕加索,让爱人藏身画中

25:31 新欢与旧爱:从女神到恶魔

31:37 厌女症、自恋狂和让“石头一起跳舞”的超凡魅力 

41:18 暴露真面目的爱人,直接立于人物绘画之巅

45:21 毕加索辜负了他的爱人,但绝没有辜负他的藏家

51:20 与神秘危险美人Dora Maar的对抗性爱情

58:45 希望与挣扎:格尔尼卡里的两位爱人

59:40 毕加索渴望女神的光明拯救邪恶的自己

66:09 借由毕加索之手被世人记住的你,未必是真的你



毕加索的七位爱人

图片依次为:

Fernande Olivier (1881-1966), 1904-1911年陪伴毕加索;

Eva Gouel (1885-1915), 1911-1915年陪伴毕加索;

Olga Khokhlova (1891-1954) ,1917-1935年陪伴毕加索;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09 -1977),1927-1936年陪伴毕加索;

Dora Maar (1907-1997),1936-1944年陪伴毕加索;

Francoise Gilot (1921- 至今),1944-1953年陪伴毕加索;

Jacqueline Roque (1927-1986),1954-1973年陪伴毕加索。



毕加索的艺术时期

作为艺术生命最长久、风格最多变的大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呈现出极为多样化的风格。其中许多风格的转变都和他的爱人们有着直接的关联。 

图片依次为: 

1897年《科学与博爱》;1903年《生命》;1905年《拿着烟斗的男孩》;1907年《亚维农的少女》;1911 – 1912年《我的美人》;1922年《在海滩上奔跑的女人》;1955年《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1961年《草地上的午餐》;1968年《拿烟斗的火枪手》



作为密码的Marie-Thérèse

在恋情无法曝光的阶段,毕加索抑制不住在作品中表达对Marie-Thérèse的思念和爱,于是将她化身种种密码,藏身于这一阶段的作品之中。 

图为:《Hanging Guitar with Profile》、《Guitar in a white hand》、《Vase of Flowers with MonogrammeM.T.P.W.》、《Baigneusesau ballon》、《红色扶手椅上的女人》



喜新厌旧?

随着两人感情关系的破裂,Olga Khokhlova在毕加索笔下也由高贵典雅的女神,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恶魔。但在毕加索心中,他自己才是血流满地的受害者。 

图为:1918年和1929年分别描绘的扶手椅上的Olga;  《Woman with a Stiletto》



巅峰之作

1931年被称为毕加索的“奇迹之年”。这一年里他以Marie-Thérèse为模特,创造了一批自己艺术生涯中最知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二十世纪人物绘画的杰作。节目中,谭老师就《镜前的少女》、《梦》和《裸女,绿叶和头像》进行了解读。 





红玫瑰和白玫瑰

Marie-Thérèse温柔、甜美、充满女人味;Dora Maar神秘、聪明、富有激情。毕加索不想在其中做出取舍,于是形成一段紧张的三角关系。

图为:毕加索笔下同样姿势的Marie-Thérèse和Dora Maar,色彩和线条充分反映了毕加索眼中两人性格特征的差异。 


不朽的记忆

在毕加索的反战巨作《格尔尼卡》中,Dora Maar化身哭泣的母亲,代表对战争的控诉;Marie-Thérèse则成为手持火把的少女,代表光明和希望。这些不朽的艺术形象,在艰难岁月和接下来的时光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艺术与和平的人们,影响至今。
此外,毕加索为Dora Maar所画的《哭泣的女人》也成为战火中满目疮痍的欧洲的代表被世人记忆。而Marie-Thérèse手持光明纯洁少女的形象,不但给世界带去了希望和光明,似乎也能拯救化身牛头人“丑陋邪恶”的毕加索。
图为:《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米诺陶斯之战》



永远的陪伴

毕加索和Marie-Thérèse的感情终其一生都没有切断。直到1973年去世时,他还在自己墓前摆放了Marie-Thérèse手持烛台的铜雕,希望象征青春、生命、希望光明永远照亮自己。


保持自我

Françoise Gilot 是毕加索七个爱人中唯一主动抛弃毕加索,而不是被毕加索抛弃的那一位。她有着超强的生命力,作为唯一还健在的毕加索的缪斯,今年已经101岁。


Gilot和毕加索交往时,年龄相差达到40岁。同样作为艺术家的Gilot一方面为毕加索的艺术才华所倾倒;一方面,对艺术大师私下孤独的一面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母性。 


但是凭借强大青春的自我和对自由的追求,在交往近10年后,Gilot勇敢地向毕加索提出分手,主动走出了这段恋情。


毕加索认为Françoise Gilot来自植物世界,所以经常把她描绘成蓝绿色的花朵。


图为:Françoise Gilot和毕加索在海边、被画为花朵的Françoise Gilot、《女人肖像》、Françoise Gilot《蜕变》




近距离欣赏毕加索的好机会

2月26日至3月1日,在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外滩1号I 中山东一路1号)举办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上海-伦敦拍卖”上海精选预展中,将展出一副毕加索以Marie-Thérèse为模特绘画的《睡梦中的⼥⼦》。

这幅作品在1937年1⽉8⽇,即两人在巴黎街头邂逅10周年的那一天所完成。由⻢妮娜·毕加索,也就是毕加索的孙女所收藏。《睡梦中的⼥⼦》首次面向公众出现在拍卖市场。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去往现场,近距离欣赏毕加索描绘爱人的笔触。 

Xxxudaniu

可以在世界珍宝馆APP里搜搜看

回复@Xxxudaniu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270441598

主播声音和许嵩好像

朋友你们好2021

不知为什么这集听得好气啊,带入感很强,如果我是那些女人,什么缪斯,就是被pua,却无力自拔,遇到毕加索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jane803

很赞的节目,这期尤其喜欢。 有个小建议:在以后的节目中,文字介绍部分的插图标题,能否直接标注在该插图的上方或下方,这样排版比较方便浏览。

剧谈社 回复 @jane803

好的谢谢!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