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期简介】

在今年的“两会”上,网络暴力是一个非常受重视的议题,法不责众还是法要责众?有人大代表提议,应制定专项反网暴法,也有政协委员提议,应将网暴纳入公诉。

本期GQ Talk,我们也聊了聊这个话题,并请到了曾报道过“德阳医生案”的记者李桂,来复盘网络暴力如何在一起偶然事件中迅速发,最终造成悲剧后果,以及法律如何界定和判决。

网络暴力是一个旧而弥新的话题,旧是自从互联网成为一种主要生活形式之后,网络暴力就如影随形,而新,则指它的形式、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事件和思考层出不穷。如何处理网络暴力,不仅关乎“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后代的精神文明,也关乎到下一个世代对人类集体文明的认知,与社会契约的构建。”

【本期主播】



【本期嘉宾】

李桂,媒体记者

【Shownotes】

(一)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

01:56 人类没有处理百万级别人际关系的经验和心理习惯

05:33 片面的信息,短暂的爱恨,过分的关注

07:36 前台匿名,法不责众

08:40 顽固的信息茧房,被挑战的脆弱认知

09:55 流量经济本质上是情绪经济和情感经济

14:02 推荐《破茧》,“无效低级的争论,难以弥合的撕裂”

16:10 舆论场的底线不断降低

(二)网络暴力新态势:向线下蔓延

19:18 江歌案,双方支持者进行了长时间的互相网暴

22:22 德阳医生案,谣言与事实搀杂,舆论反转,被伤害的两个家庭

44:24《千夫所指》里,被夸大的代价,被制造的对立

(三)网络暴力和舆论压力?

50:08 一段意味深长的沉默

50:41 该不该使用“私力救济”?

(四)平台难辞其咎,尽量有法可依

56:35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判决已经生效

57:55 如何对逐利的平台进行约束

62:02 “技术中立论”可以破产了

(五)被网暴的经历

69:39 不能提的明星和愤怒的粉丝

74:52 被网暴的母亲和老师

【本期书单】




RW12138

超级喜欢这一期,话题和例子都很好,有学到知识。

回复@RW12138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午夜飞行_e7

截图和去情景化其实就是断章取义,网暴就是群体泄愤,高压和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下人性的阴暗面时时刻刻都在寻找一个出口。

melodyluyiming

既然用网络来工作或获利,是不是就应该学会不在乎网络评价。

剃刀之边缘

上海疫情下因为网暴又发生一例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