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为什么会不受宪法保护?


当地时间 6 月 24 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推翻罗诉韦德案。这意味着此后美国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权之一的堕胎权,不再受到宪法保护,而由美国各个州的立法机构来决定。


关于这一事件已有无数解读。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会从宪政和法律的角度来切入,看大法官从几十年前到当下,是如何为了「堕胎权」而角力的,而这些法理角力背后的原因和变化又是什么。


为此我们邀请到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黄明涛,以尽可能从法律人的视角梳理本次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其中的细节 。


我们或许也因此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当一切被作为政治工具,人们得到的只有虚假的选择,而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案。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黄明涛,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


主要话题
[01:48] 罗诉韦德案是怎么被推翻的?
[05:19] 大法官是半个立法者?
[12:26] 今天的最高院,会让五十年前的大法官感到震惊
[18:07] 关于堕胎权,大法官们在吵什么
[28:21] 主笔大法官阿利托和他的论证
[33:46] 穿着袍子的政治家?最高院内部的分裂
[36:18] 「用脚投票」:法律背后的红蓝州人口迁移
[40:55] 三权分立中的漫长博弈
[46:49]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野心与失控
[52:51] 法律的确定性及其与现实间的沟壑


延伸阅读

#181 堕胎,选择的权利和被撕裂的美国

重磅|美国堕胎权保护为何终结——Dobbs案判决书中的“多数意见”梳理|阿利托Alito执笔

We dissent!Dobbs案异议意见|附罗伯茨协同意见


相关节目
#131 美国大选旁观者(3)丨又一处平衡的坍塌


使用音乐

Book Bag-E's Jammy Jams


幕后制作
运营:Yao
设计:饭团
监制:达达
后期:可特
实习编辑:Venus


声动活泼年度新节目「跳进兔子洞」上线啦!
佳勋的「声音特稿」节目「跳进兔子洞」,将带你去探索那些被商业科技浪潮淹没的个体故事,期待你的关注和订阅!点击这里https://sourl.cn/BMFMVk了解更多节目信息。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东击西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跳进兔子洞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期待你给我们写邮件,邮箱地址是:ting@sheng.fm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 打赏 支持或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一两位朋友


欢迎加入声动胡同小社区!
也许你知道「声动活泼」办公室在北京二环内的胡同里,事实上我们也有一个线上的「声动胡同小社区」。成为社区会员,你可以收到一周不少于三次的来自「声动小邮筒」的邮件,同时还可以参加我们各种各样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游戏。


点击[这里](https://shengpodcasts.notion.site/a977c74222484894a9fe6245bc0f4dba)即可了解社区氛围。我们期待你加入这个虚拟胡同社区来支持我们,并和我们一起亲近交流,和有趣的人进行「碰撞」,收获新知、友谊并看见更大的世界。

国内用户(年付):[加入声动胡同小社区](https://sourl.cn/G4B2Wt)
海外用户(月付):[加入声动胡同小社区](https://sdhp.memberful.com/join)
期待你的加入!

Joey_hq

他自己门清着呢,他自己的表述“堕胎”和“堕胎权”都做好区分了,却故意混淆了“支持堕胎”和“支持堕胎权”的概念,其实支持堕胎权和支持胎儿生命权本身就不是冲突关系啊,医生多说一句您要谨慎决定,就是同时对堕胎权和胎儿生命权的保障不是吗

回复@Joey_hq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大耳朵羊在奔跑

我还是赞同马克龙的说法,堕胎权是女性的基本权利,droit fundamental

起了这个名

我也说句,来!禁止堕胎后,假如女方被伤害后怀孕,或者是胎儿有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女方生产后是否立即有弃养的权利?如果你又要强行让人生还要强行让人养育,这是不是另外一种极端?

赵晓怡

胎儿也是个独立的生命,女性是否有完全的权利去终止它呢?

海蓝色的乌柏

也推荐大家阅读《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里面有关于罗伊诉韦德案和堕胎权的阐述。

金鱼7V

宪法里是保护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吧,那么把堕胎归于隐私自由似乎也不合逻辑,所以当年恐怕也是一派法官已经居多数而从想得出的结论去找理由。为什么不把堕胎归于女性对身体,也就是生命权的一部分?那样不是更自然?不过美国恐怕对生命权的理解也不一定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权利。那么这次为什么与历史上形成的共识挂钩呢?是不是因为这些多数法官是保守派,要把这种判断方法引入今后对同性恋等问题的审判?如果实际都是先从意识形态得出结论,再从宪法中牵强地与某一概念拐弯挂钩,那么法律的公信力和逻辑都服从于结论或者说派别,那么立场是本质,法律只是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