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背后的文化符号

2022-08-26 18:11:4009:43 1302
所属专辑:红楼梦历史猜想
声音简介
朋友们好,今天我来试着分析一下李纨的历史原型,很惭愧,由于知识缺乏,也许对此人物研究不透,我实在找不到与李纨有相符生活经历朱明皇朝的历史人物。只能换个角度猜测作者是不是用她来代指某些特定群体。只能这样自圆其说了,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
李纨在大观园中住的地方叫稻香村,因这里不远处有几百株杏树,如喷红蒸霞一般,对应着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zhe,各色树稚新条,……编就两溜青篱”最先宝玉把这里取名为杏帘在望,这不符合李纨寡妇的身份,贾妃省亲后改叫浣葛山庄,取自宝玉的诗“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浣葛”典出《诗经·葛覃tan》“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huan害he浣否fou?归宁父母。”是写新妇浣净葛衣才回娘家,这里喻指元春归省,也是元春希望贾府族人勤劳务实,采芹指读书人,勉励宝玉等贾府弟子要认真读书。后来元春又更名为稻香村,这来自于黛玉的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元春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希望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这比浣葛山庄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了。而贾政第一次游大观园,一到这就说未免勾我归农之意。也暗示稻香村是大观园中唯一适合隐居乐业的地方,虽然不远处杏花们争奇斗艳,可里面却是与农居无二,这跟李纨独善其身,不与别人争权夺利,默默养育贾兰,表面看似无欲无求的性格相符合。
李纨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似乎都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不妥,她所遭受作者的非议,我想都是八十回后的故事了。至于发生了什么,才让作者对她有怨言我们也无处查考,唯一的就是她在宝玉生日说了句,不问你们的兴与衰,兴的时候,王夫人并未因她是长子媳妇,而且还育有一嫡孙贾兰而重视她,剥夺她管家的权利,平日里贾府那么奢靡腐朽,一个个勾心斗角,当贾府衰败时,跟她有何责任,不来管你们生死我觉得也没啥说不过去的。
我想作者对李纨颇有微词主要还是在文化意识方面。前文已经分析过,李父名为守中,字中出自道德经,暗示李纨信守的是道家文化,她在贾府的生活就是清静无为,下人叫她大菩萨,并不是她信佛,而是她处处谦让,自甘于下,不与人争执。这都是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顺其自然,当世道混乱时不与之正面争斗,因为道家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道轮回,这是天道,人力是无法与之抗衡的,所以每逢乱世,真正的高人都会隐居起来,不为乱世所伤,即便是盛世中,立下大功,也会不居功自傲,会主动放低身段,让高层放弃猜忌而保全自己。
因此明末社会发生动荡,先是农民起义,推翻崇祯统治,继而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逃亡,李纨的原型们可能先是选择隐居观望,当明朝已不可能复国时可能出山力助清军夺得江山,使社会完成王朝更迭,让百姓脱离战乱之苦,恢复正常生活,繁衍生息。而自己也立功扬名,让家族荣耀。李纨的原型是谁,我实在说不清,也许有洪承畴的影子,也许有范文臣的影子,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所说的一大套理论,世上除大仁大恶两种人之外都是差不多的,但大仁大恶之人几乎没有的,所谓正邪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我知道,贾雨村这样的理论是不对的,作为人肯定要有个良知才行,助纣为虐,即便功也是遗臭万年。可在历史长河中,君王将相的利益并不是高于一切,如岳飞,于谦,张煌言等民族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皇帝的尽忠而流芳百世,而是因为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百姓而作出的无私贡献才青史流名。为一个已是腐朽不可挽救的王朝而拚命,于百姓何益,对自己人生有何意义。道家是不会作如此愚蠢选择的,而明显,红楼作者对朱明王朝充满留恋,对有能力却不施援手的李纨贾兰们自然不满,即便他们最后成功了也冷嘲热讽,李纨的字是宫裁,也可理解成帮人做衣服,跟好了歌中: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相对应。
你可以说李纨贾兰是历史的投机者,可历史车轮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一切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人都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而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洞悉了这些规律,创作出道德经以供后人学习人生智慧,这不是红楼作者能否定得了的。
对于明朝的亡国原因之一,作者将李纨作为道家文化的代表来批判,道家的无为而治,明哲保身的理念,在国难当头之际,选择袖手旁观的行为可能被红楼梦作者否定,所以是红楼梦对李纨评价不高的原因吧。这些都是我胡乱猜测,实在没法找到李纨历史原型下的将就之谈,朋友们若有好的想法,万望告诉,谢谢

王勇胜_zm

分析的好

回复@王勇胜_zm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爱听收音机98

此处有误,稻香村也是贾宝玉在第十七回先提出的,引自 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许浑 秋来凫雁下方塘, 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 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来海气琴书润, 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蟠溪犹万里, 可能垂白待文王。 写出了隐者之处,最后一句也暗示贾兰适时出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