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感觉”的训练


程晓明医生:在三维的层面上“入静”可以感觉到三维进入高维的过程。这时候可以从意识转化到潜意识,你能感受到潜意识里面所释放的智慧,增加我们对感觉的理解。


身体中的微感觉形成和微感觉记忆,在健康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如人类创造的各种修炼方法:打坐、气功、静坐、瑜伽等都可以激发出身体生理潜能的感受,那种异于正常人的感觉,并且把这些通过修练得到的感觉,训练成自己的记忆和自己常规的感觉,这种记忆中的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可以在某种触动下被释放出来,我们称为“感觉释放”。


感觉训练有很多方式,首先是感觉自己的身体感觉。比如: 站立的时候,有意识地轻轻移动自己的脚、腿,感受这种移动产生的感觉,也就是关节和肌肉蠕动的感觉;然后是感觉那些难以感受的身体部分或是需要微感觉的部分,比如: 内脏的运动,肌肉在静止下的运动,生理频率、运动方式等。


可惜的是对于微感觉的传授和解释很难,犹如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一样,微感觉只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去感受到,也就是说感觉是仅属于个人的。



意识和潜意识


刘丰老师:意识和潜意识其实是在不同的空间格局里。比如三维空间的信息集结被我们称之为“意识”,到了四维就称为“潜意识”,潜意识等于是进入更深层的意识状态。


所以,潜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内在,它是一个三维与高维的临界态,以潜意识的形式呈现,它若隐若现。还有更高维度的,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是“超意识”。


对一个现实的能量属性强烈的共振与执着,会产生一个比较强烈共振的、固化的一种“能量助波”。这种能量助波会存在于意识深层,并也能体现在我们现实的生命状态里,会投影出我们身体部位的某些变形,甚至呈现出一些病灶。这些东西的背后实际是由于我们生命经历中出现的一些强刺激,和我们对它的执着而产生的,所以专门提到了“微感觉”而带动的感觉释放! 



意识的导引术


对于生命中经历的各种冲突和纠结,我们怎么看待它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带着巨大的恐惧、愤怒、纠结......这些烦恼的状态去强化这种感觉的时候,这种记忆将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意识空间里,这就是所谓的“业障”。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觉醒,发现面对所有的冲突,都是我们内在认知的一种显化,就会把它转化成我们去颠覆认知的机缘和题目,这就是“感觉释放”的一个不同的逻辑。


释放和转化是不一样的,感觉的强化过程实际上是认知过程,而认知的颠覆过程就是一个“消业”过程。因为某些感觉是由认知决定的,随着认知呈现的。


当我们从内在颠覆认知的时候,就是对能量核心内在结构的一次转化,这种转化过程才是真正的“消业”。释放只是在那个当下的一种舒解,当然有一些局部性的或者阶段性的效果,除非这个人改变了对这个事件的核心认知,那才是根本上的改变。


感觉的导引是由身体感觉向深层导引出我们对内在的领悟,是从“感觉导引”转化为“意识导引”,实际上道家用到的“导引术”,也是从感觉导引进入意识导引,这是在意识导引层面上的。


意识导引就是找到了能量结构进入内在的通道了,它不是只停留在表象感觉,而是这个感觉被内化,被内化以后可以感觉到“气”,感觉到内在能量的运行,这时就可以被意识所引导了,也就是我们可以去建构起这样一个能量空间的运作方式。


大周天、小周天就是把“气”导引到不同的方向,开始了意识主动的导引能量。但是,前提是你先要感觉,先从表层感觉进入内在感觉,只有当你自己真正在特定能量场的条件下,由入静进入到一个内在入定状态时,你的能量跟呈现的能量之间的这种振动关系才能被找到。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一切存在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存在,其唯一原因就是能量波的同频共振。当能够把我们意识中那些执着的能量松开、放下,不被它左右,进而进入一种意识的自然态的时候,才有可能跟周边能量“随动”。这种“随动”就产生了对能量波的感受,产生了对这个能量本质的感受,你才能够知道怎样发动你自己的认知指令去调制它。


这种技术的传授变得非常难。这也就是中华道家等修炼系统里所说的,你不自己亲自去体验这个状态,口传的都是一些表层知识,只有自己内在去体验到它的时候,才会超越所有的表达,那个状态不是言传身教出来的,所有讲到的知识都不过是对这种感觉的一种描述,而描述本身都不是它的本质,所谓“道理不是道”犹如“物理不是物”一样。


真正去找到这种感觉是自己悟出来的,它已经超越了所谓神经的感知系统,是已经进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状态。


(未完待续)




绿CC

刘丰那么好的口才。。。。听不到。

回复@绿CC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莫思夫人

婉绮老师嗓子哑了呢

张婉琦丨爱之声 回复 @莫思夫人

谢谢您的细心,现在好了❤️❤️❤️

手工卦面

超越意识相对的事物,接受一切存在的合理性,都是提升智慧的助缘。

于香1

说的太好了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