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的狗儿

书在哪里买

回复@刘新的狗儿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法华正道

我们把握和认识的是一个客观对象。 简单的说真理在外, 就是真理的客体化。 而我们中国的唯识的代表作 是马鸣的《大乘起信论》, 这个《大乘起信论》我们一再提起, 尤其是在禅宗历史的时候, 就是一心二门说, 真如门,生灭门这些。 中国禅宗的高僧整整用了15代人 的努力,用了华严宗的圆融观, 用了禅宗的无心观, 发挥了儒家的那种以一贯百, 以一贯一切的传统武器, 整整15代人, 到了唐朝末期,五代的时候, 禅宗五家中的第五家, 法眼宗的高僧永明延寿 终于 用“一心说”统一了新旧唯识。

法华正道 回复 @法华正道

经历 🙏

睡睡福福

叶少勇讲的课,确实难懂。

一只巨熊 回复 @睡睡福福

好吧,我还以为是叶曼

黎明_gq 回复 @睡睡福福

我觉得叶少勇讲的也很好,就是要反复听

1382050bdol 回复 @睡睡福福

叶的讲的局部比较细,这里讲的大,需要有基础才能听懂。

法华正道

如果我们能站在大佛学史观的角度 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十五代以后 我们终把复杂的唯识说,变成一心说,这种哲学思想的流变是有必然性的。 我总结了三点,因为这三点, 唯识学必然会变成一心说。 第一点,是我们中国的知识阶层不接受太复杂的哲学思辨,太复杂我们接受不了,我们喜欢格言式的、一步到位式的,这种一环一环式的、破拆式的,我们不是很喜欢; 第二点,佛教作为一个宗教, 如果理论高度哲学化, 其实不利于佛教传播。 就像净土宗,不需要理论, 念佛就可以了。 理论高度哲学化, 这对佛教传播有害无益。

稠州牧歌

对,理论生活化才容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