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作词:〔宋〕文天祥

作曲:孙健

演唱:婷婷姐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梅岭上,梅花开遍南北道途;途中的风雨,沾湿了我的征衣。想到当年出梅岭时的那些同伴,意气风发,如今回到故乡,却落入敌手,沦为了俘囚。宋朝的江山千古长存,只是城郭一时面目已非,归乡如不归。我真想一路绝食以身殉国,在梦中都学习伯夷隐居首阳山,不食周栗,采薇而食,我决不投降。

(1)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2)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在中国古代,从北方向南方走,出大庾岭(梅岭)后仿佛就是蛮荒之地,这条路也是古代被贬官员的流放途径,多少文人在此写下了去国离乡的伤心诗篇。然而此时作者身为俘囚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他的故乡行走,却有着更惨痛的亡国之恨。所谓归乡如不归,暗示国已不存、何以为家之意。而梅岭正是他这种感情的触发点。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箫曲声声征人去

金铃鼓响踏歌行

筝鸣瑟瑟山河古

身首报国梦留芳

作品已萧声渐入伴随雨声将听众思绪引入曲中

萧声的凄凉与行军的脚踏声相互辉映

让听众心弦紧扣

人声进入、萧声和鸣

用复调的形式更加婉转幽怨

古筝的出现让作品更加灵动

第二次人声出现加入男声形成对话

听众更有联动之情

转调后将作品推向高潮

绕梁三尺、不绝于耳

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精髓就是民族气节。但传承民族气节,并不是让我们回到那样一个需要殉国的时代,也不是需要我们充满戾气、挑剔地行走于世间,而是要像保养一块玉一样去悉心呵护我们的民族品格,不要让它蒙上太多灰尘,让它在人类文明史中永远熠熠闪光。


回复@真心话221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雨铃灵

刚刚打算背嘿嘿,快要学到出师表了呜呜呜好难背,婷婷姐姐什么时候出啊,太长其实可以分开录

听友242053519 回复 @雨铃灵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昺读作昺(bǐng),明亮,光明(多用于人名) 厓山 yá shān 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

两个小樱桃 回复 @雨铃灵

我也是一听就背过了

美丽心情_tw

婷婷姐姐,啥时候能唱出师表呢?期待…再期待!貌似现在长篇唱的少了

穿黑丝的学姐

能换个封皮吗?不太好认

感恩的心_td 回复 @穿黑丝的学姐

至顶就行了。

starlight000

,不过有一处发音与文稿不一致“归乡如此归”,文稿“此”,非“不”;此处虽有两个版本,不过音和文稿建议一致哈~

Happy樂_

好听👍🏻👍🏻👍🏻背下来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