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严格控枪的国家,1996年中国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枪支管理办法》,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但一位来自山东的96岁老人,至今收藏着两支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常说的驳壳枪。

▲老人的两支驳壳枪和一柄刺刀

既然中国严格控枪,那为什么这位老人能拥有两支军用制式手枪?听完他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老人叫滕西远,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北山阳村。自幼父母双亡,在家里排行老三的他早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1938年,日军侵占莱芜,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3岁的滕西远决定参加革命,成为莱东县大队的锄奸队员,当时滕西远年龄小,长得矮皮肤黝黑,大家都叫他滕黑子。

▲老人家身着55式装甲兵大尉军装

接下来滕西远壮阔的军旅生涯,可谓是战功赫赫。

1940年,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疯狂对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当年初夏,日军开进鲁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杨家横一带和日军展开了激战,滕西远所在的县大队也参与其中。

战斗中,滕西远发现了日军小队长举着指挥刀呼喊着进攻,他用驳壳枪瞄准日军小队长,扣下扳机,日军小队长应声倒地。这场战斗中滕西远杀死6名日军,打到激烈时,甚至用肉搏捅死一名日军。

▲滕西远讲述第一支枪的来历

战斗结束后,滕西远因为表现优秀,荣立一等功。当时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廖荣标称赞滕西远说:“你这个小黑子打鬼子还真行嘞!”然后奖励了他一支驳壳枪,这就是他第一支驳壳枪的来历。

▲廖荣标将军

打跑了日军,没想到国民党反动派又来了。1947年7月,华野出动四个纵队,围歼盘踞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当时滕西远已经是炮兵连长了。当时滕西远安排瞭望哨观察敌情,滕西远前去查哨时候,发现敌人两个营的200多人正在向这边开进。

而我军大部队距离此地还有至少半里路,敌人越走越近,眼看就要爆发200对2的悬殊战斗。滕西远和瞭望战士只有3颗手榴弹,一支步枪一支手枪,滕西远临危不乱,决定演一出空城计。

他先扔了一颗手榴弹吓唬敌人,然后两人一起朝天鸣枪。鸣枪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吓唬敌人,让他们误以为被包围,二是用枪声通知友军,此处有敌情。边打枪还边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敌军也蒙了,一时摸不清楚情况,不敢轻举妄动。而我军大部队赶到,没几分钟就报销了敌人200多人。战后开庆功大会,滕西远再次被授予一等功,这回华野副司令员粟裕又奖给滕西远一支驳壳枪,这就是滕西远第二支驳壳枪的来历。

▲滕西远的第二支枪是粟裕奖励的

1950年底,滕西远从福建坐车北上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成了“爆破英雄”。

1953年,滕西远部队在朝鲜马坪里地区作战,遭遇美军坦克。志愿军没有特别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对付美军坦克只能抵近用炸药包爆破。但谁也知道,爆破武装到牙齿的坦克有多危险。

滕西远作为炮兵连连长自告奋勇,趁夜色悄悄接近美军坦克。滕西远回忆说,当时他认为自己一定回不去了。但幸运的是,炸药包顺利引爆,滕西远全身而退,因此成为朝鲜战场的爆破英雄。

▲爆破坦克九死一生

滕西远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大小战斗一千五百多次,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战功赫赫。而老首长奖给他的两支驳壳枪成了他戎马一生的见证和峥嵘岁月的记忆。

在枪支处理上,滕老情况特殊,当然也得特殊对待。

接受记者采访时,滕老展示了1982年解放军6206部队签发的持枪须知:凡持枪者必须携带枪证;手中武器要严格保管爱护;不得随便玩弄武器,禁止乱开枪。

▲部队签发的持枪须知

▲老人有合法的持枪证

滕老手中的驳壳枪是正经德国制造的手枪,本身就价值不菲,再加特殊战斗经历,意义非凡。对于滕老来说,驳壳枪已经不是武器,而是心爱的纪念品。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滕老还把心爱的驳壳枪提供给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教育展出。

相比把枪收走销毁放到博物馆里,也许保存在老兵手里更加合适,而他也是最有资格保存这两支驳壳枪的人了!



polkm

帅的人已经醒来~~~    ∩∩   (´・ω・)   _| ⊃/(___  / └-(____/   ̄ ̄ ̄ ̄ ̄ ̄ ̄丑的人还在沉睡~~~    ⊂⌒/ヽ-、__  /⊂_/____ /   ̄ ̄ ̄ ̄ ̄ ̄ ̄

回复@polkm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天路free

这样的人让我说啥啊,只有仰望

皮皮宥与鲁琦琦

真是传奇英雄,去哪儿都是战斗英雄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

200对2,优势在我(doge)

阿册咯哈

你这个小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