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日记之《山野里的风雨》

2022-11-30 23:20:5214:37 42
声音简介

千丘日记:1980年代以来的时光印记


重温我1980年代以来的日记

把日记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以及故事之外的故事

真诚地讲给你听……




我的童年日记之《山野里的风雨》

我童年时代正式写日记之前,确实写了不少似日记非日记的东西,可惜几经辗转,保留下来的不多。

保留下来的习作,我权且称为“散装随笔”吧。

这些随笔真是太随意了,毫不讲究地写在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写在信纸上、写在哥哥姐姐们用剩的笔记本上、写在假期作业本上,甚至写在老师给的多余的备课本上。

今天要读的这篇《山野里的风雨》,我写在了用剩的作业本上。

内容大体如下:

▲ 我写在用剩的作业本上的《山野里的风雨》


一天晚上(意思应为下午偏傍晚),我照例和村里的几个同伴去砍柴。

我们出发时,天气特别好,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从我们的耳边呼呼地吹着。

路上,我们边说边笑,一会儿就来到了山上——庙湾。

我们坐在山上的大石块上休息。他们要我给猜谜,我就给他们猜了好几个。

我们正猜得津津有味,突然,刘华明指着西边,对大家嚷道:“你们快看那!”

我们朝那边看去,只见乌云滚滚,天色暗了下来。

我们急忙往家跑。

这时,刮起了大风,乌云已经涌到我们头上,(眼看就要)下(起了)大雨(来)了。

刚跑下山,我套(绊)着了石头,摔了一跤。当我爬起来时,他们已经无影无踪了。

我飞快地向前跑,耳边只有呼呼的大风(正)在括(刮)着,树叶在沙沙的(地)发响,蝉也停止了唱歌,猛烈的狂风卷着树枝(和)灰尘到半空又掉了下来。

我急得都快哭了,大声地喊:“国庆,国庆,你们等一等!”

可是没见他们回声,(我)只好使劲地追赶他们。

我终于追上了他们,我们就一块儿向前跑去。

天色越来越暗,就像要晚了(变成黑夜)似的。

我们正跑得起(劲),大雨就下起来了。

国庆说:“咱们到通冲(人家)去壁(避)一壁(避)雨吧!”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吧!”

于是,我们就象(向)通冲奔去。

进了屋,大家唉声叹气地用手抹着脸上的雨水。

在这风雨交架(加)的下午,庄稼被打得东倒西歪。

雨,讨厌的雨,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下,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偏要下。嗳,你是平凡的,但又是不平(凡)的。

雨渐渐小起来,风也停止了狂弄,我们垂头丧气地又踏上了归途。


▲ 庙湾之冬,这是群山脚下的一处小湾。


众所周知,水的回环转弯之处叫做“湾”。

我们老家那一带,把山的回环转弯之处也叫“湾”,如苦楝湾、筲箕湾、椅子湾、猪娘湾、塘湾,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庙湾等。

庙湾是不是跟“庙”有关呢,听老辈人讲,那儿曾经确实好像有过一座小庙。

我印象最深的,是进入庙湾之前,要经过一座“王板桥”。

简易的王板桥建在一条小溪上,小溪的源头在火马村的“高洞水库”。

小溪向西北流,流向通冲茨岩河。


▲ 高洞水库


▲ 王板桥上要走车,现已变为钢筋水泥桥


小时候,我们经常到王板桥下的溪水里玩,或到溪边去采摘黄花菜和百合花。新鲜的黄花菜可以炒着吃,而百合花则供养在家里,可以闻它的香气。

记得那时出了一部武打片叫《岳家小将》,捧着百合花,听着电影里的插曲《小百合花》,就相当地有感觉。

最为温暖的回忆,是我的大姐时不时用捞杠(一种土制的捕捞工具),去小溪的水草里捕捞惊喜。

令人惊喜的收获有小鱼、小虾、泥鳅、黄鳝、螃蟹、田螺、桃花虫等,那样,家里就又可以开荤打牙祭了。

当然,有时也会捞到一种我们叫做“草鞋板”的不能吃的小虫,或是捞到水蛇之类惊险的物种。


▲ 王板桥的上边


板桥,原本指用木板竹竿架设而成的简陋的小桥。长大后,读到一些关于“板桥”的诗,就很有怀旧感。

比如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代大文人郑燮,甚至把自己的号叫作“板桥”。名号响当当的郑板桥,是当年“扬州八怪”之一,著名的“难得糊涂”和“一枝一叶总关情”即出自他的手笔。


▲ 王板桥的下边,庙湾之夏


山雨欲来风满楼。庙湾这个山旮旯,来了大风大雨还真不太好躲避。

庙湾附近没有溶洞,对面修路开山时在悬崖下凿的岩穴不大,也不安全,而王板桥的桥洞下更不安全,山洪暴发了就十分危险。

所以,来了大雨,只好加油跑向通冲人家那边。


▲ 右边即是跑回家去的那条路


文中提到的刘华明,与我沾亲带故,他的奶奶是我爷爷的亲妹妹,所以我们小时候特别玩得来。

刘华明是个可怜的孩子,他还没断奶时,就没了娘。那时也没牛奶,长辈们用的是米汤稀饭把他喂养长大。

所以,我小时候听到《小白菜》这首儿歌,就很是感动: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呀……

刘华明的奶奶叫田桂凤,我称呼为“二姑婆”,她结的是表亲婚姻,她的婆婆就是她亲亲的大姑姑。因此,我们田家与刘家算是亲上加亲。

刘家原本生活在麻阳郭公坪的干硐,日子过得太艰难,便举家投奔到凤凰笃信乡(今新场镇)。

刘家人口多,我的曾祖父和祖父为之建了三层木楼房。因房子位于村子山顶上的风口处,受过几次大风袭击后,就把三层木楼房改为了两层。

刘华明的爷爷(刘恩德)和大伯(刘绍兴)也很不幸,他们父子俩下地窖干活,一时疏忽,双双窒息而亡。被发现时,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

刘华明的奶奶一辈子要强而能干,有很长一段时期在乡里饮食业做事,还算有点收入。这位和蔼可亲的二姑婆,过年时给的压岁钱从来都很足,那花花绿绿一大把,是我们小时候最兴奋难忘的记忆。


▲ 左三被抱着吸吮手指的小孩刘绍林即刘华明的父亲


文中提到的“国庆”,即此前文章《我的童年好友龙国庆》中的主角。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和村里人一直都叫龙国庆为“龙氏”,正如童年时很多人叫我“辉氏”一样,是个好听的昵称。

且说,当年避雨时,我们去到的是通冲人家住在最外边的一户,户主叫田仁贵。

田仁贵是退伍军人,很有正义感。荒诞岁月里,我爹受到严厉冲击那会,做为民兵的田仁贵曾经偷偷地给我爹弄松了一点紧紧勒在身上的箩筐绳。虽是好心,却不意被其他人发现,反倒勒得更紧了。

“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的事,可谓无远弗届。

再说,田仁贵有个女儿叫田红凤,小学时跟我同过几年学。这姑娘心好,尤其出了名的爱笑,常有长辈笑称她是“喝过笑婆娘的尿”。

讨巧的是,田红凤后来跟龙国庆对上了眼,结为了欢喜夫妻。


▲ 庙湾之春




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千丘生。

良田千丘,看见人性生长,看见您的分享与赞赏!

感谢您的关注,下期回忆继续!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从事过编辑、教育、广告、撰稿、编剧、导演、动画出品、文旅策划等,现为影视传媒机构艺术总监、中国音著协会员、专栏作家、中国书法与文字推动者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我的搞笑日记》童年的那些回忆

专辑介绍想知道我的搞笑日记吗?都是真实的哟~赶紧来听听吧!准能逗你开心!丰富的语言,有趣搞笑的日记!写日记,记下生活更新时间:周六、周日专辑数量:没有限制活动...

by:林溪柔水LINX

日记|我的小葱日记

有了日记就有了生活的备忘录。我是小葱,是一名90后宝妈,也是万千世界中普普通通的一名上班族,年初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一本日记本,想要记录自己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却总因...

by:隐秘的小葱

我的童年

冰心的童年决定了她日后的命运。海边长大,心胸开阔,圣贤教育,人品贵重。她一生注重生活的情趣,总在居室里摆着鲜花,追求美好,满眼清雅。她的文字充满童真雅趣,满是对...

by:朗读者杨大嘴

我的小日记

既然踏入了这个行业,那就要好好给自己一个交代。

by:腾蛇百变_魔麦有声

我的日记

因为年龄吧,越来越大了,然后呢,感觉自己的感悟呢,不是感悟自己的想的事情呢,越来越多了,而且呢,还是过一会儿呢,还容易忘,所以说呢,给自己每天争取啊,每天记个日...

by:东方如水

我的日记

我将怀抱着这份心意写下我日后的每一篇日记。我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后,我的日记写到了八十篇一百篇的时候,回头再去看我的第一篇。我想那时对于时光和岁月还有你,一定会有...

by:士兵小站音乐台

沙雕日记|爆笑|逗逼童年

沙雕的童年,给大家带来快乐,求月票,喜欢的话记得订阅加关注哦

by:半小沐

我的骑游日记

本文真人真事,一群退休的大哥大姐演绎不一样人生的体验,活出自己的的精彩。爬过的坡、走过的路、登过的山、看过的美景、吃过的美食,回头看都是最美的记忆。...

by:柳叶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