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2022年接近尾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全国各地复工复产也按下“加速键”。


例如,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百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重庆市重大项目累计复工率达99.5%;广州市、深圳市等多地自12月份起发放多轮消费券,期待重拾城市烟火气。


但同时,各地的新冠感染者也处于快速增长期。绝大多数感染者在经历几天休息和康复后,很快就回到岗位工作,继续拥抱新生活。


也有部分行业、企业推进复工复产面临困难,不少企业因为出现大量阳性感染者,业务经营一片愁云惨雾;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因为感染风险高,高薪却难求一人,城市服务遭受重创;有的学校,更是因一两个学生出现抗原阳性,整个线下教学说停就停,学生学业耽误拖延……


面对当前现状,多位专家对《生命时报》表示,总躲着新冠不是办法。如今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已大大降低,感染者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转阴,我们只有将新冠像流感一样管理,才能真正助力各行各业安全有序恢复动力,让所有人尽快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近段时间,北京市新冠阳性感染者明显增加,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居家康复,一些行业也因有阳性病例、核酸检测“十混一”阳性、顾客稀少等问题,一度陷入半停摆状态。


例如,西单明珠商场12月7日恢复营业后,客流寥寥无几,全楼商家平均到岗率不足20%,最后不得不缩短营业时间,暂停部分楼层营业。湖南省某市一高三班级,因一名学生阳性,全班暂停线下教学,回家自我隔离。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目前,新冠感染者大量增加已不可避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接近感染高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可能还会持续增加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感染高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丹说,随着越来越多阳性病例出现,奥密克戎已经开始大规模流行,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的重心就要从防控传染转移到治疗上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学专家孙东东表示,到12月14日,“新十条”落地实施已整整一周时间。按病毒代谢规律,大约在12月21日以后,北京感染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病毒有了“亲身体会”,对奥密克戎的认识也越来越准确,囤药和医疗挤兑现象会随之逐渐缓解。但目前确实存在部分用人单位对感染问题反应过度、自行加码的情况,也存在部分员工由于害怕感染而不愿复工的现象,这阻碍了大家回归正常生活。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应科学认识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感染后个体差异较大,每个人症状轻重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不会带来肺部损伤。因此,我们应该按季节性流感来对待它,将新冠降类管理提上日程。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也表示,政策会有一个过渡期,预计明年1月,新冠将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未来,奥密克戎的管理要向流感等其他冬季传染病管理看齐。总因为个别人阳性,导致全体、乃至全社会正常运行受影响,这与民众所期望的社会活力及政策优化目的是相悖的。


目前,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后,多为无症状或轻症,病程一般为5~7天,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标准,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且连续两次核酸检测Ct值大于等于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然而,现阶段由于核酸检测力量不足,很多社区已经做不到上门核酸检测服务,有的社区直接参考两次抗原阴性即可解除居家隔离。


“无症状感染者居家并没有实际意义。”张丹说,从防范传染病的角度来说,为切断传播途径,阳性感染者应该居家到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为止,但前提是,新冠病毒在有限范围内传播。而随着阳性人群增多,根据国外传播的数据规律,明年1月左右,我国人群感染率大约会增加到60%~70%,明年3月左右,可能会达到90%。可以说,过段时间几乎人人都“阳过”。如果阳性感染者都居家管理,社会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瘫痪,所以必须考虑备选方案,维持全社会生产生活。在诸多行业人力短缺的情况下,应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回到岗位,这也是不少机构已开始实施的方案。例如,为应对激增的就医需求,不少医疗机构不得不让无症状和轻症的医护人员恢复工作。





草莓味啵啵啵啵

能不能看看你自己在说什么啊?

回复@草莓味啵啵啵啵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放松的盒子

麻烦把专家的名字说出来

莲生y 回复 @放松的盒子

加一!!!

听友402885826 回复 @放松的盒子

我也想知道啊

心底的阳光正当时

建议专家把嘴闭上不要建议,我们这连药都买不到,你跟我说正常上课上班?

听友191919387 回复 @心底的阳光正当时

是啊!药都买𣎴到。

听友309816167

哪个不负责的人说出来的屁话

ReAsuna

问题是传播能力可比流感猛啊。所以出现症状的人才那么多

糖果小狐狸

专家家里要么没有孩子老人,要么防护做的比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