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英子zy

同:1 两人都有闲情逸致,不用早起赶班。2 皆由风雨想到花落,均是惜花之人。3 都善于提问,善于思考且有一颗敏感的心。日常对自然和生活观察细致入微,说明热爱生活。异:1 一是自问,不求答案和结果;一是问他,想要一个答案和结果。2 一是只关注纯客观物境,空间阔大;一是由客观联系到主观,关注到关系,并希望眼前人也能爱花护花。3 一是泛指所有花;一是只关注一种花。4 一是明朗,轻快,想起床之后去踏春;一是隐忧,慵懒,还想宅家一整天。

回复@英子zy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香草河

①情调不同《春晓》主要讲春天的慵懒惬意,《如梦令》是小女儿状态。②受众面不同,春困是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有的同感,《如梦令》受众面狭小。③《如梦令》艺术价值难与《春晓》比肩。共同点:场景差不多,都有一个联想

声声起

从未如此想念春天:想念处处闻啼鸟,春风春雨春满人间,满眼春风无病无灾。《春晓》巜如梦令》相同处:都是一夜风雨后惜花的诗句。不同之处:春晓里的花落不悲伤,仿佛看到花落后枝头的绿意盎然和青青小果。《如梦令》的花落有种花去红颜老,生命无常的落寞。

月朗星稀c

孟浩然是黄色性格,自然明快、不畏强权;李清照是红色性格,热烈奔放、坚定不移,若把相同的底色“惜春”比作蓝色,那么,黄+蓝=绿,红+蓝=紫,便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紫色——高贵、优雅、忧郁、浪漫而神秘;绿色——自然、清新、生机、宁静而舒适…… 两首作品都是睡眼惺忪的惜春之作,作者都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 “昨夜雨疏风骤”只诉闺情,酒浓情更浓。毕竟那时候的李清照童靴还是一个刚陷入热恋的少女。 “春晓”又“不觉晓”,浩然而安然。大道至简,二十字把你引入“道”上后他就不见了,让你思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真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不好意思,看来我中的是颜色株,提前祝大家新年平安健康🍀🍀🍀

月朗星稀c 回复 @小径红稀205

惭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月朗星稀c 回复 @荷塘月色郊外

新年快乐!👍说得真好!《如梦令》让人想到昆曲《牡丹亭》

小径红稀205

先生早安啊

小径红稀205 回复 @小径红稀205

此时此刻听先生的课,刚刚好👌🏻

小径红稀205 回复 @小径红稀205

在羊的第六天等来了先生的更新,刚刚好👌🏻

荷塘月色郊外

谢谢老师 听老师的讲解对巜春晓》少了些困惑! 对巜春晓》和巜如梦令》有一些感受,不知对否。 两文都是以发问方式,对春天风雨落花的一丝惆怅! 一个是真不知花落有多少,一个是能感知花落有多少。 一个回味无穷,时间感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个画面唯美,空间感强。试问卷帘人……应是绿肥红瘦!

静静_姐姐 回复 @荷塘月色郊外

有意思,很细腻

荷塘月色郊外 回复 @荷塘月色郊外

想到亲戚家一个2岁的小女孩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总要站到高地,以便看得更远! 她住一楼,在阳台上站到小梯子上,小手指着不远处的一高树,兴奋喊着,我看到那棵树了!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