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同叔。

这个号被人举报封了一周,今天刚恢复。

还好有小号“韦一同的小世界”,期间都在那边更新,没关注的快去关注查看吧。

2009年11月26日早晨,上海海事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自杀身亡。

她把枕巾和毛巾绑在一起,一头挂在水龙头上,另一头套在自己脖子上,结束了生命。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水龙头离地面不到一米,她只要稍微起来一点,就可以得救。

她的人生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会对生活如此绝望呢?

女孩叫杨元元,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家里还有个小两岁的弟弟。

本来杨元元的家庭还是挺幸福的,爸爸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妈妈是工厂女工,一家四口也算温馨有爱。

谁想到杨元元六岁那年,爸爸因为急性黄疸肝炎去世,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导致家里经济情况急转直下。

杨元元的妈妈只有小学文化,靠为工厂打工为生,一家人住的也是工厂里的房子。好在她和弟弟都算争气,从小就听话懂事,成绩也一直不错。

高考报志愿时,杨元元决定去大连海事大学学习海商法。她人生的前18年都困在这个湖北小城,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闯一闯,这也是她第一次自主构筑人生道路。

但这个想法被强势的妈妈拒绝了,妈妈觉得大连太远,光路费就要几百块。再说,万一女儿将来远走高飞了怎么办?于是,母亲要求她报本地学校。杨元元只好妥协,上了离家比较近的武汉大学。

那是1998年,杨元元带着个包裹只身来到武大。由于交不起学费,她只能申请助学贷款,还得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做保洁给自己赚生活费,过得十分辛苦,和周围的同学也格格不入。

她日夜盼着自己早点毕业工作赚到钱,好脱离苦海,谁曾想妈妈又出幺蛾子了。

爸爸去世后,他们家一直住在工厂里,2001年时工厂要搬迁,她家就没了住处。别的工友都重新租了房子,只有杨元元妈妈不肯租,理由是花钱太多。毕竟杨元元弟弟也考上大学、有宿舍住了,家里还要房子做什么?

那她住哪里呢?可以和女儿一起住宿舍呀!

于是,她为了省下房租钱,提前给自己办理了内退,跑到武大去投奔女儿了。

当女儿看到大包小包的妈妈时,直接愣了。但来都来了,还能咋办,总不能让老娘露宿街头啊,只好把她接进了宿舍。

大学单人床一般也就1米2宽,要挤两个人,只能侧着睡。

就这样,杨元元大学生涯的后两年都是和妈妈挤在一张床上凑合过来的。

武大一开始不同意家长住学生宿舍,后来看她家情况特殊,干脆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白天,杨元元要上课;下课后,她要继续打工做保洁;晚上,还要帮妈妈在学校里卖茶叶蛋。

最关键的是,她妈来了后,同学都不好意思再找她玩了,她在学校里连社交都没有了,谈恋爱就更是不可能。

当别的同学纵情享受大学生活时,只有杨元元过着苦行僧似的日子。

2002年,杨元元大学毕业了。

本以为熬到毕业,一切就会好转。但那年正好赶上了应届毕业生激增,再加上杨元元因为没有还清助学贷款,毕业证被学校扣着,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杨元元并非找不到,她也有不少不错的机会,只是她妈都不喜欢罢了。

首先,杨元元因为成绩好,当年已经考上北大的法学研究生,结果家里实在没钱交学费,只好放弃。

后来,杨元元又考上了湖北一个小镇的公务员,离她家又近,又是铁饭碗,谁知道她妈还是不同意,理由是“不想让孩子到小地方去”。

行吧,杨元元继续找。

这次,西北大学给她发了面试通知——211大学教职,这总可以吧!激动的杨元元马上买好了火车票,她妈又是一盆冷水泼过来,非说这是骗子,而且离家又远,不让女儿去。

后面,杨元元还找了不少工作。她妈不是觉得远,就是看不上,要么就是觉得不靠谱,就这么生生拖着。

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杨元元只好去了一家武汉当地教培机构当英语老师,而她妈则在一个跳蚤市场摆摊,母女二人继续相依为命。

期间,杨元元还干过不少别的工作,但没有一份能干得长久。

白天她要上班,下班后她还要帮着她妈摆摊,晚上回到出租屋还要继续复习考研。

之前考上没去是因为没钱交学费,现在她工作攒了些钱,重新燃起了读研梦。但因为每天的复习时间太少,连着考了三年都没考上。

直到2008年,她奋力一搏,终于成功上岸,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的研究生。这时,她已经30岁了。

不管怎么说,生活马上要重新开始,自己又有了新的奔头。等研究生毕业,一定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了,她们母女也能结束这种四处漂泊的日子了。

但杨元元她妈哪能这么轻易退场,既然女儿去的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上海,那自己理所当然也要跟着去了。

杨元元没办法,只得又一次妥协。

杨元元同宿舍女生都没见过这种阵势,咋上研还随身带着个老太太?也太别扭了,于是一个个都搬了出去。

这下宿舍彻底成了她们母女的专属房间,但杨元元在同学眼里也成了被嘲讽的异类。

学校听说这事儿后,马上给杨元元发了通知,让她妈赶紧搬出去。

杨元元给学校写申请,说了自家的困难情况,但学校还是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了。

宿管和她下了最后通牒:“你妈要是还不搬走,毕业证和学位证你也拿不到。”

那天,深秋的上海下着瓢泼大雨,杨元元冒雨去给她妈找房子。但上海的房子哪有那么好找,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只好花100块住了宾馆,母女二人都心疼坏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房子,进去一看才知道,整个一家徒四壁的毛坯房。

母女俩只好打地铺和衣躺了一晚上,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几乎一夜没合眼。

接连几天的奔波、疲惫,掺杂着焦虑、担心和内疚,让杨元元的情绪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天,杨元元和妈妈说:“如果你当年支持我去大连,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样了。”

那是她第一次反思自己的人生,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力,也是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妈坑了。

回到学校后,她在日记里写下:“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至今仍没能有所改变?”

没人知道她那天度过了一个怎样绝望的夜晚,第二天一早,当大家找到她时,她已经把自己缢死在了水龙头上。

案子发生后,社会反响特别强烈。

杨元元她妈坚持觉得这是学校的锅,要不是学校这么冷漠,自己女儿会死吗?

她四处找记者哭诉,要求学校道歉赔钱,闹得沸沸扬扬。

而学校这边也觉得很冤,大学又不是收容所,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搞,大家还怎么学习?

他们同意给杨元元家赔偿一笔人道主义慰问金,但拒不道歉,因为觉得自己没错。

不少网友看到新闻都很同情这对母女,纷纷冲到网上骂学校,说他们太冷酷不近人情,把学校喷了个狗血淋头。

但直到后来,凤凰卫视对杨元元妈进行采访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杨元元她家真就穷到揭不开锅,非得和女儿住挤宿舍的地步吗?

其实,杨元元父亲去世后,工厂一直在给她妈发放抚恤金,而她妈也有正常的退休金。虽然工厂的房子拆迁了,但她在老家还有一套房子。

杨元元上学期间,她妈也一直在摆摊、卖茶叶蛋。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几个进项加在一起,不至于连一间房子都租不起。

而且她妈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只有50岁。不说让你在经济上支持女儿了,最起码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吧?

但这三十年来,她却像一只有毒的大水蛭,紧紧吸在女儿身上,寸步不离。

当初那么多优越的发展机会,她全都不许女儿去,就是要牢牢把女儿拴在自己身边。

一个年轻女孩,从青春期到30岁,都和这个让人窒息的妈共处一室,同睡一张床。

朋友没有,恋人没有,自己的空间更是没有,光是想想就知道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有人问,杨元元为什么不反抗呢?

她不是没反抗过,想去大连去读海商法就是她第一次自我意识的崛起,只不过被扼杀了。

之后好几次得到外地工作机会,也是因为她妈被迫放弃。

本来以为30岁的年纪考上研究生,有了重生的可能,谁想到又在母亲的“追随”下失败了。

当她再也承受不住这份沉重的负担,只能自杀解脱。

一个心理学家把这种关系解读为“恶性共生”,具体表现为,父母不能相爱,也不能爱自己,就把孩子当成替代性的伴侣。而孩子呢,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只好把别人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内心空虚,没有存在感。

杨元元喜欢海商法专业,隐喻着她对大海般宽广的世界的向往。

但她真实的世界,狭小到只剩下一个心理残疾的母亲。

这种病态的亲子关系,成了最终引发悲剧的根源,扼杀了她年轻的灵魂,令人叹息!

长弓一箭金矢鸣

害女的恶妈

回复@长弓一箭金矢鸣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梦回奇缘

我觉得她应该直接出走就行了

八宝周_zl

懂事的孩子遇到坑死人的家长,要么是自杀,要么是逃离。

陈大仁768

这种妈,配麽???真想撕碎这个女人

韦一同 回复 @陈大仁768

感谢支持哟~

陈大仁768 回复 @韦一同

哇主播大大呀,最近一直听你的故事,越听越喜欢,情节讲真都特别不错,以为A I讲播是不会回复呢

韦一同 回复 @陈大仁768

确实侮辱了“母亲”一词

芳菡L

这是个什么妈?这女孩也太软弱了

娜武斯嘉

再努力你也挡不住一个恶心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