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不要惊动那发愣的人


作者:李元胜


不要惊动那发愣的人

让他深深

陷在自己之中

不要惊动那

带着洞穴到处行走的人

不管他是失足跌下

还是顺着某根绳子

小心地

把自己放到洞穴里

不要惊动那

陷在自己洞穴里的人

让他捂住头的两侧

在那里哭泣吧嚎叫吧

疼痛吧咒骂吧

没有洞穴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上帝他早已苍老

一个是梵高

为了倾听

他割掉了我们所有人的耳朵

自《纸质的时间》,中国书籍出版社


如果你独自一人笑了,那是真心的笑。

——安迪·鲁尼


与糟糕的情绪缠斗时,偶尔会生发出强烈的不被打扰的渴望,企图收拢心志与精神,独自熬过短暂却难挨的时光。然而纷繁琐碎的消息总是不断涌来,清静实在成为一种奢侈。


并非足够隐忍和坚强,连嘘寒问暖都能够高傲地拒之门外。只是怅然发觉,很多时候,安慰并不是那么熨帖,如若适得其反,一个人默默自愈,更可称上上策。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或许能够无限缩小,却因为处境的不同、思维的差异等原因无法完全消失。世间诸般烦恼和情绪,终归要由自己去承受。那么不打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意和关怀?


允许每个人顺着心底最柔软的土壤挖建一个洞穴,把不想说、不能说的话悄悄放进去,酿制成仅自己可见的秘密,永久尘封或不时回味,一切都尽由其意。


也允许一个人转身,挥挥手作告别。把自己放进洞穴里,哭泣、嚎叫、疼痛、咒骂……放下重重顾虑,撕碎体面之茧,任性地崩溃、发泄,拥抱最赤裸而真实的自己。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事事不顺的杨百顺偶遇身世不幸的来喜,感叹:“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如同置身巨大的镜子迷宫里,世人通常只看见自己,所谓对他人的感同身受,其实更多是推己及人。


有时回头想想,我们能给予一个人有效的劝慰,或许并非自己的话语充分发挥了效力,不过凑巧说出了对方想听的而已。正如皮埃尔·卡巴纳所说:“你相信这,或相信那,取决于你感到与哪一种解释更亲近。”



寒风,重疫,眼下生活似乎更难了些,然而还是要继续。这一次,愿你能有人陪伴左右,被好生照顾;也希望在你开启勿扰模式时,有不打扰的善意和温柔,守护你的脆弱与沉默。


版权平台: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

不打扰,也是一种关心 | 第3441期


爾龞

Meto

回复@爾龞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