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简介

本期节目,由《烈火战车》开启,回顾许知远少年时期阅读李敖的经历,了解华人知识界的著名知识分子林毓生与其老师殷海光、同辈学者张灏的动人学术探索经历与思想成长历程。

从本书所提出的分析的观点来看,我们知道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不能经由打倒传统而获得,只能在传统金融创造的转化而逐渐建立起一个新的有生机的传统的时候才能逐渐的获得,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当前最重大的课题。这也是本书不厌其烦地多次提出这个目标,并试着探讨其进行步骤的主因。这项艰苦的工作是急不来的,必须以深思与笃实的态度才能奏效,这也是我多次提倡的笔慢精神的主因,“比慢”不是“比懒”,是在心境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用适合自己的速度走自己所要走的路。


| 时间线 |

01:06 分享来自电影《烈火战车》的插曲“Jerusalem

02:30通过李敖的文章,初识林毓生先生的阅读经历

08:10张灏先生的一面之缘,在美国咖啡厅吃夫妻肺片

15:50 阅读、分享《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自序

| 工具箱 |

Jerusalem (From Chariots Of Fire) – Vangelis

《烈火战车》

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1515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根据20世纪20年代两个青年短跑选手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他们两人并非来自主流阶层,但是最终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并赢得金牌。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原名殷福生,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曾从师于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并曾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之一)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青年军。1949年到台湾,同年8月,进入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他受罗素、哈耶克等人影响,所撰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被称为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1969916日,殷海光病逝,享年50岁,葬于台北南港自由墓园

南京大学于1996年设立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为继承该校杰出校友、著名逻辑学家与哲学家殷海光先生的遗愿,促进中华逻辑教育事业的振兴与优秀人才的培养。

林毓生(19348—20221122日)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先生关门弟子。

19348月生于沈阳,原籍山东黄县,7岁时移居北平,14岁随家人迁入台湾。1958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师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大师殷海光。1960年赴美深造,师从世界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197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维吉尼亚大学访问助理教授。1970年开始执教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1994年当选为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北美当地时间20221122日早晨749分,林毓生去世,享年88岁。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5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林毓生。该书围绕中国思想现代化这个主题,林毓生先生的这部文集分为五四运动,自由主义理念、人文重建、台湾当前文化发展、有关当代新儒家等几大部分,体现作者多年来对乌托邦主义的反思。

张灏(1936—2022420日)

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退休教授。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美国当地时间2022420日,张灏教授在美国加州去世。

Zameeg

为啥我抓不到重点,太散了,强迫症听起来很困难,到底在说啥

回复@Zameeg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止水麦田

当生活变得很难的时候,要找些思想上更富有难度的事情来做,这样可以缓解我们的某些烦躁。

Bonnie_kq 回复 @止水麦田

正想回头找这句话

小薇的碎碎念

喜欢这个节目,像个秤砣,定定心,许老师也是一直慢慢的讲述,读书中的文字,然后听者就会进入到那个情境,刹那间的出离,去了另一个时空、时间、心境。

冉冉RAY

现在的问题是,没人和你一起深刻——还好有许知远的节目

听友14805734

感觉猜到余姓师兄是谁了

新诺亚 回复 @听友14805734

对的,应该是他,喜欢他的文章。

姜小姐不失眠_r6

“比慢不是比懒,是在心境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用适合自己的速度,走适合自己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