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打开未来十年商业发展的寻宝图,看指数型技术融合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精华笔记 

 

自动驾驶的飞行汽车、在真空隧道运行的超级高铁、无微不至的智能助理,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在十年内依靠指数型技术融合的力量得以实现。


在《未来呼啸而来》中,作者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放眼未来十年,描绘了科技发展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



一、什么是指数型技术融合?


对于一种技术,只要它的“功率”翻倍,而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就可以称为指数型技术。芯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如今,很多技术都出现了类似的特征,比如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虚拟现实等。


这些原本相互独立的技术,正在逐渐融合起来,形成“指数型技术融合”。这种技术融合其实是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某一特定难点,这些单点突破汇合到一起,最终促成新产品的诞生。


以飞行汽车为例。如果要造出一辆飞行汽车,就要将现有的直升机那种单个大旋翼,换成一组更小的旋翼组合,以降低飞行的噪音,并提高安全性。为此,需要设计新型电磁马达。要做出这样的马达,工程师必须依靠技术融合: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模拟复杂的飞行过程;依靠材料科学的突破,制造出轻量且牢固的部件;使用3D打印技术开发原型机,提高研发效率。


仅仅是造出来新马达还不够,还得让多个马达在运转中默契配合,这也要新技术的帮助:使用高性能芯片,保证在微秒之内调控机翼;为了时时获得旋翼与马达的工作状态,需要多种灵敏的传感器;同时,还要配一个高性能电池作为能量来源。



二、指数型技术融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技术融合不仅可以催生新的产品,更可以彻底改变一个行业。为了理解这种颠覆的力量,我们可以抓住效率化、定制化和虚拟化这三个关键词。


未来商业模式将实现极致的效率化,可以为零售业这样的行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未来,买卖商品将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是卖家的人工智能和买家的人工智能之间的对话。而省下来的不只是挑选商品的时间,还有物流配送的时间。得益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如今整个供应链网络的速度高得飞起。而在物力上也是能省则省,零售商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商品,几乎能实现物质的100%利用,从而消灭边角料和浪费问题。


至于个性化,最典型的例子是未来的各种娱乐形式将全部为你量身打造。现如今,以GPT-3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编写剧本。同时,机器也通过捕捉面部细节等方法来读懂人的情绪。一个不知疲倦的故事写手与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二者结合就能彻底改变现在的娱乐业形态。在十年后,你所看到电影会根据你的情绪来自动调整。机器会根据你的反馈,时时编写出新的剧情,你的每一次大笑或哭泣,都会影响故事的走向。这场电影将只属于你一个人,而且保证全程高能,让你完全沉浸其中。


未来的世界里,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而虚拟化带来的最大飞跃将体现在教育行业。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比如在历史课上,使用VR参观古埃及的陵墓,费用几乎为零。同时,智能算法可以生成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的虚拟专家,从而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此外,增强现实技术能在真实世界上叠加一层虚拟信息,从而把课堂延伸到现实世界中。只要带一副智能眼镜,就可以把每一次散步变成一节实景课程。



三、我们该做怎样的准备?


本书作者估计,未来十年所取得的技术成就,能赶得上过去一百年的进度。为了应对这种高速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做好准备。


对于个人来说,迎接未来最重要的心法就是要保持远见。有学者估算过,人类的时间视野其实只有6个月左右。正是出于这种短视,我们的思考方式往往也是线性的。因为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整个世界变化很慢,把昨天的工具用来解决明天的问题仍然有效。然而,现如今技术的进步是指数型的,技术的融合又在不断发生。因此,个人要改变原有的线性思考方式,持续不断的接受教育,以提高对未来的判断能力。


对于公司或者政府这样的组织来说,进化的关键在于灵敏性。现如今的组织制度成功关键在于规模化和稳定性。而在指数型世界里,灵敏性将胜过稳定性,新时代的企业要学会更为轻盈地在未来大潮中腾挪。比如,提供民宿短租服务的爱彼迎公司,每年为几千万的游客安排住宿,但是它们自己却连一间客房都没有。而灵敏性的另一体现在于反应速度。欧洲小国爱沙尼亚早已开始了电子治理,全国99%的公共服务都通过在线完成,已经为公务员们节省下了800年的工作时间。


多个指数型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同时也在快速融合,作者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将是一幅美丽画卷。当然对于其中暗藏的隐患,我们也要留有一些警惕,比如科技的成熟周期并不可控,而且有些技术可能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


总之,希望我们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大机会与挑战,能真正地驾驭这呼啸的未来。


书           名:未来呼啸而来

作           者: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

主    讲   人:圆的方块

主讲人简介:理工科博士,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会员

主           播:孙潇

策 划  编 辑:陈聪明

总    编    辑:徐苑


回复@1808825bbpy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乌拉拉w

我不喜欢这样的未来。一切都是算法

John_Gaojn

我就想知道什么都不用人了,人干嘛去呢?

渔人易寒0330 回复 @John_Gaojn

富人去开着泰坦号深潜探险然后崩,穷人给富人手动洗衣服,因为ai不想做这种低级工作

听友269049214 回复 @John_Gaojn

18383934598

芳草碧连夫

太振憾了!未来太美好了!太发达了!努力!加油!

爱大连的海

十几年前,我就认为:“体验” 是未来商业的新核心。

非强力型奶爸

这本书总让人有一种作者坐井观天还硬要给你画饼的感觉,特别是vr和ar部分。相比《未来简史》畅想缺乏大胆性,而且除非世界彻底消除贫困,否则我不愿意去面对一个买什么,穿什么,开车都不用自己的未来,那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能够享受智能的人会丧失全部或部分生存能力?现象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