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是谁?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两个名字:林彪和粟裕。

是的,作为解放军最为璀璨的双子星,这两个同龄的解放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几乎包打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两个人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之优秀,战果之辉煌,冠军解放军各大将领。

因此,虽然因为资历等原因粟裕没能评上元帅,但是,对于粟裕的功绩和军事才华,却没有人发出过质疑。粟裕大将无疑是解放军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

那么,在国民党军队中,谁可堪称国军之中最优秀的将领的呢?这个答案可能没有解放军那么一致,有的人可能会提杜聿明,有的人可能会想到卫立煌,也有的人会认为是孙立人、胡琏甚至薛岳。

不过,无论是谁,相信有一个人的名字很难绕得过去,他就是一手带出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74军的王耀武。

可以说,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能够从一支仓促组织的新建部队,一跃成为国民党最精锐的主力。王耀武居功至伟。在王耀武的带领之下,74军几乎打满了整个8年全面抗战,而且真正做到了战功赫赫,这在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队中也堪称异数。

正是因为王耀武卓越的表现,王耀武有了“宁遇阎王,莫碰老王”的美誉。而在国民党山东籍将领之中,更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所以,无论是抗战功绩还是军事才华,王耀武都是极为优秀的。最为难得的是,在拥有极高军事才华的同时,王耀武还颇有远见,这与固执到头铁的黄维截然不同。

例如,济南战役时,王耀武不愿意在内战中打得你死我活。所以济南城破前,在国民党已经毫无获胜希望的情况下,他不但没有杀害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反而将其释放。甚至还劝部下:“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

那么,粟裕和王耀武分别作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中最优秀的一批将领,两个人的军事才华孰高孰低呢?

作为军事将领,孰强孰弱,最直观的当然是手底下见真章。而作为老对手,粟裕和王耀武还真的在战场上对决过,而且不止一次。

在长达20年的军事革命生涯之中,粟裕与王耀武先后对决过三次,粟裕先败后胜,最终一举俘虏了王耀武,取得了完胜。

粟裕最早在战场上碰到王耀武,还是土地革命时期。当时,时间已经进入1934年,当年7月,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极端不利,在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下,担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的粟裕和军团长寻淮洲等人一起,率领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率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向福建、浙江、安徽等一带出动,试图牵制敌人,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创造条件。

然而,红七军团仅仅只是一个新组建的军团,不但装备不全,而且在仓促出发之时,才临时补充兵力,拥有了6000多人。

在形势极端不利时仓促组织的部队,再加上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又面对敌人绝对优势的重兵围剿,这支部队从一出发,就注定了它并不乐观的结局。

但是即便如此,在寻淮洲、粟裕等人的率领之下,红七军团依然顽强地转战各地,给予国民党不小的打击。

1934年10月,红七军团到达方志敏建立的闽浙赣苏区,同战斗在这里的红十军会师,并重新组成了红十军团。新的军团组建后,刘畴西成为军团长,而粟裕则担任了闽浙赣军区参谋长。

红七军团到达闽浙赣苏区并重新组成红十军团后,这支红军一边留守闽浙赣苏区,一边按照中央的命令开始主动出击,创立新苏区。然而,由于当时敌人重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红十军团面临的形势十分不利。

11月末,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开始向皖南进军,获取消息,蒋介石开始命令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率领第7师、49师、补充第1旅、浙江保安第二纵队等多支国民党军队,对方志敏部进行围剿,而这其中,就有担任补充第一旅旅长的王耀武。

作为根红苗正的黄埔三期生,出身不错又颇有军事才华的王耀武,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展的还是十分顺利的。到1934年时,王耀武已经成为一旅之长,超过了他大部分的黄埔同学。

由于敌人紧追不舍,连续作战和行军之下的红十军团十分疲惫,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红十军团行至谭家桥时,决定对前来围剿的王耀武补充一旅发起伏击。

然而,在刘畴西等人的指挥之下,谭家桥一战却打得十分失败。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主动发起伏击的红十军团损失惨重,被伏击的国民党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

正是因为谭家桥战役的失利,红十军团损失惨重,而且,不仅军队损失惨重,原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最终牺牲。

谭家桥失利后,方志敏率领余部退往赣东北,并最终在怀玉山再次被国民党包围,几乎全军覆没。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最终逃脱生天的,只有粟裕率领突围的挺进师。

谭家桥之战,国民党参战的部队约为11个团,率领补充第一旅的王耀武麾下约三个团,是参战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之一。

而且此战中王耀武表现十分优异,他指挥部队从红军两个师的结合部突破,将谭家桥之战中的红军各部击败,为国民党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谭家桥之战对于粟裕的影响极大,此战失利之后,粟裕一直惦记着这场战役,甚至在其去世之后,还专门立下遗嘱,要求后人将他的骨灰一部分洒在谭家桥。

然而,如果因此将谭家桥战役视为王耀武对于粟裕的胜利,却并不完全准确。原因再简单不过,此战虽然王耀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参战的主力部队,然而,在他之上还有俞济时。

而作为对手,粟裕虽然是红十军团的参谋长,但是,他并没有最终的军事指挥权。当时参战的红军部队中,无论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还是军团长,包括军团政委、政治部主任,甚至19师师长寻淮洲,都在他地位之上。

而且,当时的粟裕甚至连军政委员会成员都不是。所以,此战红军虽然失利,但粟裕并没有多大责任。当时的粟裕纵有万般才华,却根本没有机会施展,更没有左右战局的可能。

然而,即便并非主要责任人,粟裕却对于谭家桥之战一直铭记在心。对于谭家桥之战,粟裕在心里也不知默默复盘了多少回。

此战之后,粟裕率领了几百人突出重围成为红十军团唯一的幸存者之后,开始率领这支红军队伍在蒋介石的老巢浙江建立根据地,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而独立率军之后,虽然在情势极为恶劣、敌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粟裕不但没有被国民党消灭,反而越战越勇,部队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也因此,粟裕率领的这支红军队伍成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谭家桥之战后,王耀武被蒋介石命令移防西安、松潘等地,并很快升任国民党军51师师长。此后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王耀武一直率部在陕西等地,与粟裕彻底没有了交集。

而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王耀武率部进入抗日前线,并一手带出了大名鼎鼎的74军。而粟裕结束了艰苦卓绝的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后,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一部,一直战斗在敌后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仍然与在正面战场的王耀武没有什么交集。

所以,粟裕与王耀武的第2次直接交手,一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随着蒋介石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王耀武因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卓越表现被蒋介石重用。所以,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得以入主老家山东,衣锦还乡,担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主任、山东省主席的王耀武,一手掌握了国民党在山东的数十万大军。

然而与此同时,山东作为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大本营之一,解放军在山东拥有极深厚的群众基础。恰在此时,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中央的命令下进入山东,开始在山东作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与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对于山东的争夺,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1947年1月,鲁南战役结束,在毛主席和中央的命令下,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了华东野战军,当时,这支野战军辖有12个纵队,由陈毅和粟裕率领。

而此时,自认为华东野战军连番大战后损失惨重的蒋介石,再次微操,制定了试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的鲁南会战计划。当时,蒋介石在山东集结了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计31万的庞大兵力。

与此同时,归粟裕指挥、在山东参战的华东野战军,只有19万余人。敌强我弱,再加上敌人孤军深入解放区,因此,粟裕决定改变保卫临沂、歼灭南线之敌的作战计划,开始集中兵力北上,决定采用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李仙洲集团。

这一战法也大大出乎了国民党的意料之外,虽然在李仙洲进军途中,王耀武敏锐地发现了危险,也曾命令李仙洲率部北撤,但是,由于蒋介石和陈诚的错误指挥,李仙洲还是一步踏入了包围圈。

最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之下,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7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与此同时,莱芜战役还一举解放13座县城,使得胶东、鲁中、渤海等解放区连成一片,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试图攻占山东解放区的鲁南会战计划。

王耀武在莱芜战役时,虽然几经改变作战方案,并多次敏锐察觉到不利情况,但是最终,李仙洲集团依然未能逃脱升天,李仙洲本人也成了俘虏。也在此战之后,王耀武对于山东的统治愈发力不从心。

而在莱芜战役失利后,仅过了三个月,王耀武再次遭遇当头一棒,当时,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之下,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在孟良崮歼灭了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整编第七十四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整编74师不但是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国民党王牌主力,其下辖的第51师,还是王耀武在谭家桥战时指挥的补充一旅改组而成的。也就是说,在时隔13年后,粟裕率领部队终于报了谭家桥之仇,歼灭了当年的老对手。

不过,孟良崮战役却与王耀武没有太大的关系,王耀武也没有多少责任可言。因为,当时王耀武远在济南,率领他一手带出来王牌军的,是他曾经的部下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之后,国民党在华东地区的战局愈发不利,困守济南的王耀武纵然有万般军事才华,却无力施展。

尤其是在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接连取得沙土集、豫东战役的胜利之后,王耀武所在的华东地区的局势,对于国民党愈发不利,王耀武所在的济南更成为一座孤城。

在这种情况之下,王耀武曾向蒋介石建议弃守济南,在兖州集中兵力,但是,从始至终没有弄明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道里的蒋介石,却拒绝了王耀武的这一正确建议,要求继续坚守济南这个“政治要地”。

因此,在毛主席的命令之下,粟裕等人率领华东野战军不失时机地发起济南战役。

然而,攻破济南却绝非易事。此时的济南虽然只是一座孤城,但是,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高达11万人。再加上国民党在武器装备方面、工事等优势,王耀武又是身经百战的国民党名将,想要打下济南城,其实并不容易。

然而,令王耀武万万没想到的是,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一举将济南城攻克,王耀武在孤身逃脱的路上因为使用白色草纸被农民识破,最终被俘虏。

王耀武与粟裕之间的对决,以王耀武被俘落下帷幕。

小河静静淌

败就败了!说那么多干什么?

回复@小河静静淌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298164498

这么好的题材让你读的有点糟践了

鸢飞九天2018 回复 @听友298164498

自己声音不行,只好用AI 了

当前评论用户

0032

简介:军事历史纪实爱好者!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