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50000人马,眼睁睁看着他战死...

原创 水处 历史教师王汉周 2023-02-20

01

一个学霸级人物。
22岁就中了进士。
不但智商高,情商也很高,尤其善于观察形势。

大明天启年间,本已干到了五品的户部郎中(相当于财政部司长),妥妥正厅级干部了。

但他一看,当时阉党和东林党恶斗越来越厉害,知道大环境不妙,宁可舍弃大好的仕途前景,也要辞了官职回家躺平。

别人笑他太傻:你一个小小郎中,想参加还没资格呢,犯得着放弃仕途么?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果然,朝中先是阉党大肆迫害东林党,接着崇祯上台,又大规模清洗阉党,然后阉党余孽和东林党又继续撕。
多少朝廷官员都被卷了进去,成了炮灰。
而他在老家安然躲过了这一切。
还自动具备了“无党人士”的标签,让烦透了党争的崇祯对他另眼相看。

他,叫杨嗣昌。

02

进了崇祯朝,老杨不但重新进入了官场,还因为才干出众而受到崇祯青睐。
即使他老爸杨鹤因为在陕西招抚“流寇”失败而下狱,他的仕途也没受到任何影响。
六年时间,他就从巡道干到了宣大总督的位置。

崇祯八年(1635年),他老爸杨鹤去世,他按惯例辞官回家“丁忧”。
但此时的大明,外有皇太极,内有“流寇”,内外交困,焦头烂额。

虽然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些能臣在地方上独当一面,但朝中却少了一个能够总揽全局、既懂军事又懂财政问题的中枢人才。

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干过户部的差事又带过兵的老杨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不等老杨“丁忧”期满,就来了个“夺情起复”,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03

杨嗣昌一上任,就清晰明白地阐述了他对目前局势的整体考虑:

1、攘外必先安内。
力争和皇太极议和,以争取时间对付“流寇”;

2、
其次对“流寇”要采取“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略。
也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和凤阳为四个主要战场,负责对“流寇”进行追剿;
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为六个辅助战场,负责对“流寇”进行堵截。
使其无法到处流窜,最终迫使其与官军进行决战。

崇祯很满意。
但问题是,根据这个战略,需要增兵十二万,增加军饷二百八十万两银子。
此时大明朝的国库早就底朝天了,这二百八十万从哪儿来呢?
老杨提出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按田亩加派“剿饷”!

但这个方案一提出来, 马上遭到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反对。

老孙上折子说:
“这些年“流寇”到处流窜,陕西、中原、江北,处处残破不堪,正常的税都征不上来,就这样朝廷还要加征‘辽饷’,现在又要加征‘剿饷’,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么?到时候他们都去投奔流寇,天下还想太平么?”

老孙还把自己在陕西搞“清屯”的成绩单拿了出来——
仅仅在西安三卫,老孙就清出被地方豪强官绅强占的卫所田地二万多顷,一年能收税银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一万三千多石。
把全国卫所田地都清一遍,还用得着加征“剿饷”吗?
老子现成的作业为什么不抄?

04

崇祯看了老孙的折子,也承认说得有理,可是真要抄你的作业,有两大难题就绕不过去:
1、
你清个西安三卫,告你的折子就已经雪片一般了,真要全国都清一遍,怕不是要天下大乱?
2、
你清理个西安三卫就花了大半年时间,我要把全国卫所田地清一遍要花多久?我等得起么?我现在就要钱。

最终,崇祯还是选择杨嗣昌的方案,宣布加征“剿饷”,为期一年。

05

“剿饷”的事定下来之后,“十面张网”的战略还需要一个在前方负责调度的总指挥。

之前是“五省总理”卢象升担任这个角色。
卢象升此时已被调去当宣大总督防备清兵了,继任的王家祯能力又不行。
老杨正在物色替换人选的时候,他的好友、礼部侍郎姚明恭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老姚的儿女亲家——两广总督熊文灿。

其实熊文灿这人并不会打仗,他之所以能升到两广总督,是因为运气不错。
在福建布政使位置上的时候,成功招安了大海盗郑芝龙,又靠着郑芝龙为他打平了福建沿海的各路海盗。
刷出了政绩,这才升到两广总督。
升了两广总督之后,老熊成天搂钱喝酒,一心只想着在广东过神仙般的日子,反正广东既没有“流寇”也没有“东虏”,多省心啊?

因此当崇祯任命熊文灿为“总理”时,老熊是死活不想去,找各种借口,最后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硬着头皮去上了任。

06

熊文灿打仗肯定是不会的,那怎么对付“流寇”呢?
还是老办法——招安。

招安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有办法,有手段。
老熊呢,则是来者不拒,投降就行。

崇祯十一年(1638年)初,在河南活动的张献忠被官军打得没办法了,于是派人去给老熊送了一份重礼,表示要投降朝廷。

老熊一看张献忠这种“巨贼”都要投降了,心里那个高兴啊,马上表示招安,然后向朝廷上奏表功。

过了不久,另一个“流寇”首领罗汝才也向老熊表示要投降,老熊也是照单全收。
一时间,老熊是“功劳赫赫”,老杨也是洋洋得意。

就在这时,出事了——
张献忠虽然接受了招安,但却拒绝接受朝廷的整编,自己带着两万多人马,占了谷城县。
熊文灿调他去打别的“流寇”,他也不动。

罗汝才的情况也差不多,占据房县,队伍不整编、不打“流寇”。

07

这不对劲啊,他们这是诚心投降吗?
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就上书崇祯,说他们恐怕不是真接受招安,皇上您得早做打算。

杨嗣昌知道了这事儿以后,马上上折子把范景文痛骂了一顿,说您老人家在南京坐着,啥事儿都不用干,就剩个嘴皮子,成天逼逼叨叨,到底是真心为了帮朝廷的忙呢,还是为了挑拨离间,破坏“平寇”的大局?

为啥杨嗣昌反应这么大呢?
很简单。
熊文灿是他举荐的。
熊文灿招抚张献忠,这么大的利害关系,能容得下别人说三道四吗?
范景文是被骂回去了,但该来的还是会来......

08

到了崇祯十一年九月,因为议和的事没有下文,皇太极发动了第四次入塞之战,很快就打到了北京郊外的牛栏山。
崇祯慌了,赶紧让正要回家“丁忧”的宣大总督卢象升带兵前来“勤王”,赐尚方宝剑。

卢象升是个直肠子,当着面就质问杨嗣昌是不是在和“东虏”议和?
杨嗣昌闹了个大红脸儿。
还好崇祯出来打圆场,说了一通“外人议论,不足为信”之类的浆糊话,才把这事儿糊弄了过去。

第二天,卢象升率军出征,杨嗣昌跑去送行,交代卢象升“无浪战”。
杨嗣昌的意思是说,清军野战能力强,让卢象升不要轻易跟他们野战。

卢象升本来就认为杨嗣昌是主张议和的投降派,所以这话在他听来就是要他不要跟清军真打,以方便议和。
所以他根本没鸟杨嗣昌的交代,自己率军夜袭清军大营。
结果,统率关宁军勤王的太监高起潜拒不配合,导致卢象升作战失利。
更恼火杨嗣昌了。

于是,十月十七日,杨嗣昌亲自跑到卢象升军中,商讨下一步的部署。
会上,二人翻了脸。
卢象升:你杨嗣昌一心议和,“沮师养寇”,还阻挠高起潜跟我一起作战,既然这样,老子不干了!

杨嗣昌也怒了:你既然说我这么罪大恶极,你不是有尚方宝剑么?有种你就砍了我啊!
兵部尚书和总督大人闹成这样,这个仗显然是没法打了。

09

卢象升只好要求和高起潜分兵作战——你们不想打,我自己打总可以吧?
就这样,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卢象升,能指挥的就只剩自己带来的宣大的二万人。
就靠这二万人,从十月下旬和清军一直打到十二月上旬,不但兵越打越少,而且粮饷和御寒的衣物也没人管。

卢象升几次给兵部求援,兵部不但没有任何回应,还几次调动卢象升的兵马去其他地方驻防。
到了十二月中旬,卢象升身边只剩下了五千冻伤饿瘪的残兵了。

十二月十二日,清军以优势兵力在巨鹿县贾庄将卢象升围住。
卢象升拼命求援。
此时,高起潜的五万人马就在五十里外,却全程打酱油,眼睁睁看着老卢战死沙场,全军覆没。

曾打得“流寇”心惊胆战,呼之为“卢阎王”的一代名将卢象升,就这样被自己人“坑”死了。
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一直不承认他是战死的。
凡是说卢象升是战死的人,都被下了狱,酷刑伺候。
一直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遗体才得以下葬。

也因为杨嗣昌的阻挠,卢象升终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抚恤和褒奖。
直到杨嗣昌死后,真相大白,崇祯才给老卢追赠了荣誉。

10

下一个是陕西巡抚孙传庭。
孙传庭也是接到命令后,紧赶慢赶跑来勤王的。
孙传庭跟杨嗣昌之前就因为“剿饷”的问题结了梁子。
这次杨嗣昌又跟崇祯建议——把洪承畴指挥的陕西军队全部调到蓟辽对付清军。
孙传庭又是极力反对,说:
眼下,陕西的流寇已经被打得屁滚尿流,再加把劲就全灭了。
现在把军队调走,岂不是给流寇咸鱼翻身的机会?
皇上,这馊主意,您可千万不能采纳啊!

可他说话怎么能有杨嗣昌好使?
最终崇祯还是任命洪承畴当了蓟辽总督,把他的秦军全部调到了蓟辽一带。
孙传庭又急又气,一时火大,耳朵突然就聋了。
而,让他火大的事还在后面......

11

清军退走后,崇祯又听了杨嗣昌的建议,让孙传庭当保定总督,也别回陕西了。
孙传庭一听就急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杨嗣昌的小心思?洪承畴和我这两年把流寇打得差不多了,你就把我俩调出陕西,好让你的熊文灿来摘桃子,是吧?姥姥!老子不伺候了!
孙传庭以耳朵聋为由,上书辞任。
正正好给了杨嗣昌一个整他的机会——
杨嗣昌马上跟崇祯说:孙传庭根本就是心怀怨恨,假装生病,违抗皇命。
崇祯一听就怒了,不分青红皂白,把孙传庭下了诏狱。
一关就是三年。

12

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三个“流寇”最害怕的人物,调走的调走,坐牢的坐牢,战死的战死,一下全没了。
“流寇”可就再也摁不住了。

很快,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重举反旗。
紧接着,罗汝才也在房县重新造反。
熊文灿那边彻底爆雷了!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杨嗣昌也没法再罩他了。
七月,老熊被逮京问罪,在菜市口被砍了脑袋。

13

老熊扑街了,杨嗣昌成了众矢之的。
没办法,他只好自请到前线督师,去接替老熊指挥“剿寇”。
崇祯同意了,还亲自赐宴给他送行,又写了首诗送给他,可以说是寄予厚望了。

可没成想——
十月初一,杨嗣昌到达襄阳。
当时他最倚重的两个将领是左良玉和贺人龙。
为了让两人都能给自己卖命,他就玩了一出常见的职场PUA——拿出“平贼将军”的大印,说谁能立下头功这大印赏给谁。
靠着这大印的刺激,第二年二月,左良玉玩命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差点活捉张献忠,立了大功。
“平贼将军”的大印自然就归了左良玉。
可杨嗣昌又觉得左良玉兵太多,人又桀骜不驯,再给他这个头衔,以后怕不好管制,于是又上书崇祯,要求把“平贼将军”大印收回来,发给贺人龙。
崇祯也批准了。
结果,杨嗣昌又害怕起来,觉得左良玉毕竟兵多功大,这么搞会把左良玉激怒了,于是又上书请崇祯再收回成命,还是把“平贼将军”大印给左良玉。
如此骚操作一番,左良玉和贺人龙都给得罪了。
从此两人都再不肯卖命了,出工不出力,动不动就跑路。

14

除了左良玉和贺人龙,杨嗣昌还把郑崇俭也得罪了。
郑崇俭接替洪承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在任上对“流寇”屡战屡胜,一次败仗都没打过。
可战后评功的时候,坐镇襄阳后方的杨嗣昌却抢了头功。
崇祯的封赏大半都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心里那气就别提了。
从此以后,郑崇俭对杨嗣昌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能躲就躲。
杨嗣昌没办法,只能把崇祯搬出来施压。
郑崇俭干脆上书要求告老还乡。

15

杨嗣昌把手下能打仗的人全给得罪完了,“剿寇”的战事自然是日益恶化。
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张献忠卷土重来,奇袭了杨嗣昌的司令部襄阳,干掉了明朝的襄王。
“陷藩”是死罪,杨嗣昌又愁又怕,一下病倒了,没几天的工夫,就在沙市去世了。

崇祯却啥罪也不治,还亲自给写祭文,追赠太子太傅。
哀叹:“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这要是要搁别人,“陷藩”这种大罪,就算你人死了都得枭首示众。

老王:
抛开后人唯成败论的盖棺定论,杨嗣昌其实算是一个勤勉克己的官僚。
这篇主要说了他的“过”。
大概是功过七三吧。
讽刺的是,杨嗣昌入仕初期厌恶党争,到后来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党争的漩涡之中......
大明的痼疾,也非一人可以改变。

蔓姐爱喝茶呀

特别喜欢勾勾的声音,播得也特别好

回复@蔓姐爱喝茶呀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勾勾读世界

还真有一件实物图

ty638uv1oqscwxlk8qde

老大帝国,病入嘗育,己是积重难返。

1891969gqgh

特别好,上瘾了……

勾勾读世界 回复 @1891969gqgh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

ty638uv1oqscwxlk8qde

在中国,也应该建这么一座先贤祠,将古来的圣贤君子、忠臣烈士,陈列于祠内,以供后人瞻仰模拜。不过,这些圣贤君子、忠臣烈士,以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中,这是无形的纪念碑,活着的先贤祠。

ty638uv1oqscwxlk8qde

忠臣烈士,千古留名。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