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目睛原始歌   

  天有日月阴阳精,人有二目脏腑精。  

  众精之窠为之眼,肉精上下两胞名,  

  血精两眦气精白,筋精为黑骨精瞳。  

  约束裹撷系属脑,目睛原始要详明。  

  【注】天有日月,犹人之有二目也。天之日月,乃天之阴阳之精而为之也。人之二目,亦人之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而为之也。故众精之窠为之眼也,肉之精为上下胞也,血之精为两眦也,气之精为白眼也,筋之精为黑眼也,骨之精为瞳人也,约束裹撷气血筋骨之精,其系上属于脑。不可不明此目睛之原始也。  

五轮所属部位歌   

  五轮肉血气风水,肉轮两胞血轮眦,  

  气轮白睛风轮黑,水轮瞳子自当知。  

  【注】五轮者,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也。谓之轮者,目睛运动如轮之意也。上、下两胞为肉轮,内、外两眦为血轮,白睛为气轮,黑睛为风轮,瞳人为水轮,此明五轮之部位,分属五脏也。  

  五轮之图  

  肉轮——属脾,主肉。  

  血轮——属心,主血。  

  气轮——属肺,主气。  

  风轮——属肝,主筋。  

  水轮——属肾,主骨。  

五轮主五脏病歌   

  胞为脾病眦主心,肺白肝黑肾瞳人,  

  五轮为病主五藏,寒热虚实随证分。  

  【注】胞为肉轮,主脾病也。内、外二眦为血轮,主心病也。白睛为气轮,主肺病也。黑睛为风轮,主肝病也。瞳人为水轮,主肾病也。五轮之病,五脏主之。其寒、热、虚、实,当随所现之证而分之也。  

八廓部位歌   

  瞳人水廓黑睛风,天廓白睛部位同,  

  内眦火雷外山泽,上下胞属地廓宫。  

  【注】八廓者,水廓、风廓、天廓、火廓、雷廓、山廓、泽廓、地廓也。谓之廓者,犹城郭卫御之义也。瞳人,属坎水廓也。黑睛,属巽风廓也。白睛,属乾天廓也。内眦,大眦也,属离火,震雷之廓也。外眦,小眦也,属艮山,兑泽之廓也。两胞属坤,地廓也。此明八廓以八卦立名,示人六腑命门包络之部位也。  

  八廓之图  

  水廓——属膀胱,又名津液廓。  

  风廓——属胆,又名养化廓。  

  天廓——属大肠,又名传导廓。  

  地廓——属胃,又名水谷廓。  

  火廓——属小肠,又名抱阳廓。  

  雷廓——属命门,又名关泉廓。  

  泽廓——属三焦,又名清净廓。  

  山廓——属包络,又名会阴廓。  

八廓所属歌   

  津液水廓属膀胱,养化风廓是胆方,  

  传导天廓大肠是,水谷地廓胃家乡,  

  关泉雷廓命门主,抱阳内眦火小肠,  

  外眦三焦清净泽,会阴山廓包络疆。  

  【注】内眦火小肠,谓内眦火廓,属小肠也。外眦三焦清净泽,谓外眦属三焦,清净泽廓也。泽液廓即水廓,水廓属肾,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故又名焉。养化廓即风廓,风廓属肝,肝与胆为表里,胆为少阳,主长养化育,故又名焉。传导廓即天廓,天廓属肺,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故又名焉。水谷廓即地廓,地廓属脾,脾与胃为表里,胃纳水谷,故又名焉。抱阳廓即火廓,火廓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依附于阳,故又名焉。关泉廓即雷廓,命门者龙雷之火,故名关泉,附于火廓也。清净廓即泽廓,三焦者,阳相火也,蒸化水谷。为决渎之官,故名清净,附于火廓也。会阴廓即山廓,包络者,阴相火也,依附于心为臣使之官,故名会阴,附于火廓也。  

八廓主六腑命门包络病歌   

  风廓属胆水膀胱,大肠天廓地胃乡,  

  火廓小肠雷廓命,山泽三焦包络方。  

  【注】此明八廓所属也。风廓即风轮也,风轮属肝,肝与胆为表里,故轮主脏为肝病,廓主腑为胆病。水廓即水轮也,水轮属肾,肾与膀胱为表里,故轮主脏为肾病,廓主腑为膀胱病。天廓即气轮也,气轮属肺,肺与大肠为表里,故轮主脏为肺病,廓主腑为大肠病。地廓即肉轮也,肉轮属脾,脾与胃为表里,故轮主脏为脾病,廓主腑为胃病。火廓、雷廓、泽廓、山廓,即血轮之部位也,血轮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故轮主脏为心病,廓主腑为小肠病。其雷廓命门、泽廓三焦、山廓包络,皆附于血轮者,以命门、三焦、包络,俱属相火,当禀命于君火,故当附焉。  

  【按】眼科皆以五轮属藏,配五行;八廓属脏腑,配八卦,遂使脏腑混淆,无所适从。夫五轮既属脏,八廓自应属腑。今改订之,俾学者按轮廓之部位视之,而病之在脏、在腑,自能了然矣。  

内因为病歌   

  内障皆因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脏腑内损精不注,初为内障久成风。  

  【注】此明内障受病之因也。障,遮蔽也;内障者,从内而蔽也。内障之病,皆因七情过伤,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悲伤心,过恐伤肾,过惊伤胆。脏腑内损,精气不上注于目。故初病内障,久成五风(乌风、绿风、黑风、黄风、青风)之患,其证不红不肿,瞳人色变,而其光失明也。  

外因为病歌   

  外障皆因六气生,暑寒燥湿火与风。  

  内热召邪乘隙入,随经循系上头中。  

  【注】此明外障受病之因也。外障者,从外而遮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外障之病,皆因六淫所感,然必因其人内热外蒸,腠理不密,相召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中,而为患于目焉。其证:赤、痛、肿、涩、眵、泪、翳膜遮睛也。  

不内外因为病歌   

  病由不内外因者,饮食起居击刺成。  

  邪无定体内外障,细察其因无遁情。  

  【注】此明不内外因受病之因也。既非外感六气,又非内伤七情,但因饮食不节,伤饱失饥,起居不慎,劳役过度,或遭击振,或被刺损。以其邪无定体,故或成内障,或成外障之病。当细察其所因,则病无遁情矣。  

内障总名歌   

  内障初患变五风,黄绿黑乌青圆冰,  

  滑涩浮沉横散偃,黄心黑水枣花形,  

  雷头惊振及瞳缺,雀目高风胎患名。  

  二十四证为内障,须当一一辨分明。  

  【注】内障初患,尚未失明之证也,久而变成五风之证。瞳变黄色者,名曰黄风。变绿白色者,名曰绿风。变黑色者,名曰黑风。变乌红色者,名曰乌风。变青色者,名曰青风。圆者,圆翳也。冰者,冰翳也。滑者,滑翳也。涩者,涩翳也。浮者,浮翳也。沉者,沉翳也,又名深翳。横者,横翳也,又名剑脊翳。散者,散翳也。偃者,偃月翳也。黄心者,白翳黄心翳也。黑水者,黑水凝翳,亦名黑花翳。枣花者,枣花翳也。雷头者,雷头风变内障也。惊振者,因惊振而成内障也。胎患者,胎患内障也。此内障二十四证之总名也,须当一一分辨明白,以施治也。  

内障初患久变五风歌   

  内障初患如好眼,生花视物雾烟中,  

  隐隐似翳瞳失彩,久变黄绿黑乌青。  

  黄风雀目久金色,绿风时见花白红;  

  头旋额鼻目牵痛,黑风见黑绿风同;  

  乌风亦与绿不异,但痛不旋乃乌风;  

  头旋不痛青风证,瞳黄黄风发脾经;  

  浅绿如白肺经发,黑色黑风肾经名;  

  乌带浑红心经病,青是青风属肝经。  

  外因头风痛引目,脑脂热注忽失明;  

  内因精伤不上注,左右相传渐渐盲。  

  或兼外因皆赤痛,内因不足补其精。  

  【注】内障初患,如同好眼,但视物常见五色花飞,昏而不明,如在雾烟之中。瞳中隐隐似翳,渐无精彩射人。其瞳色或变黄、白、绿、青、乌、黑,浑红无定,久则成五风,内障之证也。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瞳变黄色,甚而如金,难治之证也。绿风者,初病眼前时见白花、红花、头旋,两额侠鼻痛牵两目,日久瞳变浅绿如白之色。黑风者,初病与绿风相同,但时见黑花,日久瞳变昏黑之色。乌风者,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但头痛而不旋晕,眼前常见乌花,日久瞳变乌带浑红之色。青风者,初病亦与乌风相同,头虽旋晕而不痛,眼前常见青花,日久瞳变青色。  

  其五风发病之源:黄风则发于脾经,绿风则发于肺经,黑风则发于肾经,乌风则发于心经,青风则发于肝经。然风虽有五,其致病之由则有二:一曰外因,必因头风,其痛引目上攻于脑,脑脂与热合邪,下注于目,而致两目忽然失明也;一曰内因,必因内伤脏腑,精气不上注于目,或先病左目,后及于右目,或先病右目,后及于左目,左右相传,两目俱损也。外因证属有余,多兼赤痛,当以除风散热为主;内因证属不足,多不赤痛,当以补精益气为主。  

五风初患有余歌


  五风初患有余证,除风汤内主羚羊,  

  黑苓蝎尾车前子,黄芩白芍共硝黄。  

除风汤   

  羚羊角(二钱) 黑参(二钱) 茯苓(二钱) 蝎尾(三分) 车前子(二钱) 黄芩(一钱) 白芍药(一钱) 芒硝(一钱) 大黄(一钱)  

  上为粗末,令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五风初患不足歌


  五风初患不足证,通明补肾决明参,  

  生地桔车茺芍细,引经窜散少加军。  

通明补肾丸方   

  石决明(一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二两) 桔梗(一两) 车前子(一两) 茺蔚子(二两) 白芍药(一两) 细辛(半两) 大黄(三钱)  

  上为粗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黄风有余歌


  已成黄风有余证,须用通脾泻胃汤,  

  知母军芩茺蔚子,石膏栀子黑参防。  

通脾泻胃汤   

  知母(一钱) 大黄(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茺蔚子(一钱) 石膏(二钱) 栀子(一钱) 黑参(一钱) 防风(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黄风不足歌


  已成黄风不足证,补益脾经山药丸,  

  人参山药茯苓地,泽泻防风同作圆。  

山药丸方   

  人参 山药 茯苓 生地黄 泽泻 防风(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绿风有余歌


  已成绿风有余证,羚羊角饮黑参防,  

  茯苓知母黄芩细,桔梗羚羊车大黄。  

绿风羚羊饮   

  黑参(二钱) 防风(二钱) 茯苓(二钱) 知母(二钱) 黄芩(一钱) 细辛(一钱) 桔梗(二钱) 羚羊角(一钱) 车前子(一钱) 大黄(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绿风不足歌


  已成绿风不足证,还睛丸草术参苓,  

  羌防菊地蒺蓉薯,牛膝葙蒙菟贼芎。  

绿风还睛丸方   

  甘草 白术 人参 茯苓 羌活 防风 菊花 生地黄 蒺藜 肉苁蓉 山药 牛膝 青葙子 蜜蒙花 菟丝子 木贼 川芎(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三钱。  

黑风有余歌


  已成黑风有余证,羚羊角饮黑羚羌,  

  车前桔梗黄芩共,柴胡茺蔚细辛防。  

黑风羚羊饮   

  黑参(一钱) 羚羊角(一钱) 羌活(一钱) 车前子(一钱半) 桔梗(一钱) 黄芩(一钱) 柴胡(一钱) 茺蔚子(一钱半) 细辛(五分) 防风(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黑风不足歌


  已成黑风不足证,补肾丸中熟地黄,  

  泽泻茺蔚五味子,细辛山药菟丝良。  

补肾丸方   

  熟地黄(一两) 泽泻(一两) 茺蔚子(一两) 五味子(三钱) 细辛(三钱) 山药(一两) 菟丝子(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盐汤下。  

乌风有余歌


  已成乌风有余证,决明丸内决明辛,  

  桔梗防风茺蔚子,车茯山药共元参。  

乌风决明丸方   

  石决明(二两) 细辛(五钱) 桔梗 防风 茺蔚子 车前子 茯苓 山药 元参(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三钱。  

乌风不足歌


  已成乌风不足证,补肝散内用川芎,  

  熟地当归蒺藜芍,木贼夏枯草防风。  

乌风补肝散方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蒺藜 白芍药 木贼 夏枯草 防风(各一钱)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去渣温服。  

青风有余歌


  已成青风有余证,羚羊汤内用羚羊,  

  元参地骨车前子,川芎羌活细辛良。  

青风羚羊汤   

  羚羊角(一钱) 元参(一钱) 地骨皮(一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羌活(一钱) 细辛(五分)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温服。  

青风不足歌


  已成青风不足证,还睛散内用苓参,  

  防风地骨车前子,羌活川芎共细辛。  

青风还睛散方   

  茯苓 人参 防风 地骨皮 车前子 羌活 川芎 细辛(各等分)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滓温服。  

圆翳歌


  圆翳青白一点圆,宛如油点水中间。  

  肝风冲脑脂下注,明视翳小暗看宽。  

  虚热羚羊饮车细,参芩防知一同煎。  

  实用防风芩桔梗,硝黄茺黑细知前。  

  【注】圆翳内障初起之时,黑睛上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看之,其形差小。缘肝风上冲,脑脂下注所致,宜审其虚实而调之。虚者用羚羊角饮子,清其虚热;实者宜防风散;泄其热邪也。  


Merinda66

请问哪一段是讲小孩子近视的呢?

王治皓频道 回复 @Merinda66

《医宗金鉴》 能近怯远歌: 条文: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参白茯神。 方剂:定志丸方 菖蒲二两 远志(去心)二两 朱砂(研细另用)三钱 人参一两 白茯神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米饮汤送下。 【注】●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谓平昔无此证,忽视物斤则明了,远则昏暗也。 ●由其人阴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 ●宜定志丸补心壮神,神足则自能远视矣。

回复@Merinda66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王治皓频道

《医宗金鉴》 能近怯远歌: 条文: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参白茯神。 方剂:定志丸方 菖蒲二两 远志(去心)二两 朱砂(研细另用)三钱 人参一两 白茯神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米饮汤送下。 【注】●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谓平昔无此证,忽视物斤则明了,远则昏暗也。 ●由其人阴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 ●宜定志丸补心壮神,神足则自能远视矣。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