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他们向社会求救,而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听到”他们的呼声

近期的新闻事件,让“约死群”“自杀群”回到公众的视野之中。今天一篇题为《我潜入了“约死群”,聊天内容震碎三观》的报道,更讲述了一位心理救助志愿者“潜伏”到“约死群”中的见闻,揭开了外界难以抵达的角落。

实际上,在2016年12月,就有媒体刊发了有关“自杀群”的长篇调查报道。6年多过去,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约死群”“自杀群”并没有消失,而是出现了各种变体。对比前后两篇报道会发现,现在的“约死群”更隐蔽,对外界的防范心更重,监管起来也要更困难。

有些“约死群”明显涉及到犯罪,比如在群里兜售毒药、怂恿别人自杀等。也有一些“约死群”处在灰色或者暗黑地带,可能涉及到心理控制,这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

“应该取缔自杀群。”这是不少人的直观结论。然而,并没有一个类似的群会把群名和自杀相关,有些群名看起来甚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平台对群聊的监管,其实已经相当严厉,但要细到人们谈论自杀的程度仍然是困难的。

这样的群到现在仍然存在,和一些人的“险恶用心”有关。有的人可能想通过对他人进行心理控制牟利,四处“发展会员”。“你”的绝望,可能是他人的生财之道。对这样的行为,有人发现线索举报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当然是必要的,“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

但是,这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实际上,因为各种问题感到绝望的人,始终存在,这样的群也会一直存在。他们抱团取暖,相互鼓励,有时候鼓励“活下去”,有时候也会鼓励放弃。他们之所以加入这样的群,是因为在日常的聊天群里,无法表达自己。

这种“无法表达”“渴望被了解被关注”,既是他们“生活出问题”的一种结果,也是处境进一步恶化的原因。让人难过又无力的一个事实是,“约死群”在常人看来几乎处在违法边缘,但在成员看来,可能正是生活中罕见的“温暖”。在那里,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卧底者所透露的那些群聊内容,排斥“阳光”或者“正能量”,赞美悲伤、黑暗等负面情绪,但在当事人看来,这些又何尝不是“抱团取暖”,他们在冰冷中或许才感受到类似共同体之间的温度——原来你也和我一样,原来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的处境如此糟糕。

毫无疑问,“自杀群”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伤疤。但同时,它们也是一种警告和求救信号:每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其实都是在等待帮助。简单地通过技术手段取缔群聊,只会让他们处在更孤立的状态。

他们向社会求救,而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听到”他们的呼声。如果能有足够多的“卧底心理工作者”,社会就可以了解到更多具体的人,了解他们的苦痛和危机,找到具体的应对办法。而对一个社会来说,开拓更多发声渠道,鼓励一种更宽容的社会风气,就是创造一个对每个人更友好的社会——这才是根本之举,当然,这也必然是长期的事业。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瘦瘦_BN

无解。

回复@瘦瘦_BN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255972697

现在的人虚荣心太强,嫌人穷,怕人富,没有真心的交往,你的想法没有人在意,沟通不好,思想压力太大,所以会有更多的人心理出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与重视。

无光不热 回复 @听友255972697

都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演等于什么?=装。好像真的是这样,是装,伪装。

听友390896407 回复 @听美的音乐

春,腊八啊,春。春?61115181o hi h

听友243833239 回复 @听友393286572

自己都赚不到300一天。。没必要。。

听友235227674

不是简单地取消,社会问题太复杂

听友255829617 回复 @听友235227674

自己也要拯救自己

听友23484802

群在哪,我也想入群

听友452104040 回复 @李世子

自杀的人我觉得他们就是自私的,总有父母,儿女,身上总有责任。自杀就是逃避责任

听友291194413 回复 @李世子

没错,真正想死的,拦都拦不住,最恶心的是那种现实明明怕的要死,网络上却满口把死亡当向往,散浑身散发灰霾气,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满足自己内心中的那怪癖的认同感

李世子 回复 @你家震哥哥

我不太理解,活着很不容易了,自杀要需要经过别人同意吗?

安然石材

事多,人家活累了,不想活了,关你啥事?总比那些脑子有毛病的,想不开拿着刀在大街上乱砍人的强的太多了

安然石材 回复 @听友255829617

谁知道呢,心里不正常吧

安然石材 回复 @听友25582961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行星LL 回复 @听友255829617

是心理暗示?

听友255829617

多晒太阳 给自己充能。

1396263xnba 回复 @听友255829617

如果需要躲地下室不能见光,说明也是自己咎由自取

Irene章 回复 @1396263xnba

想到电影《寄生虫》里那个躲地下室的人,对他来说,太阳可不是想晒就晒的。

小行星LL 回复 @听友255829617

西昌 挺热情 太阳火辣辣

当前评论用户

006

简介:我喜欢的地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