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期简介】

5月14日是母亲节,我们决定在今天分享一则一位当代青年与父母通过有效沟通重建家庭关系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家庭女性主义”实践的故事——倾听、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是支持女性的最小可行性方案。

今年3月,我们发表了一篇文章《给父母上课:我教我爸第一次对我妈说出了“对不起”》,故事的主角张博然是一位来自河北承德的90后摄影师。他通过给父母上网课的方式,重新梳理家庭关系,并坚持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几百个小时的网课中,他用思维导图和父母商讨是否要为家里添置高科技家电,教父亲如何为自己的错误道歉鼓励母亲为自己做一件事。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说张博然与父母沟通的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实现经济独立,同时也源于他身为男性自带的权力优势。我们在评论区发现了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

不成功的孩子在家庭里有话语权吗?

到底要码齐多少条件才可以与父母沟通?

假如张博然是女性,他还可以给父母上课吗?

女性是否有召集家庭的“权威”?

为什么我们会有“同款爹”?

不道歉的父亲为何如此普遍?

我们要如何开启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这期播客,我们与张博然回顾了他给父母上网课的初衷经过心得与体会。并与他一一讨论了上面这些问题。中国家庭的复杂性无法让每个人都选择面对、回归原生家庭,但我们希望这则故事中的普遍性可以拓展相关讨论,并带来一些与家庭沟通的思路和启发。

【本期主创



【Shownote】

3:09 我们这一代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4:01 90一代是过渡期世代,是新旧交替的一代

7:52 当我们离家之后,父母成为了困在时间里的人

第一部分:张博然给父母上了哪些课?

14:30 家庭第一课:决策课,关于扫地机器人的what,why,how

16:18 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

17:00 父母对高科技的抗拒是因为“畏难心理”

17:27 家庭第二课:道歉课,我爸第一次对我妈说出“对不起”

18:43 面对委屈,妈妈们一般选择隐忍

19:12 让爸爸道歉的三个阶段

19:56 爸爸以“我”为中心的表达方式

25:01 家庭第三课:鼓励课,退休后妈妈学会了开车

25:49 最好的母亲节礼物就是让妈妈为自己做一件事

27:11 方向盘在谁手里,选择权就在谁手里

第二部分:与父母沟通的条件与关键步骤

28:56 不成功的孩子在家庭里有话语权吗?

35:03 到底要码齐多少条件才可以与父母沟通?

37:28 假如张博然是女性,他还可以给父母上课吗?

42:12 女性是否有召集家庭的“权威”?

46:56 为什么我们会有“同款爹”?

48:56 不道歉的父亲为何如此普遍?

51:15 我们要如何开启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51:57 和父母没话说怎么办?

57:16 我们从家人身上获得了哪些力量感?

【本期制作】



Anna_wp

我老爸宁愿三天不说话也不会道歉

回复@Anna_wp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锦瑟思流年

非常有价值的节目,写的稿子和视频在哪里能看到呢

GQTalk 回复 @锦瑟思流年

稿子在公众号“GQ报道”,没有视频。

docer

靳锦的逻辑思维好清晰啊

松子树上松子皮

对社会集中言论非常棒的理解

听友415561786

靳锦的声音很好听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