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对于孟加拉国而言,最大的尴尬莫过于:明明知名度比孟加拉虎还低,却承受着来自邻国虎视眈眈的敌意。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孟加拉国决定购买武器。

就在几天前,一大批崭新的国产VT-5轻型坦克现身孟加拉国港口。

作为我们专为外贸打造的轻型坦克,虽然VT-5轻型坦克全重只有33吨,但却凭借其傲人的火力、机动性能、防御性能在轻型坦克中脱颖而出,是披着轻型坦克外衣的主战坦克,堪称陆战全能手。

鉴于几乎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所以作为VT-5轻型坦克的首批客户,孟加拉国出手就是44辆,并将其作为陆军装备升级的未来希望。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国军队装备都有与时俱进的迫切需求,所以即便孟加拉国名不见经传,也挡不住其紧追时代步伐的强烈愿望。

所以,VT-5轻型坦克的交付本质上就是军购领域一次普普通通的“外卖配送”,在国际社会都没有激起什么涟漪。

但VT-5轻型坦克的陆续交付,却让邻国印度虎躯一震。因为从孟加拉国的地理位置来看,除了门前的孟加拉湾,陆地方向基本被印度三面包围,你说采购这么先进的坦克是用来和印度阿琼坦克一样当阅兵吉祥物,印度表示打死也不信。

而且,作为一个靠“天天双十一”买成第四军事强国的国家,印度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但可以用数量来凑。再加上武器买卖从来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背后往往带着大国意志力的“附加值”。所以作为“过来人”,印度对孟加拉国的“小国雄心”非常在意甚至焦虑。

但印度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从1972年自立门户以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孟加拉国除陆续列装的VT-5轻型坦克,还装备着44辆国产MBT-2000型主战坦克、58辆69-ⅡG主战坦克、174辆59式主战坦克、50辆85式装甲人员输送车、36套WS-22多管火箭武器系统和2个团的FM-90短程防空导弹系统。单兵武器上则装备了81-1式自动步枪、红箭8反坦克导弹、QW-2和FN-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和PF-98反坦克火箭筒。

海军方面,孟加拉国装备了2艘053H3型护卫舰,2艘053H2型护卫舰、4艘C13B型轻型护卫舰、2艘035G型常规潜艇、4艘021型导弹艇以及我们协助建造的大型导弹巡逻艇P814艇等。

空军方面,孟加拉国前后从中国采购了36架F-7MB/BG/BGI战斗机、22架PT-6/6G型初级教练机、15架K-8W教练机、15架K-8W教练机。

在中孟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孟加拉国对中国武器的依赖度高达74%。这不仅是中国军工的骄傲,更是中孟友谊的最好证明。

在琳琅满目的中国武器面前,同样是靠买买买不断壮大的印度似乎有些气短,毕竟就像印度买遍全球并最终成为美俄等国争相拉拢的香饽饽一样,孟加拉国买到的是中国武器,得到的是中国的重视和支持,印度即便有针对孟加拉国的心也不得不力不从心。

那么,孟加拉国为何要大力采购武器?又为何对中国武器情有独钟?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武器不仅皮实耐造,更是“打印”的有力保证。想当年解放军就是拿着这些武器,将不可一世的印军精锐打得屁滚尿流,不仅让印度的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开国总理尼赫鲁更是差点儿沦为亡国之君。

当然,以印度军队嗓门大战力渣的尿性,似乎不只中国武器是他们的克星,但为何孟加拉国却要执着于中国的武器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因为孟加拉国曾经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而巴基斯坦和我们长期并肩作战、勠力同心。

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后,英国的家底终于被丘吉尔加班加点地嚯嚯殆尽,连英属印度的殖民都力不从心,不得不选择出门右滚。

但作为名副其实的搅屎棍,英国岂能痛快走人,于是一纸印巴分治协定,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英属印度迅速被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随后先后自立门户告别殖民。

由于印巴分治本质上是以宗教为分野依据,所以依靠印度教徒的人多势众,印度体量远大于巴基斯坦。鉴于昔日的主人如此“深明大义”,且极力避免战争或革命,保留了殖民时代的统治阶层,于是换汤不换药的尼赫鲁们,虽然翻身做主,却对英国殖民者有着说不完的感恩,并不由分说地将自己打扮成英属印度的继承者,妄图继承所谓的英属印度版图,消灭巴基斯坦重新“一统乾坤”。

但蒙巴顿为首的英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尼赫鲁等人就是痴人说梦。因为虽然巴基斯坦体量较小,且在印巴分治前被印度夺走了西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拉大了印巴之间的差距,但巴基斯坦向西占据了印度河流域大部,且在克什米尔居高临下,向东则占据了恒河三角洲,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态势。

对于印度而言,除了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带来的痛不欲生,让印度不得不疲于奔命。更尴尬的地方在于:东巴基斯坦的存在不仅让印度不得不借港出海,更让印度本土和东北的阿萨姆地区只剩下宽仅20多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

更要命的是,西里古里走廊的对面,不仅有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更有印度一听到就浑身颤抖的梦魇。所以从印巴分治的那一刻开始,印度就一直渴望消灭巴基斯坦,做一个“身残志坚”的大国。

然后,在东西巴基斯坦矛盾愈演愈烈的1971年,印度终于等到机会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趁势肢解了巴基斯坦,世界上从此有了孟加拉国。

而因为10年前的中印战争,中巴关系迅速升温,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中国更是“见义勇为”,成为巴基斯坦的救命恩人,从此中巴成为名副其实的过命兄弟,巴基斯坦也得到了中国武器的大规模供应。

因为彼时的东巴基斯坦尚未与巴基斯坦分道扬镳,所以中国武器也成为东孟加拉国的采购标准。

就像苏联武器的大量出口让今日印度对俄罗斯武器严重依赖一样,“先入为主”的优势,让孟加拉国对中国武器情有独钟。再加上随着时间发展,中国武器也逐渐摆脱了低端的标签,并朝着高精尖的方向突飞猛进,于是孟加拉国的武器装备水平也与时俱进。

本来作为知名度还不如孟加拉虎的国家,孟加拉国本不需要如此努力。毕竟除了罗兴亚人问题,与孟加拉国几乎没有交集,而印度又是孟加拉国建国的恩人。

但问题是,印度支持孟加拉国独立不是为了孟加拉人民的福祉,而且单纯地想让巴基斯坦分崩离析,进而逆转被巴基斯坦掐头去尾的尴尬命运。

而且,出于恢复所谓英属印度版图的大国雄心,以及担心西里古里走廊被随时切断的尴尬局面,印度不介意在吃掉锡金后,对孟加拉国来个如法炮制。

所以为了防止被印度生吞活剥,避免成为下一个锡金,本就人口众多的孟加拉国开始拼命地生,向妄图侵略的印度发动了悄无声息却又轰轰烈烈的“子宫战争”。

事实证明,以印度吃个锡金都差点儿咯牙的水平,即便孟加拉国选择躺平,印度的吞并也不可能成功。但奈何孟加拉国作为英属印度的“龙兴之地”,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水源丰富,人口本身就比较稠密,所以在孟加拉国放开生育后,人口的增长一发不可收拾。

时至今日,在仅有14.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足足生活了1.6亿孟加拉人,而孟加拉国作为恒河三角洲上的国家,常年被水旱灾害折腾,人口早已不堪重负,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到周边的邻国尤其是印度谋生。

本来,印度对于孟加拉国移民还挺热情。毕竟统治遥远的东北六邦实在太费劲,与其如此不如放孟加拉人到阿萨姆地区掺沙子,起到以乱制乱的作用。

但放着放着,印度就发现,孟加拉人越来越多,导致印度社会更加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开始推行“大印度教”主义,并开始针对国内的孟加拉移民,印孟关系剑拔弩张。

可以说,印度的外在威胁,才是孟加拉国不断强化军备的重要原因。而中国武器的“一脉相承”,则让孟加拉国在收获了武器更新换代的同时,找到了在印度阴霾之外自力更生的另一种可能。

是的,虽然印度和孟加拉国都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国家,但印度本身本被英属印度的殖民地恶习缠身,且因为从未经历过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的有声有色之路充满着凑合与糊弄。比如因为没有实行过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印度的工业化基本无从谈起,只能“弯道飙车”,企图以第三产业如软件外包、仿制药等产业的突飞猛进实现大国崛起。

在没有第二产业做支撑的情况下,印度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尚且自顾不暇,支援孟加拉国更是力不从心。

但中国就不一样了,在经过30年代艰苦奋斗后,我们又经历了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厚积薄发,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更是一日千里,具备了向它国产业转移的条件。

事实上,我们的产业外溢也确实基本流向了越南和孟加拉国等地区,刺激了孟加拉国成衣制造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欣欣向荣。

从2006年开始,中国取代印度成为孟加拉国最大进口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孟加拉国不仅吸引了我们的大量投资,更成为我们基建的热土。

2016年10月,中国与孟加拉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作为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签署的首个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标志着孟加拉国正式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中国也成为孟加拉国“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对于努力了50年依然家徒四壁的孟加拉国而言,中国无疑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虽然外媒炒作的“珍珠链”战略是子虚乌有的污蔑。但不可否认,由于我们的支持,孟加拉国不仅成功加入了“4K打印”豪华午餐,更在社会发展层面得到显著改观。

虽然因为被印度三面包围的区位短期内无法改变,且孟加拉国还在水源等问题上被印度使绊,但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配合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南亚伙伴,孟加拉国建国以来的被动局面一定能彻底逆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头条创作挑战赛#

13400734eeo

机器人?

回复@13400734eeo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刘传江1

知识广播,幽默风趣,我喜欢听你的作品。

1371230ueak

听起来好别扭 喜马拉雅越来越差劲了

jx_80

这观点只能说属于没话找话

名字妨碍你装X了吗

主播发不起工资了吗?下次录音的时候吃饱饭,不要有气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