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66天。

一位叫做于宽的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他问说:小红书和抖音这两个平台拉低了国人的审美,叶老师是怎么看?



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曾经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注意啊,是曾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我确实不这么觉得了。我现在的想法跟之前完全相反,我觉得那才是国人的审美,它不仅没有拉低,或许还是会有一点帮助的。我知道有同学跟我的想法不一样,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

首先呢,我以前是从来不用抖音的,而且我很骄傲,我跟每个人都说我不用抖音。但是后来我们决定要进驻抖音平台,于是我就开始在抖音上做直播做短视频,我的粉丝原来在我不用抖音的时候只有7千粉,现在是42万多吧。做抖音这一年半我还是有蛮多的收获的,有朋友问过我说你做抖音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老百姓,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大众审美。

因为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它都属于一个用户量很大的平台,尤其是抖音,8亿日活,这不是开玩笑的,那就是中国人都在上面刷着抖音的短视频,看着大家的直播。我在做抖音的直播的时候,我的面对的客群就从有一定审美的摄影爱好者突然变成了什么都不懂的,只是喜欢用手机拍点照片做点纪念的那些人民大众,这个时候我会发现我以前的教学根本就不够接地气。我原来说的那些专业名词,比如说构图要简洁,简洁这两个字它都是很多人听不懂的,听得很晕乎的,因为你在抛了一个新的概念,而这个概念他们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所以我得把简洁这个事儿又掰开了揉碎了,分十几个不同的点给他们讲清楚,到底什么才叫做背景简洁。

同样的发短视频也是一样的,如果我在前10秒钟、5秒钟没有抓住他的心,没有让他想继续往下看,那你这条内容做得再有价值,再多干货都没有用的,大家都不会往后看的。大家的耐性是很少的,基础是为零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很有抵触的,因为我在这种场域里面去给人讲摄影课,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太难了。然后呢我就有一种抱怨,我觉得他们的层次太低,跟不上我讲课的这个逻辑,我讲的都是人话,我讲的还挺好的,那么多人认可我,为什么我在抖音上就没人喜欢我了呢?所以曾经我对他们是有怨言的,我觉得他们拉低了中国人的审美,就像这位于宽同学说的一样。但是随着这个事情的深入,随着我在抖音上做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也开始逐渐理解他们所想要的东西。

我给你举个例子,他们并不关心构图,他们不关心照片好不好看,但是他们关心的是这张照片里面有没有展现他的美好的生活。他不关心一朵花背后的背景到底是不是三角形构图,他关心的是我养了这盆花,它开得这么好,它有没有让我的朋友们看见?你说这些需求它是不应该存在的吗?它是一个低级别需求吗?我觉得不是,它是很本质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我对他们的观感慢慢的就变了,我觉得他们才是更接地气的,他是更加本质的一种需求。

而我们作为行内人士对摄影的种种的评价,或者是对技法的种种的总结,其实已经是在构建一个空中楼阁了。它很高大上,它很很系统化、很美,它很高级,但是实际上对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太关心这个事情。所以我就不得不重新去适应老百姓们的生活中的摄影需求,然后来为他们讲解他们的喜欢摄影课。当我已经理解了他们需求以后,我觉得他们是对的,我觉得他们是美好的。

那我对摄影的或者说对艺术的整体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我还会分,说哪一个审美的层次会高于哪个审美的层次,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他们真的没有高低之分,需求不同决定了他们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于宽同学的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讲,小红书和抖音不是拉低了国人审美,而是它充分展现了国人的审美。那些在抖音和小红书上所火爆的视频或者是照片或者是摄影技术的教学,其实恰恰是大部分国人的审美和精神面貌。我们不应该站在一个高处来评判他们,但是我们确实也可以通过先迎合或者说是去贴近他们的审美和需要,然后慢慢的给他们来种下艺术的种子。



小红书:叶梓玩摄影


好,那么今天的早自习我们就简单回答了于宽同学的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有想说的想聊的都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小红书或者是抖音帐号,都叫做“叶梓玩摄影”。梓字是木字旁辛苦的辛,“叶梓玩摄影”。



抖音:叶梓玩摄影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6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安桐1

抖音和小红书不可以相提并论,小红书有很多格调挺高的博主,提升了我的审美。

回复@安桐1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duxiaoli1028

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JSBach巴赫 回复 @aronsept

改变不了

aronsept 回复 @duxiaoli1028

如果你觉得XX不好,你可以加入ta,然后改变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