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心理学博士、科普作家魏知超,今天是七夕节,我来和你讨论一个跟恋爱、婚姻、两性有关的话题,同时为你推荐几本适合节日读的好书。七夕是一个表达爱的日子,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有点爱不起来了,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先来看些数据。今年“520”这一天,虽然各地民政局都迎来今年婚姻登记的小高峰,不过今年“520”婚姻登记数与2022年相比是大幅下降的。而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比2021年就已经减少了81万对。这里面虽然有适龄结婚人口减少的原因,不过年轻人晚婚乃至不婚的倾向还是占据了主要原因——中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再接下来这个数据是在去年公布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里,有39.42%、也就是接近四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准备谈恋爱


不谈恋爱、不结婚,这两组数据合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中国年轻人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非常低欲望的这样一个局面。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到头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七夕节这天双向奔赴呢,地上的男男女女们倒好,在鹊桥两头各安其事,似乎对双向奔赴不太感兴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了?


人嘛,归根结底都是趋乐避苦的。要让一个人心甘情愿主动做一件事,那么是要么让ta预感那件事能避免很多痛苦,要么是让ta预感能带来很多快乐。那么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谈恋爱,可能就是因为谈恋爱这件事在趋乐避苦这两头都出了问题。


先说避苦。在过去,谈恋爱能帮助一个年轻人缓解什么痛苦?爱情对抗的是什么?我觉得爱情对抗的,其实不是什么生理的、性的苦闷,而是孤独感。爱情是属于孤独者的。只有强烈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人们才特别渴望与另一个心灵依偎在一起。去看看爱情电影就知道了,那些最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孤独的人,《泰坦尼克》的杰克和露丝、《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聂小倩,再比如小说里也是这样,《红楼梦》里的宝玉和黛玉,有一部算一部,都是两个孤独的心灵抱团取暖。现实中的爱情也是如此,我觉得孤独感是驱动爱情的第一动力。


于是问题就来了,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已经越来越难有机会去沉浸在孤独感里了。在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和各种在线社区的包围下,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与人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种虚拟的社交互动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人际交往,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人的孤独感。你可以说这些东西是幻觉、是毒药,但它们却是无比甜蜜的毒药。


不是说年轻人不孤独了,在内心深处,他们可能仍然一样孤独,但至少在表面上,它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觉得孤独的时候拿起手机,刷半小时小帅”“小美,孤独感也就淡去了,哪怕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孤独感变得更强烈了,那又如何?明天还有无穷无尽的小帅”“小美在等着你。总之,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恋爱不再是缓解孤独的唯一途径。孤独感往往在刚刚萌芽的时候就被短视频、被手机游戏,被各种比恋爱省事得多的方式化解掉了,哪怕那只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化解。我觉得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爱情失去了它最重要的驱动力。


再说趋乐。在过去,恋爱被视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能够带来很大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今天,恋爱带来的甜蜜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浓烈,似乎也变得寡淡了。这可能还是跟小帅”“小美们有关。我觉得今天的社会不但是在学习、在工作上,其实更卷的,是对欲望的满足。在以前,吃到奶油稍微多一点的雪糕,喝到泡沫稍微丰富一点的拿铁咖啡,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但今天的各种网红食品,都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刺激味蕾的味道集于一身,恨不得让你咬上一口就品尝到以前分别在几十种食物里品尝到的美味。以前看电视剧,十来集才攒出一个剧情高潮,而现在的短视频,在五秒钟之内就可以激发出非常强烈的情绪。在今天,我们的各种欲望,以最大的强度、最快的速度被满足。我想,习惯了这样的强度和节奏之后,在恋爱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自然就变得寡淡了。在以前,跟恋人一起手牵手散步,一起分享一个冰淇淋,或者一起看一场浪漫的电影,可能被当做一种巨大的快乐。但今天,很多恋人可能直接觉得厌烦了。这种谈恋爱的快乐,一点也不网红


一个人习惯了各种欲望被短平快并且以非常大的强度被满足,那么在对待恋爱、婚姻时,在考察恋爱对象时,可能就变得非常完美主义,可能会比以往更不切实际地幻想自己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恋人,一个能随时满足自己所有期待的恋人:我打开手机五秒钟就能笑到前仰后合,我喝一口网红奶茶就能味蕾爆炸,那凭什么作为我男朋友、女朋友的你,不能满足我的各种期待呢?


但健康的恋爱观并不应该是这样的。在完美主义的期待下,你是期望找到一个100分的人,然后跟这么个完美的人不费吹灰之力过上满分的人生。


而更健康、也更现实的恋爱观应该是找到一个对你来说合适的、可能只有”75分的人,然后跟ta一起努力经营生活,你们努力打造出90分的人生。爱情里既有非常强烈的激情,也有需要努力经营的部分。健康的爱情关系应该是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的,爱情不是网红奶茶,让你每一口都能体验到爆炸式的快感。


如果爱情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既不是趋乐也不是避苦的选项,那么该怎么挽救爱情呢?面对年轻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这种趋势,这几年来国家出台的刺激政策主要针对的其实是最后这一步不生娃,有一些补贴政策试图减轻年轻夫妇养娃的压力。但是针对不谈恋爱这一点,国家政策似乎就很难直接下手了。这也好理解,鼓励谈恋爱,缺少着力点,总不能发钱让年轻人谈恋爱吧?


而且,如果我前面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让年轻人重新发现恋爱的美好,恐怕也不是一两项政策能够解决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一起反思如今这种人的各种欲望被极度短平快地满足的现状,我们需要形成一种共识,找到一种为欲望降温、让缓和一点、慢一点的生活节奏重新回来的机制。如果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机制,到那时候,那就不光是爱情,还有很多已经消逝的美好也会重新复苏。这不是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参与思考、讨论,摸索解决之道。


影响恋爱观的社会因素非常复杂,上面这些分析,是我个人的观察,抛砖引玉,希望可以激发你的思考。如果你对我刚才的观点感兴趣,推荐你读几本书:大卫林登的《愉悦回路》,这本书里对欲望的满足这个问题有很多精彩的分析;我去年出版的《24帧心理密码:电影中的心理学》,这本书里分析了很多电影情节里的爱情桥段,帮助你从银幕关照现实;第三本书是我去年出版的另一本书《为什么大象不听话》,里面有用进化心理学来理解两性之间博弈的知识,帮你从进化的角度理解爱情。


我是魏知超,谢谢你的收听。



FOREVER5201314

自己单身狗

回复@FOREVER5201314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喜马讲书

读懂亲密关系:https://pages.ximalaya.com/mkt/act/e33dcb15ad1d316e?utm_source=pinglun

簡單實用

老师,谢谢您!今天终于找到原因了。我孩子也是没有什么欲望找恋人了。我还以为是我们的食物导致人没有欲望呢!

加油哇蕉蕉呀

我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压力大,另一方面就是个人自我的觉醒,大家都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 外在的诱惑到是其次

搭第一班车去拿司旅社

在这个感情快速消费时代 爱情就是个奢侈的消耗品 人们在里面获得的不再是幸福和快乐 更多的是痛苦 悔恨 背叛 厄运 这玩意儿一般人消费不起 遇得良人倒也还好 一旦运气不好碰到人渣或者绿茶一沾染便会越陷越深 与其费时费力的去维护和讨好另一个人 到还不如 独善其身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