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这里是马庆云聊影视,为您提供最新的影视资讯,欢迎添加关注。

中秋档,《坚如磐石》正在院线热映。这部电影,也已经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这个档期最热的电影作品之一。张艺谋现象,或者更直接一点说,《满江红》现象,再次出现了。没有其它意外的话,《满江红》领跑春节档之后,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会再次领跑十一档期。

在承认《坚如磐石》非常了得的票房产出能力的同时,我想思考一点其它的事情。作为同样的题材内容,《坚如磐石》到底比《狂飙》差在哪里呢?换言之,电视剧《狂飙》播出之后,剧作当中的反派角色高启强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部《坚如磐石》播出之后,大反派黎志田能否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呢?

我个人已经对《坚如磐石》进行观影过去整整一天的时间。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它很热闹,典型的张艺谋导演的路数,依旧是“满江红”一般的,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了影迷。但经过一天的沉淀之后,我重新思考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感觉,太寡淡了,光剩下热闹了。

《坚如磐石》这部电影,比之于《狂飙》,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其实,它讲的是《狂飙》后半程的故事,反派和反派的后台之间如何出现内讧,反派如何轰然之间倒掉。又是内讧,又是办案组查办案情,又是反派动用的各种犯罪力量,又是斧头帮又是枪战等等,这出戏,当然是热闹的,好看的。

但是,这出戏,是价值不大的。这种价值不大,和全员朗诵《满江红》相似。影片没有提供给影迷真正的价值,只截取了一个“反派覆灭记”故事当中最后的半程内容,这最后的半程,当然是打与反打的,是简单刺激的。但是,这最后的半程,能引发有效的思考呢?当然,您若是任何这是一部老谋子导演的烂片,那它则不必承担这份影片带来的思考。

《坚如磐石》和《狂飙》之间最大的差距便是,《狂飙》用了更大量的剧情内容,讲了一个真正的老实人、卖鱼人高启强,如何被迫,一步接着一步地成为了威震四海的高启强、恶贯满盈的高启强。观众们看到了“何以成为”的整个过程。

而在《坚如磐石》当中,这个“何以成为”被粗暴地省略了。可能,张艺谋导演的叙事野心当中,是瞧不上这个“何以成为”的,认为它是没有商业片冲突的,没有打与反打的叙事快感的。但是,唯独这一部分,是考验一部作品真正的叙事良心的。没有这一部分,影片剧作不过是哗众取宠的东西罢了。

张艺谋导演和《坚如磐石》的编剧,当然知道黎志田的发迹史是如何的重要。但是,他们不会把真正的叙事重点放在黎志田如何发迹上。所以,在《坚如磐石》当中,只用了一个黎志田自己调侃的企业宣传片,便告知了影迷,黎志田是从江边的搬运工发迹起来的。至于中间如何最终发迹,全部省略。

《狂飙》真正有质感的地方,便是不省略高启强是如何从老实巴交的卖鱼人,发迹成为这个城市当中威震四方的人物的。高启强这个角色立得住,最大的原因便是,他有早期的卖鱼人的形象在那里。《坚如磐石》当中,黎志田江边做搬运工的时候,是最质朴的时刻,也是他即将发迹的时刻,但这个时刻,被张艺谋导演及其编剧漠视了。最有价值的内容,被漠视了。

看《狂飙》,我们会形成真正有效的思考:如何避免老实巴交的“卖鱼人”,成为下一个高启强。这种思考,是可以在《狂飙》当中找出很多如何避免的方式的。而且,这些“避免的方式”,都和观众们普通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观《坚如磐石》,如何避免搬运工成为黎志田这样的犯罪分子呢?它无法提供答案。

它只提供快感。什么快感呢?黎志田最后疯狂时刻的各种犯罪,和正派角色们如何打击犯罪的快感。这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快感,是强冲突模式之下的快感。但同时,这也是《满江红》一样的快感——正反两派,截然对立,全员脸谱化,强对抗关系之下,并不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内容。

这种华丽而无多少思考价值的电影,容易以一种全新的爆米花方式,引爆档期。《坚如磐石》如果是一位青年导演的作品,我们大可感慨,中国商业片后继有人了。然而,它是我们敬重的前辈最顶级导演张艺谋的作品,我们只能感慨,最应该思考的,他不会思考,最华丽无趣的,他却大书特书,张艺谋导演不过是找到了票房密码罢了。(文/马庆云)

回复@雄心壮志_4d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游客653897432

电影两小时,折合成电视剧也就当三集,给你播三集,任何人物角色,连初级印象都无法塑造,懂?都是影视,不同行业这样对比毫无意义。我一个普通的观众,这样最基本的常识还是懂的。

老流氓的小跟班

电影和电视剧能比吗?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当然要表现最核心的内容与冲突,不懂就别瞎说了。

海曙君子

用电视剧的时长来挑剔电影架构,刻舟求剑丢人现眼!

听友10172426

废话,时长摆那,可比性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