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太阳病篇第三十六讲作业(马寿椿)
1,背诵:104、120、140、391。   1,30、  2,4, 3,5。
2,默写: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理中丸。
3,写出五苓散的脉证。
4,预习:熟悉有关五苓散的11条条文。
五苓散条文
1,95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结胸,胸下坚,下利不复止,水浆不肯下,人必心烦。病在陽應以汗解,而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益煩,皮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宜家服文蛤散。(若不差,與五苓散)。(宋本141)
2,104,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泻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言,忍一日乃愈。(宋本156)
3,119条,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宋本71),
4,120条,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宋本73)
5,140条,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主之。(宋本74)
6,228,阳明病,关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为醫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复不惡寒而渴者,为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即坚,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但與之,当然以法救了。渴,宜五苓散。  ((宋本244)
7,360条,發汗,脈浮而數,复煩者,五苓散主之。(宋本72)(较宋本少,脉浮数烦渴者,六字)
8,391,霍亂,而頭痛發熱,身体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宋本386)
下面是金匱篇中的原文:�1,30条,假令病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气也,五苓散主之(辨痰飲咳嗽病脈證篇第二十八)。�
2,4条,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篇第二十九)。�
3,5条,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篇第二十九)。

冬冬01号

书在哪里可以买到,还会再版吗?

雪_无形 回复 @冬冬01号

可以发您的微信号或者电话号码给我,我联系您

回复@冬冬01号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雪_无形

可以发您的微信号或者电话号码给我,我联系您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333465772

有是症用是药在临床是个重大失误,治病当求其本!——马老所言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