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浅谈假唱风波,盗版、假唱是如何形成的?>>


原文 

近日,某乐队被质疑在演唱会上假唱,更有传言其通过假唱吸金了6亿。而这一事件的源头,在于某一博主制作视频对该演唱会的12首歌曲进行鉴定,证实近一半演唱为假唱,一时间引起舆论风波。歌迷纷纷吐槽花钱是为了情怀来听歌,不是跑来现场听所谓的“歌曲回放”。今天,我们就结合曹寅等所著的《从艺先从法》这本书,聊一聊“假唱”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今年11月12日至21日,某乐队在上海体育场继续在上海举办内地巡回演唱会。12月6日当天,一微博博主现身,选取演唱会现场乐迷录制的12首歌曲,提取人声并进行分析,发现有五首歌曲为假唱,另有一首歌前几句是假唱,后续演唱是真的。12月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回应,他们会将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之后根据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后续涉及到具体调查,他们也会在官方平台及时进行公布。


12月4日,根据新华社最新消息,上海市文旅局执法总队表示将会高度重视此次“演唱会被质疑假唱”事件,已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要求主办方配合调查,目前主办方也已经把演唱会原始视频、音频提交给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科学测评,后续也会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看到这儿,我们对“假唱”这种事儿的忍耐度真的大不如前了,因为在无形之中,这就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诈骗。那么,假唱在什么情况下构成诈骗呢?假唱是否被明令禁止呢?


假唱,顾名思义就是对口型。2005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其中第二十八条表明,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


可是虽然明令禁止“假唱”,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其规范对象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也就是说,如果哪些歌手要进行非营利的演出,例如庆祝演出、公益汇演,或者大型联欢活动,在这些情境下,假唱并不违法,2006年的春晚以及众多的“大型文艺演出”就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早已成名的歌手中觉得“假唱”是现实需要的还有很多,国外也有“假唱”,比如布兰妮在2007年复出演唱会上,黄牛把票价炒到了300美元的高价,歌迷忍痛剁手后,等了三个小时才见到人,加上4名伴舞就五个人,唱了几首早期成名作,全场只说了唯一一句话:“谢谢大家来”,激怒了在场的上万观众,有人气愤地表示,她从头到尾都在对口型,就是典型的假唱!


作为歌手和演出方,假唱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实行的,或是为了经济效益,也有可能是为了保证演出的良好效果,但“假唱”行为的肆虐已经吞噬真唱的意义,被损害的只有消费者的权益。


比如,2002年8月2日,《北京青年报》刊发《面对假唱泛滥忍无可忍,崔健发起真唱运动》一文,其中崔健对于假唱行为深恶痛绝,他表示:“假的音乐、假唱对我来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现在不仅是伴奏带、假唱,而且还有代唱,而这些都是音乐的垃圾……这次搞 ‘真唱运动’,也不是要搞掉谁,就是希望公平,有没有才华亮出来比试,上拳台打拳击可以,但你别拿着板儿砖。你也可以假唱,假唱也有市场,但你得告诉大家,你是假唱,让公众也有选择的机会……”。


崔健说的感觉确实没毛病,假唱遍地跑真的不合适,但也不是说严禁所有假唱活动。咱就说演唱会这类营利表演,观众歌迷们花钱来了,你一名歌手总不能再把“假唱”拿到舞台上吧?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的歌声尊重观众,观众的呐喊声和支持声才会一直传递给你。


谈到这里,大家想必都会有共鸣,如果大家对盗版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感兴趣,可以看一下蔡哲轩翻译的《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这本书。我们也会明白,假唱在内的非正版行为的反对声从来就不曾减弱过,至于为什么对假唱如此反对,既包括歌手崔健的“真唱才是本事,才华不能被毁”的理由,也包含消费者的利益保障。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假唱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又该怎么做?


《从艺先从法:演艺人员不可不知的法律知识》书中谈到,假唱危害不容忽视,若某类文艺演出涉嫌假唱,首先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相关演出举办单位团体、演员。如果举办单位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吊销营业执照。而且,即便是退场了,观众还有权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赔偿损失,主办方不能拒不认账,不然会有诈骗罪的嫌疑。


假唱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导致艺术品质下降。假唱通常是为了追求完美的声音效果,但这种追求却可能导致艺术品质的下降。真实的音乐表演带有情感和个性,而假唱则会令音乐缺失人性气息,显得平淡和缺乏灵魂。反对假唱是为了保护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原创性和艺术品质,以及尊重观众的权益。真实的音乐表演能够带来更真实、更有情感的艺术体验,这是假唱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反对假唱不无道理,主要是因为它违背了音乐表演的诚实和真实性,对音乐艺术的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第一点就是欺骗观众,不尊重观众。观众购买音乐演唱会的门票或音乐作品时,他们期望的是真实的体验和艺术品质。假唱违背了对观众的尊重,让他们感到被欺骗和失望。试想,当一位歌手或表演者假唱时,观众会被误导以为他们正在现场实时演唱,这削弱了观众对表演的信任,破坏了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真实连接。


假唱的第二个、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歌手本身。


歌神张学友,今年61岁,年纪也挺大了,每年开几十场演唱会,也依旧坚持全部真唱,梁静茹也曾经因为破音被嘲讽,为什么一些歌手从不假唱?他们也是人,也会害怕唱不好,但他们不畏惧自己的弱点,想赚钱就一定要端正态度,这既是歌手的职业操守,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底线和尊严。


当然,也有网友会说:“假唱就假唱吧,也没啥啊!不想听可以别抢票。”可他们并没有想过,假唱一旦入侵正式演出,艺术本身就会逐渐失去庄严的魅力,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不防患于未然,那么歌手和演艺行业终将会毁掉自己。《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接受研究》一书中曾犀利地指出,假唱的最大危害是破坏了中国音乐的游戏规则,使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了,而一些没有才华的人靠着假唱、脸蛋儿也能红透歌坛。


假唱第三个影响,是破坏审美。假唱可以娱乐大家,但也是比较低级的娱乐,是低级的欺骗。假唱也毁掉了很多有才华的歌手,不少歌手跌落神坛就是假唱害的,这也使得国内音乐家整体素质下降,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面对层出不穷的假唱事件,作为受害者或旁观者,我们都不应当袖手旁观,而是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维持自身的正当权益。对于假唱事件,政府和个人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政府方面应当加强监管,建立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和质量。比如,加强对演唱会和音乐节的审查,对假唱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因地制宜。其次是促进艺术教育,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公众对音乐表演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对真实艺术的欣赏能力。


时代在发展,虽然数字化成为主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艺术、音乐、歌唱才更需要突出我们的“人性”,它应当是活泼的,而不是人们盲目服从机械的,否则,舞台上演唱的人就只是一具人偶罢了。


今天的热点就讲到这里,欢迎您关注“热点讲书”,我们与你一起收获新知,我们下期再见。



行走的JAC

伍佰还不唱呢!

回复@行走的JAC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喜马讲书

浅谈假唱风波,盗版、假唱是如何形成的?>>iting://open?msg_type=146&album_id=79455317&opType=2

听友491883459

无语了,官方结果还没出来就在这里听风就是雨了??举报了

美丽心情LY

假唱剥夺了我们对音乐艺术感受的审美培养,也是歌者本身对音乐艺术的不尊重!

听友109367839

为了国内音乐文化市场。 假唱就按相关法律制裁 真唱就上海相关官方部门发新闻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