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62岁的陈大叔,一辈子勤俭节约,好不容易把几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原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谁知前阵子他突然感觉自己浑身乏力,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

一开始他以为是肠胃炎,便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谁知一连好几个月症状都不见好转。儿子听说后赶紧带着他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没想到却被诊断出肝癌,且已经发展到晚期,这个消息让陈大叔一家都难以接受。

全球新发肝癌患者有一半是中国人!

2020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显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排名第二。

而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75万例新发肝癌患者,其中我国肝癌的发病数量占全球的45.3%,死亡数占47.1%。

为何我国肝癌患者越来越多?不健康的饮食或许是原因之一。

3种食物或比喝酒还伤肝,再不忌口就晚了

我们常说“喝酒伤肝”,这是因为酒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会导致人类患癌风险增加的物质。简而言之就是酒精在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致癌物,并给肝脏带来极大损害。

但殊不知,有些食物和喝酒一样伤肝。

①发霉的食物

发霉水果中最常见的毒素有展青霉产生的展青霉素和赭曲霉毒素 A这两种,其中PAT属于3类致癌物,OTA则属于2B类致癌物。

有证据表明,PAT可破坏肠道、损伤肾功能,且还会污染新鲜水果与果汁。而OTA就更狠了,不仅有肾毒性,还有肝毒性。

上面这些毒素威力还算小的,真正的“狠角色”还在后面。就比如腐坏的甘蔗里就时常能见到节菱孢霉菌毒素的身影,这是一种已经明确的强致癌物。另外,在发霉的坚果中还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作为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全球约4.6-28.2%的肝癌和黄曲霉素有关。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明明都知道那是发霉食物,那谁还那么傻去吃啊”,但事实却是现实中很多人明明知道那是发霉食物,却依然舍不得扔,于是把发霉的部分去掉继续吃。

殊不知,疾病就在你的疏忽大意间慢慢扩散开来,因为很多食物的腐烂都是发生在内部,肉眼很难看出来。

②没有彻底煮熟的鱼虾蟹等水产品

有些人很喜欢吃淡水鱼生和醉虾醉蟹之类的食物,但美味的同时也很容易被一种侵害肝脏的寄生虫盯上:肝吸虫。

肝吸虫,又被称为华支睾吸虫,在半熟的烤鱼、生拌鱼丝、鱼生粥以及淡水鱼的生鱼片中都有可能出现。

肝吸虫的中间宿主有很多,比如鲤鱼、鳊鱼、草鱼和大头鱼等,种类高达68种。

肝吸虫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在进入人体后就会长期存活,有些甚至能存活20-30年,并在我们的肝内胆小管寄栖,损害肝脏。

肝吸虫感染初期人体可能没什么明显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和肝区隐痛等症状。

晚期时可出现肝硬化与肝腹水,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严重时可引发肝癌。因此,早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肝吸虫列为了1类致癌物。

③高脂肪食物

脂肪在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长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导致肝脏负担过重,多余的脂肪会堆积在肝脏附近,诱发多种肝脏疾病,比如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衰竭。

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当肝脏暴露于过量脂肪时,正常肝组织更容易癌变。

所以,大家平时在饮食时要尽量避免高脂肪食物,比如大鱼大肉、油炸食品和奶油面包等。

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两个习惯帮你早期识别!

肝脏作为一个“沉默的器官”,因此肝癌早期可能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症状,一旦发现有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出现这种表现很可能已经进入晚期了。

肝肿大:超过九成的肝癌患者会有肝肿大的表现,并且还会伴随着压痛感。

肝区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者钝痛;

全身症状:这里指的是莫名其妙的乏力,不明原因的消瘦和食欲不振等。

另外,肝癌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筛查工作。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年龄大于40岁,有肝癌家族史、乙肝或丙肝感染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过度酗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或水果等。

这类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筛查,可以选择B超+甲胎蛋白检测。

因为肝脏过于“沉默”,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它的感受,但肝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肝脏健康,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上述食物,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这样才能远离肝癌!

回复@听友231775033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心凌187

那些坚果腊肉肉干发霉根本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