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2024年的10个猜想,来自愚老头。

2023年初,某国内大行出了一个经济和股市的10大预测,结果是全错,本该正经的研究报告上了娱乐头条。只能说预测这个事情,就像军事里面的防空作战,“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用经济预测是否准确来判断经济预测的质量,是一种娱乐化的倾向。所谓的预测报告,本质上是在告诉你,在目前所能搜集到的信息背景下,线性外推下未来最可能发生的事件。它反应的是市场最大限度的一致预期,代表了大多数人预测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也对2024年的经济和股市做出了一些预测,凑成了10个猜想,盲人摸象,供大家在设计交易策略时做参考。

第一个猜想:美国债务问题发酵,全球将是通胀环境。

狼来了喊了很多年,以至于到现在人们都不信了。帝国的崩溃,始于财政。历史上美国绝大部分年份财政都是赤字的。当然,赤字财政是全球性的,毕竟,信用货币体系下,财政赤字是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可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呈现出了逐渐拉大的趋势。疫情期间,美国财政折腾出了年化高达5万亿美元的赤字记录。最近有所收敛,但还是以每年2万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跟赤字对应的是政府债务的总额节节上涨。

实际上,不只是美国,大家都有债务问题。解决债务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胀。这可能是国际经济中大家唯一的共识了。既然是通胀环境的概率大,那就尽量不要去做空大宗商品。包括黄金、铜。衡量原油价格的金油比也到了高位,但这次黄金显然很难被压下去,那就只能委屈原油继续涨涨了。

第二个猜想: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震荡

股市的总市值跟GDP,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2001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股市总市值与GNP的比值,在70%-80%时买入比较好,在100%时属于估值合理,当超过200%时就属于“玩火自焚”。如果我们用GDP代替GNP,美股早就进入玩火自焚阶段了。虽然绝大部分券商研究员还是非常看好2024年的美股,认为美联储降息加上大选,美股上涨是个大概率。这些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股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庞氏阶段,随时都有可能来一个50%幅度的大调整,将这个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再次拉到100%左右。

第三个猜想:中国经济不会太好,但比2023年好

如果我们相信经济周期存在的话,当前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无论是50-60年的康波周期还是18年的库兹涅茨周期以及10年的朱格拉周期,底部的低点都指向2025年;好消息是从2025年开始,三大周期向上,尤其是康波周期,会带来一波直到2055年的三十年大繁荣,而且这一波向上周期所能创造的财富,是过去五次康波周期的总和。从最小的周期单位基钦周期来看,2024年的经济相对2023年有一个小幅的反弹,虽然不大,但确实会有所改善,只是预期不要太高就是了。

第四个猜想:产业资本继续高歌猛进,金融资本休养生息

资本分成两大分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过去的四十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携手前行,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但当所有低洼都被填平,经济增长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首先甩下来的就是金融资本。早在2018年6月份的陆家嘴论坛上,有位领导公开表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从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看,从2008年一直到2020年,产品收益率超过8%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两年各种P2P、信托公司爆雷,跟高收益率带来的庞氏脱不了关系。或者说,产业资本撑不住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只能金融资本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

现代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就是鼓励产业资本,适当限制金融资本。所以我们看过去几年跟金融资本相关的行业,都不是太好,比如房地产、比如互联网,再比如教培。但另一方面,产业资本却在高歌猛进,受益于国产替代,半导体行业从2019年开始那就是繁花似锦,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风电这些新能源品类原地起飞。

2024年,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资本还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尤其是半导体和新能源。金融资本需要做的,只能是等待,只有产业资本把蛋糕做大,金融资本才有纵横捭阖的基础。

第五个猜想:内循环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对应经济从投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外循环经济最利好的是东南沿海,这是地理条件造成的。外循环经济,两头在外,投资就成了增长的发动机。因为全球需求带来的高效率,出口企业收入增长很快,相关的服务业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两头在外的格局,决定了外循环特别容易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当美元供给的增幅超过全世界的承受能力时,相关地区很容易跟着一同走进滞涨的状态。与之相对的是内循环。内循环走的是自产自销的路子,消费目标群体是当地人,潜力有限,天生没有投资的动力。内循环利好的是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复兴。

2023年火的淄博和哈尔滨两个地区,是内循环经济复苏的根本体现。2024年外循环即使有起色,大概率也是个回光返照。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中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都快被薅秃了。美国已经明摆着封闭了汽车和通讯市场,下一个估计就轮到欧洲了。

外循环的未来是一带一路,但这是一个慢变量。2024年我们还将见证更多的网红旅游地的出现,就看谁能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了。

第六个猜想:中国股市底部抬升,空翻多

2024年已经过去两周了,这市场,一声叹息。这个时候又有人讨论起国运线来了。上证指数的20年线,被称为国运线。上一个跌破国运线的例子是1997年的日本,日经指数在1997年跌破20年线,1999年大涨37%又站上20年线,可短暂的繁荣之后就是长期的沉沦,下一次站上20年线要到2013年了。从日本的案例看,跌破国运线之后,恢复需要的时间很长。这正是市场担心的地方。先不管国运线这东西是不是玄学,我们就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跟90年代末的日本,有可比性么?

上证指数20年线,对应着大概2900点左右。不用担心,现在这个点位就是底了。

第七个猜想:新能源汽车会有超额收益

在房地产之后,谁能扛起拉动经济引擎的大旗呢?有且只有新能源汽车,传统的油车也不行。

中国刺激消费,也不能选油车,因为核心产业链不在本土企业手里。燃油车的繁荣,利好欧洲和日本经济。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有全产业链,可以从头吃到脚,并且提供众多的高薪岗位。这几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就感受的非常明显,比亚迪2022年招聘1.5万应届生,2023年3.18万人,很多专业点击就送,为原本高度内卷的就业市场增添了一抹久违的温暖。

比亚迪是极少数市值可以超过贵州茅台的标的,市值是可以看到3万亿的。原因就是比亚迪是目前中国极少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估值至少应该对标的是特斯拉,虽然23年4季度特斯拉纯电销量被比亚迪反超之后,马斯克开始强调特斯拉是一个AI和机器人公司,而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厂。

第八个猜想:食品饮料和医药还是难有行情

为什么说难有行情呢,因为这俩行业作为公募的重点持仓,占比基本上没有大幅提升的可能了。根据公募的公开数据,2023年3季度,食品饮料的占比大约为13.8%,医药为12.7%,按照历史规律,公募持仓中一个行业的占比的高限大约在16%左右,而且,一般超过10%之后,行业就很难有α行情,也就是只能跟着大盘涨跌了。我们看好2024年的大盘,但是对这两个行业,我们觉得意义不大。上方套牢盘太重,关键除了防守之外,也讲不出新的故事。

第九个猜想:锂电和光伏筑底,氢能可能有机会

因为电力设备行业属于成长型周期,总体走势是向上的。从锂电的角度看,下游新能源汽车虽然从0到1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行业增速犹在。锂电池当前的问题主要在于股价远远的跑到了基本面前面。锂电池细分行业中,下游是消费电子的公司可能会先见底,毕竟这些公司当年股价飞的并不高,比如蔚蓝锂芯,还有北交所的长虹能源。下游是汽车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寻底过程可能要长一些,毕竟行业增速还在下行中,而且过去几年过得不错,缺乏内卷的动力,新概念半固态和固态电池更是遥遥无期。

光伏的问题更大。2020年这一波光伏大行情来自于实现了平价上网的实现。按照能源局的数据,2018年的时候,全国光伏上网电价为0.86元每度,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37元每度,到了2020年,自然条件最好的Ⅰ类地区,光伏上网电价已经降到了0.35元每度,光伏实现了煤光平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值得一波大涨。但下一个门槛目前看来是非常渺茫。行业需要在2020年实现与煤电平价之后,进一步实现光伏+储能的成本与煤电平价,彻底摆脱并网约束,这一条路带来的结果就是电价越来越低,打开发电量需求的增速天花板。如果这条路打不通,那光伏未来的结果就只有一个,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速与发电量需求增速持平,也就是5%的年增速,成为完完全全的公用事业,2020年之前的电力设备研究员对此那是相当有体会。

光伏的见底之路还早,氢能倒是可能有机会。因为根据国家氢能发展规划,到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5万辆,截至2023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还不到1.7万辆,假设未来两年翻倍增长,大约分别是1.2、2.4万辆,累计保有量才达到5.4万辆,刚刚完成保有量规划。最新的催化剂是中央补贴的下发,氢能补贴由中央奖励和地方补贴构成,进入2024年之后,各地中央奖励陆续下发,会带动各地配套资金的加速落实。

最后一个猜想:高股息策略失效、小市值和北交所主题继续有效

截至2024年前两周,市场表现最好的还是高股息策略,连小盘股都熄火了。高股息策略总体上是一个大金融和传统能源为主的防守策略。从过去4年的数据看,高股息策略是跑赢沪深300的。但这个结果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从2019年开始,一直到2023年4月份,高股息策略才跑赢了沪深300。

高股息策略收益率的来源还是行业分布。高股息策略的基础是大金融和能源,也就是传统的银行和煤炭。从月度数据看,高股息策略在4月份和11月份表现比较好,明显跑赢的时间就出现在这两个月份。高股息策略本质上跟国运线是对冲的,如果上证指数空翻多,那涨得最多的一定不是高股息策略。相反,小市值和北交所在2024年还会继续有效。



工程猿

论韭菜的认知

回复@工程猿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369978iaso

现在雪球都什么水平了,这种文章也拿出来讲,米国的通胀是因为直升机似的撒钱钱都撒给了老百姓,不看看人家的非农就业率。

Yongfeng_49

这十个预测可能还是全错

日渐潇胖

哪里来的傻子 反着来就对了

春雨沙沙姐姐

我想起来2023年中金的预测

仁者神闺

那些周期是针对西方完全自由市场的,你政策主导的市场能真用这些周期吗?

学到飞升 回复 @仁者神闺

你当他们是神?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