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哑兵营
「义嘉之乱」爆发之后,宋明帝刘彧每日都随身携带一瓶毒药。也许是担心被俘后再次被当成猪一样被羞辱吧,刘彧时刻准备着与建康城共存亡。


就在此时,有人为刘彧献上了一条妙计:组建一支「哑兵营」特种部队。所有参军者必须服用哑药,使其不能言语。


练兵时,以锅灰涂脸,内穿白藤甲衣,外披东晋兵服,使人以为是死而复生的东晋军队。


白藤柔软而坚韧,可防箭矢,故而刀枪不入。冲锋陷阵,人人口含「夺魂哨」,发声凄厉悲凉,犹如鬼哭狼嚎。




如此做法,自然会令敌军心惊胆裂,军心溃散。最重要的是,刘彧还可以通过鬼神之说,来增加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古人讲究「君权神授」,刘彧本身就是弑侄篡位,自然要谋求正统。武神苏峻的阴兵部队从天而降,助阵刘彧,无异于向世人昭告,刘彧已经获得了天神们的认可。


在鬼神的震慑下,叛军主力也很快瓦解,纷纷倒戈,认为有鬼神支持的刘彧才是天命所归的皇帝,是正统的继承。




也就是说,关于「阴兵助阵」的传闻,有可能就是宋明帝刘彧用来给自己造势的,,所谓的民间传说,也是刘彧自己散布出去的。


《通典》还记载,平叛后,刘彧甚至追封苏侯为骠骑qí大将军,以答谢其统率阴兵助战的功劳。


内乱平息了,阴兵自然就需要从世间消失了。据说,刘彧坐稳江山后,因为怕「哑兵营」的秘密被泄露,所幸将3000哑兵将士全都溺死了。


这也导致了刘彧后来每晚被噩梦缠身,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三千哑兵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真的被全体诛杀了,史料是无法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的。


不过正史记载,曾帮助宋明帝刘彧夺位、忠心拥护他的几个弟弟,最终都落了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兔死狗烹
从泯灭人性的权力斗争中生存下来的刘彧,一开始也大力提拔有识之士,宽厚仁和,不避亲疏用人唯贤,一副明君的样子。


「义嘉之乱」平定后,叛军大多都得到了赦免,其中有才能的还被重用。


可龙椅这个宝座,就像是被下了咒一样,任何人坐上去都会被欲望蒙蔽双眼,变得血腥、冷酷。


很快,刘彧这个曾经的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了面目狰狞的施虐者,将刘宋王朝宗室内的杀戮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公元466年末,建安王刘休仁上书提醒宋明帝刘彧说「孝武帝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就是刘子业、刘子勋的兄弟手足还在人世,他们恐会对陛下的江山社稷产生不利,要早做打算啊。」


刘彧觉得此话在理,于是一纸诏书,下令赐死了刘子房、刘子仁、刘子真等十个侄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只有10岁。


在刘彧的眼里,这些不明事理、任人摆布的孩子们是他皇帝宝座的最大威胁者,有这些幼子们在,随时就有可能有人打着皇家正统的旗号来与他争夺天下。




至此,宋孝武帝的28个儿子,全部被屠杀殆尽,史称「世祖二十八子于此尽矣」。


建安王刘休仁给宋明帝上书时,绝对不会想到,哥哥杀光了侄子们,接下来盯上的居然是他们这些弟弟们。


刘彧共有兄弟19人,到他即位时,包括他自己在内,仅存7人。剩下的12人,要么已在政治斗争中成为炮灰,要么已外逃。




刘彧的九哥刘昶,之前就因为前废帝刘子业的猜忌,投奔到了北魏。一个皇子,在自己的国家无法生存,只有投靠敌国才能寿终正寝,这实在是黑色幽默。


到了公元470年,登基5年后的宋明帝刘彧,身体每况愈下,而彼时太子(刘昱)年仅7岁。


宋明帝刘彧不得不开始担心,如果有一天自己撒手人寰了,自己的弟弟们能心甘情愿地辅佐幼主吗?


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刘彧先后诛杀了东海王刘祎Yī、山阳王刘休祐、建安王刘休仁、巴陵王刘休若四个弟弟。




到刘彧驾崩时,他就只剩下一个弟弟刘休范还活着了。刘彧放过刘休范也不是出于好心,而是觉得他顽劣无才,不足为惧。


这些被处死的弟弟们都是跟着刘彧出生入死,扶他走上皇位的大功臣。尤其是建安王刘休仁,与刘彧的兄弟感情很深。


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期间,刘休仁数次救刘彧于水火之中。刘休仁临死前,曾愤然说道「陛下能得到天下,是谁的功劳?




孝武帝在位时诛杀兄弟,结果最后子孙断绝。你不吸取教训,也如此行事,我刘宋基业还能长久吗?」


我想刘彧下令处死刘休仁时,也不是没有犹豫纠结过,但为了给儿子铺路,他还是选择牺牲了兄弟。


《宋书》记载,后来刘彧每每回忆起弟弟刘休仁时,总会泪流满面,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政治表演,而是真情流露。




有意思的是,《宋书》《南史》《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大多记载,刘彧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他的十几个儿子都是借腹生子取来的。


如果宗亲的姬妾怀孕了,他会把姬妾接到宫中生产,若诞下男婴,就封为「皇子」,产妇则会被秘密杀害。


坊间传闻,刘彧还会让自己的妃子跟大臣滚床单,太子(刘昱)的生父就是刘彧的宠臣李道儿。


后来刘彧又找了个借口把李道儿处死了,让一切都变得神不知鬼不觉。




不过,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所谓的「宋明帝刘彧没有生育能力」只是《宋书》的作者沈约为了迎合南朝齐皇帝,强化南朝齐建国的合法性,所捏造的诬蔑之词,不足采信。


而《南史》与《资治通鉴》后来又沿用了沈约的说法。宋明帝刘彧的皇后王贞风既然能生下两个女儿,就说明宋明帝是有生育能力的。


想想也是,如果宋明帝刘彧的儿子们都不是亲生的,他又何必为了给儿子铺路,大费周章呢。




刘彧在位后期也贪图享乐,生活奢靡无度。《宋书》记载他如果需要用一样东西,就会让工匠打造90件同样的物品备用,哪怕这些备用品根本就用不上。


如此挥霍无度,导致赋税极重,民不聊生。


公元470年,刘彧在宫中举办宴会,为了加强视觉效果,他安排一众宫女赤身上台表演,众目睽睽,让群臣大开眼界。


皇后因为觉得尴尬,用扇子挡住了脸,结果被刘彧臭骂一顿,逐出了大殿。


除此之外,也许是靠鬼神上位的原因,刘彧晚年十分迷信,而且有很多忌讳。




宫中任何搬迁移动,即使是小到移动床铺或者修整墙壁,都要先大张旗鼓地祭拜土地神,让文人做文祷告,搞得像大祭祀一样。


朝臣上书需要小心翼翼地规避刘彧忌讳的字词,比如民间喜欢把南朝宋皇宫建康宫的「宣阳门」称为「白门」。


刘彧却觉得「白门」一词不祥,非常忌讳。有一次尚书右丞江谧误说了「白门」一词,犯了忌,刘彧大怒,要将江谧一家满门抄斩,江谧赶紧磕头认错,才躲过了一劫。




刘彧还认为「騧」(意思是黑嘴的黄马)这个字与「祸」看起来很相似,就下令将这个字的写法改为「马+瓜」。


诸如此类被胡乱篡改的文字,多达一千多个,堪称南朝宋版文字狱,同时也导致很多历史文书无法被后世解读。


公元471年,刘彧病重之时,还不忘下令把他登基前的王府,改建成了寺庙,命名为「湘宫寺」。




寺内修建了两座五层高的佛塔,华美壮观。朝堂之上,刘彧问群臣「都去过湘宫寺了吗?那可是我最大的功德了。」


耿直的大臣虞愿大胆谏言说道:「陛下,您建造寺院用的钱,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东西的钱,假如佛祖有灵,也会哭泣哀叹,哪儿来的功德!」


听了这话,在场所有官员都大惊失色。宋明帝刘彧也勃然大怒,叫人把虞愿拖了出去。




不过,刘彧还是念及往日交情的,并没有重罚虞愿。想当初,宋明帝还是猪王的时候,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虞愿也曾尽心尽责地照顾过他。


公元472年5月,宋明帝刘彧驾崩,年仅33岁。


有人说,他是被撑死的,因为《南史》记载宋明帝吃鱼,数量不论条,次次都以升计算;吃腊肉,顿顿至少200块。




但更多的人认为,宋明帝是被阴兵索命,活活吓死的。他临终前的那段日子,夜夜从噩梦中惊醒。


有时候会梦到侄子刘子业依然找他来扮猪玩;有时候是那些惨遭他毒手的弟弟们,提着酒来找他喝两盅;还有那被溺死的3000哑兵营将士们…也许这就是做贼心虚、因果报应吧。




历史的轮回
宋明帝刘彧去世之后,年仅十岁的太子刘昱继位称帝,史称「南朝宋后废帝」。是的,没错,后废帝和他老爹名字的发音一样。


而且从「后废帝」这个谥号我们就可以大概猜出,他的拉垮程度,与前废帝刘子业不相上下。


后废帝刘昱从小就喜怒无常,嗜杀成性,被称为「史上年龄最小的暴君」。




《宋书》记载后废帝刘昱以杀人为乐,看到尸横街头,就手舞足蹈,看到血溅当场,就心花怒放;一天不杀人,就浑身难受。


他喜欢微服出巡,在街头跟市井小混混们闲逛。一天,后废帝遇到一户人家的产妇正在生产,他居然冲进去,一把将婴儿拽了出来,一尸两命。百姓不堪其扰,只好日夜闭户。


皇太后王贞风曾多次规劝后废帝刘昱,这让后废帝很不高兴。




公元477年端午节,太后送了后废帝一把羽毛扇子,后废帝嫌弃它不够华丽,竟想要以此为借口毒杀太后,幸好被近臣劝阻。


不过,也有人说,史料中关于后废帝暴行的记载都是后世史官的添油加醋罢了。


这样的怀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且一旦皇帝与权臣的矛盾激化,皇权与兵权交织缠斗,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宋明帝生前将宗亲赶尽杀绝,为的就是能让儿子在皇位上高枕无忧,但他死后还是留下了手握重兵的权臣萧道成,萧道成就是后来的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而正史《宋书》就是从南朝齐后期开始撰写的。


宋明帝此前也不是没有猜忌过萧道成,但萧道成每次都巧妙地化解了。


后废帝刘昱继位后,随着萧道成的威望越来越高,后废帝对其起了杀心。


《资治通鉴》记载,后废帝刘昱曾径直闯入萧道成的将军府,当时正值盛夏,萧道成正在午睡,袒露着上身。




后废帝就要拿他的肚皮当箭靶,肚脐眼当靶心,准备射击。此时一名聪明的侍从赶紧解围说:「萧将军的肚皮很大,是个好箭靶,但是您一箭射死他,以后就不能射了,不如改用骲箭 。」


骲箭是用骨头做成的箭,没有尖锐的箭头,不会射死人。只见后废帝刘昱一箭射中了萧道成的肚脐眼。萧道成护住腹部,连声说道「老臣无罪」。


旁边的侍从打圆场说「陛下的箭法神准,无需再射第二箭。」后废帝刘昱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此后,萧道成整日忧惧。对于功高震主的权臣来说,等待他们的只有两条路,那么坐以待毙,那么反戈一击。萧道成选择了后者。接着便是权臣篡位的标准模板:


公元477年,年仅14岁的后废帝刘昱被杀。10岁的刘准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位 ,是为宋顺帝。名义上他是皇帝,实则是傀儡。


又过了2年,公元479年,萧道成肃清了朝堂上的敌对派,导演了一出经典的禅让剧,宋顺帝颁诏,禅位于萧道成。


萧道成于建康北郊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南朝齐。




刘宋王朝就此灭亡。可怜的宋顺帝自然落得了个被杀的下场,他在临死前哀叹:「愿生生世世,永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话道尽了刘宋王室的悲哀。


南朝齐建国后,历史轮回的齿轮又开始缓缓转动。文武双全的齐高帝萧道成,不失为一代明君。他整顿朝政,安抚百姓,为富国强兵而提倡节俭,只可惜他在位仅四年就撒手人寰了。


临终前,他反复劝诫太子萧赜zé说,我们之所以能取代刘氏的皇位,就是因为他们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之故,所以你们将来一定不要重蹈覆辙啊!




萧赜因为跟着父亲打过天下,明白其中的凶险,所以一直铭记父亲的教诲。可随着齐武帝萧賾一死,南朝齐也不可避免地与南朝宋一样,陷入了宗室相残的魔咒。


并且南朝齐这个朝代存续时间之短,还创下了南朝之最,一共只有24年。


这是个什么概念?同一时期的北方,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公元471年),南朝掌权者还是刘宋王朝的宋明帝刘彧。八年后,南朝宋就变成了南朝齐。




北魏孝文帝去世时(公元499年),南朝齐已经在苟延残喘了。三年后(公元502年),南朝齐又变成了南朝梁。传说中的一个人熬死一个朝代,原来是这么来的。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支传说的武神苏侯率领的阴兵部队到底存在吗?


我想如果他们真的存在,也只会嗤笑,人类的历史就是个悲催的轮回吧。再换个角度想想,当人权欲炽盛,诡诈于心,六亲不认时,与鬼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友148994947

他为什么要立一个延蔚的儿子为太子,是胡说的吗?这么荒唐

回复@听友148994947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YQ727

最近好几个历史博主都在讲阴兵助力猪王夺取江山的故事,唯您这一章讲得最好!

CN_翼狼

什么阴兵。装神弄鬼罢了

绿皮大豆豆

应该是得民心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