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马瑞芳,从今天开始,品读水浒传。

在讲《水浒传》之前,先说两段和《水浒传》有关的闲谈。

1996年,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已经播出,都尊重原著,很受欢迎。这一年秋天,王扶林导演到山东大学导演根据我的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改编的电视剧。我很高兴,又听说王导演放弃导演四大名著改编电视硕果仅存的《水浒传》,我有点担心,《水浒》电视剧仍然会尊重原著吗?

   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播出,立即引起了争议,有家报纸编辑给我打电话说:高俅发迹,把王进父亲打翻高俅的那一棒,改成王进胖揍了高俅,鲁智深竟然为了减轻对林冲的处罚给开封府送钱,这都太不合理吧?马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写篇批评文章?

    我有点无奈地回答:水浒电视剧谁都可以批评,唯独我不能写文章。为什么?《水浒传》的编剧杨争光是山东大学中文系77级的高材生。他们年级的明清文学是我讲的,《水浒传》是第二章。这个回答有点儿黑色幽默。后来杨争光回母校参加纪念活动,我调侃他说:你胡编黑旋风李逵和个女的挤眉弄眼,你叫给你讲《水浒传》的老师的脸往哪儿搁?后来更不靠谱的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出来,杨争光编剧的《水浒传》即使没像87版《红楼梦》成了经典,至少不挨骂了。而且“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早就成了流行歌曲。一百个编剧能编一百种《水浒传》,而小说《水浒传》才有不可替代的魅力。《水浒传》现在是新课标必读书,是中考、高考的必考书,中小学生不能只看哪怕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必须认真读《水浒传》的原书,弄懂它的思想内容、文学成就、传统文化内涵、重要的词语典故,才能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 

2007年莫言到山东省图书馆讲课,我们夫妇应邀跟他一起吃饭,莫言对我先生、当代文学博导牛运清教授说:牛老师,我写小说,是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我自己当罪人写。牛老师说:莫言啊,你这就是艺术辩证法。后来莫言再讲课就常提他的艺术辩证法。其实这种艺术辩证法很大程度是来自古代小说经典。四大名著主要人物多是复杂多面的,写《葬花吟》的林姑娘有时候是小性儿“作女”,奸雄曹操有时倒豪爽可爱。在饭桌上我对莫言说,莫言啊,你不要遗憾你还没得到茅盾文学奖,你的《生死疲劳》是向经典致敬,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你的资质是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主要是因为看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给了我。

《生死疲劳》写地主西门闹土地改革时被镇压,经过阴司轮回,先后变成西门驴、西门牛、西门猪、西门狗、西门猴,最后变成大头婴儿。这种生死轮回的构思,学的是《聊斋志异》。《生死疲劳》又采用章回体回目,比如第一部“驴折腾”第一章回目是“受酷刑喊冤森罗殿 遭欺瞒转世白蹄驴”,概括西门闹从人轮回成驴,虽然有驴的形态却仍然有西门闹的思维。《水浒传》从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到第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都是用回目概括这一回的内容。

后来莫言以《蛙》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我给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铁凝打电话说:“你们评的是作家,不是作品,莫言应该获茅盾文学奖的是《生死疲劳》。”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创造了古代长篇小说唯一的艺术形式章回小说,概括起来,它的特点是十二个字:分回标目,段落整齐,故事连接。章回小说的精髓是写人物写故事。新时期中国时髦小说家经常学西方,搞意识流,写潜意识,忽略写故事,2007年莫言发表《生死疲劳》后,有的作家说他装神弄鬼,写法陈旧,而莫言这个自称“写故事的人”,正是学习聊斋写鬼写妖,用章回小说的所谓“陈旧”形式,捧回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可以算是世界文学大奖对中国经典《水浒传》和《聊斋志异》的致敬了。


1802932ojfs

从听您讲《红楼梦》入了您的坑。当时觉得好听的想哭。从次您出的书都听。现在带孩子听😊。大满足…

马瑞芳 回复 @1802932ojfs

谢谢

回复@1802932ojfs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214078582

果断购买,太喜欢马老师了

马瑞芳 回复 @听友214078582

谢谢你

迎风素荷

什么时候把四大名著凑齐?

马瑞芳 回复 @迎风素荷

喜马己请讲,觉得未必能讲了,工程太大。

信兴文化

其实,李逵和他的“白月光“庞秋霞的没有言明的初恋,看着挺好的,让人看着更有一种惋惜,无奈之感!也是一种紧张气氛的调节!也彰显了李逵鲁莽性格里柔情的一面!

马瑞芳 回复 @信兴文化

哈哈哈杨争光那娃高兴了

义西江措

红楼,西游,水浒都有了,更期待三国了

啄木鸟530 回复 @马瑞芳

观众都迫不及待了马老师慢慢讲,不急不急,多多保重身体哦,千万别累坏了

啄木鸟530

来啦为什么新课今天系统才有通知,都晚了几天了马老师辛苦了

马瑞芳 回复 @啄木鸟530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