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为了让国军形象正规和正面化,老蒋对过渡性质的军事委员会进行了改革,国防部的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国防部长这个职位,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能升任国军首任国防部长也成了很多国军高层梦寐以求的事,为此这些人私底下都在暗暗较劲。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蒋居然将这个最为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自己的死敌之一,桂系出身的国军战神——白崇禧。

要知道白崇禧可是经常和老蒋对着干,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乃至到抗战时期,老蒋和白崇禧之间都出现过冲突。

可即便是这样,老蒋为何依然选择将国防部长这个香饽饽,让给了白崇禧呢?

担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

国防部长的明争暗斗

在抗战末期,盟军驻华代表团就对老蒋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提出建议,让其重新改组,在盟军看来当老蒋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内部结构混乱,机构臃肿和落后。建议老蒋参考美军国防部,负责全国军队的指挥和建设工作。

而老蒋自然也知道,当时美军对他集权也是颇为不满,也想通过国防部分他的权,但考虑到自己还是想到得到国际援助帮他对付我军,也半推半就答应了下来。

1946年3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林园官邸召集军事委员会各部总长、次长举行谈话会,宣布改组中央军事机构,并成立了以军政部部长陈诚为召集人、军令部次长刘斐为副召集人,有中、美双方相关人员参加的起草委员会,负责改组事宜。

老召集众将

5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称:

为树立现代军制,并谋军事行动与行政密切联系起见,将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会,以及行政院之军政部,予以裁撤,改于行政院设立国防部。

按照当时国防部机构的权责范围,国防部长的位置相当于他老蒋之下,全军的第一人。

为此国军各方大佬也在跃跃欲试,私下里也展开了明争暗斗。

而当时有资历和呼声最高的无意义就是国防部前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部长和前部长们,他们分别是:

前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现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现军政部长陈诚;

前军训部长,副总参谋长白崇禧。

至于军委会的其他委员,如前参谋总长程潜、蜗居山西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和李济深或退居二线脱离军界,或手上没兵都不在国防部长的竞争序列中。

国防部长三大候选人

在这三人中,何应钦呼声最高。

就连当时白崇禧都觉得,以何应钦的资历和能力来说,国防部交给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确实长期作为中央军系二把手的何应钦在国军无论是嫡系还是其他派系将领中威望都很高。作为黄埔“蒋爹何妈”中“婆婆”一职,何应钦可谓桃李满天下,其势力要强于连后期的陈诚土木系、胡宗南和汤恩伯系。

比如徐庭瑶-杜聿明的第5军系,关麟征的52军系,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系都是在何应钦这个大树下乘凉。同时本来就是出身贵州的何应钦和西南军阀如——滇西龙云、桂系李白,川系军阀之间关系相处的都很融洽。

何应钦实力还是很强,顾祝同就是何应钦系

不过何应钦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军事能力。

何应钦军事能力一般,在北伐时候就能看出来,其指挥的第一军装备精良,战功却不如第4和7军。在围剿红军作战中,更是屡战屡败。到了抗战期间亲日派的何应钦更是得暮气沉沉,他掌管的军政部,内部腐败不堪,早就引得老蒋不满,在豫湘桂战役失利后,更是作为背锅侠被老蒋踢出军政部,当了位高无权的陆军司令。

而且不仅老蒋,盟军将领更是对他不爽,美军更是将他当成顽固、腐败、贪污的典型。抗战时期,军政部长何应钦、财政部长孔祥熙、教育部长陈立夫是美军眼里形象最差的三位高层官员。

而直接导致何应钦被抛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龙云事件”中,作为和龙云拜把子的何应钦处事犹豫不决,急性子的老蒋可忍耐不了,便干脆撇开何应钦,要杜聿明找美军配合,直接软禁了龙云,控制云南。而这件事让老蒋对何应钦彻底失望,一方面是因为何应钦的做事风格太软,另一方面也是忌惮于何应钦和黄埔以及地方系中的影响力。

何应钦和龙云等西南军阀很亲近

何应钦不行,那二顺位的陈诚呢?

其实老蒋也想让作风泼辣、敢做敢为的陈诚去当国防部张,但问题是陈诚的资历太浅了,1944年底,他才接替与自己争风吃醋,势同水火的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长。而陈诚挤走何应钦担任部长,已经让军委会的其他部长,如白崇禧等人,就连一向沉默的徐永昌也对陈诚担任军政部长颇有微词。

陈诚除了升迁快人缘不好之外,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老蒋对他另有安排,那就是——参谋总长,这个可以在国防部可以和国防部长平起平坐人,在战时可以调动军队在一线做作战,不仅可以分国防部长的权,还能直接干预作战,对于这张牌,老蒋肯定会派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将其拿捏在手里,而这个人非陈诚莫属。

抗战时期的陈诚

因此,思来想去,在何应钦和陈诚两人被PASS之后,唯独桂系出身,之前担任过参谋长的白崇禧最为合适。

被架空的国防部长

对老蒋而言,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对他而言,对于白氏和他而言都是双向奔赴的结果。

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在这三点上是有利他老蒋的。

先说第一点,那就是白崇禧的政治抱负。

别看桂系和老蒋经常掐架,但在对我军的态度上那是出奇的一致。在抗战结束后,他是国军内部主战最力的高级将领,这一点,连很多的老蒋的嫡系都自愧不如,而白的这一点在利益上是和老蒋想法一致的。

老蒋和白崇禧以及何应钦

在1945年9月的时候,他甚至还向老蒋出了一个馊主意,就是让日军原地驻,等国军到了东北和华北再投降,同时学阎老西收编日军,让其去和我军死磕。这个大胆的想法连老蒋都吓的练练拒绝。

在1945年的会议上,白崇禧甚至还叫嚣“力称六个月内可以武力解决我军”。1946年11月19日,白崇禧在绥靖区政务会议上讲话时还大打包票说:

“我们‘剿匪’军事上具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过,要肃清匪患,使其根绝,不再死灰复燃,还要政治经济力量和军事密切配合。”

可以说能力强,目标又一致的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是他老蒋乐意看到的。

去东北视察担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

至于第二点,则是何应钦陈诚所欠缺的与盟军的关系。

美军代表,无论是史迪威还是魏德迈对国军高层将领都很轻视,甚至印象很差。唯独对桂系两个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关系尚可。早在抗战时期,无论美军派到白崇禧战区的官员有多大,或者仅仅是新闻记者。白崇禧一般都给予热情的招待和往还。

“宴客”经常成为他的一种搭线方式,隔不上三两天,就要举行一次。而且走的时候白崇禧也是大包小包的送这些友人礼品和纪念品,因此,由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也容易得到盟军的支持,起码不会像对何应钦那般排斥。

白崇禧和国外友人关系很铁

而第三点,那就是老蒋的制衡之道

白崇禧是桂系的首领,并非老蒋的嫡系,但让其出任国防部长,也可吹嘘一下自己的 “识人之明”。而且在国防部除了白崇禧之外,还有陈诚作为参谋总长对其进行制衡,即使白崇禧想要专权,其手下的中央军嫡系干部们也不答应。

当然,对于白崇禧来说,成为国防部长同样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除了作为军人能获得这个荣誉并大展拳脚和我军作战外。他成为国防部长也能利用的这个位置,去支持桂系武装的发展,巩固其在华中和广西两个基本盘。

桂系两大话事人白崇禧和李宗仁

可白崇禧的如意算盘,老蒋又岂会不知?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笼络白崇禧,老蒋甚至恢复了1940年桂南抗战结束后撸掉的一级上将军衔,亲自为其晋升。

在白崇禧升任国防部长后,还亲自邀请其去庐山和重庆商讨国防部的建设问题,在会晤期间老蒋甚至罕见的承认自己在抗战时期的错误,白崇禧也说出自己的缺点,并表示以后要以诚相见,劝善规过,共患难,相互之间推心置腹,颇有相谈一笑名恩仇的意味在里面。

会后,老蒋的“诚意”,甚至让性情中人的白崇有种错觉,回去后很兴奋地对他的秘书交代,让其拟一个给老蒋的私信,表明自己忠于国民政府积极围剿我军的态度。

而收到信的老蒋在回信中写道:

“健生吾兄勋鉴:手书诵悉,欣慰无已。本来同志之间,患难与共,有过相规。手足之情,无以逾此……”

这信件更像两个蜜月中的情侣,互表心意。老蒋给白崇禧戴高帽,作为参谋总长的陈诚也抬高白崇禧的地位,说道

“国防部长有权,参谋总长有能。如无国防部之动员及预算,参谋总长不能指挥一个兵、动用一文钱。”

1946年5月,踌躇满志的白崇禧在南京的就任国防部长。

可在上任之后,白崇禧就大呼上当。

先是在国防部内,国防部长和参谋总长到底谁指挥谁的问题?

白崇禧与陈诚均是那种脾气暴躁,狂妄自负。

导致两人之间互不买账,在国防部里面暗自较劲,虽然表面上两人相敬如宾。陈诚任参谋总长以后,负责指挥前线作战大权独揽和兵源安置工作,其主持的复员和裁军工作,更是随意安插亲信,扩充自己土木系的队伍。

而这些事情本身是要和白崇禧商量执行,但陈诚压根就没知会过白崇禧就擅自执行,很多公文陈诚也不给白崇禧看,甚至还经常跑去白崇禧办公室偷国防部长印鉴的荒唐事迹。

白崇禧和陈诚关系很差

1947年陈诚干脆以参谋总长的的身份,直接跑去东北兼任东北行营主任指挥那里的军政大权。

不仅陈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也不买白崇禧的账,更不用说西北战区的天子门生胡宗南,在华北的傅作义等人。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白崇禧除了在全国各地跑出席军事建设,军人后勤保障、征兵等后方事务外,压根就没能上前线指挥作战,哪怕是制定作战计划。

陈诚顾祝同等人,架空白崇禧自然也有老蒋的授意在里面。

而且老蒋为了方便微操还特地成立了 “官邸作战汇报”制度,每天早晚在蒋的官邸举行两次作战汇报。

很多时候,老蒋都是越过白崇禧,直接将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参谋次长刘斐等人叫到官邸汇报和制定作战方案,最后由老蒋以口谕的形式发出,而前线将领也只认老蒋的口令,不认白崇禧国防部的命令。

比如在淮海葬送杜聿明30万徐州兵团的命令,就是老蒋精准空投的手谕,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从国防部长离职,担任华中剿总的白崇禧

对于白崇禧的光杆遭遇,从晋绥军出身的徐永昌也发出了:

“至于军事,仅一白健生稍稍可以有为,而不能用之。置有用白于无用,惜哉!”。

而面对老蒋和陈诚的压迫,心高气傲的白崇禧自然不肯坐以待毙。

在1947年11月对刘邓在大别山军队的围剿中,白崇禧直接以国防部的名义在九江成立指挥部,全权负责此次作战。这让一直不愿意让白崇禧掌军的老蒋着实不知所措,最后勉强同意,但又让顾祝同在一旁的掣肘白崇禧。可围剿作战又是老蒋的微操坏了事,气的白崇禧大骂老蒋只能担任步兵营长,并负气辞掉了国防部长职位。

结束了自己1年半被架空的国防部长生涯。

天街雨润

快来抢沙发吧无聊

回复@天街雨润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