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文稿:】

加息,降息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货币政策,所谓的加息、降息指的是调整银行存贷款的利息。银行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吸收人们的存款,二是向人们发放贷款。当你把钱存在银行的时候,银行会给你相应的利息,这叫存款利息。当你向银行借钱,也就是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这叫贷款利息。


我们以降息为例:降息就是指银行调低存款或贷款的利息。调低后你将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会变少。相反,你向银行借钱的时候,需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也会变少。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有关加息或降息的内容,但新闻中的表述往往只谈及加息或者是降息,至于加减的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并没有明说,这时候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果新闻里说的降息,那降的到底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


一般在没有特指存款利息的情况下,提到加息或降息时指的都是贷款利息,但当贷款的利息发生变化的时,存款利息其实也会发生改变。贷款利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的利润大小,而存款利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成本的大小。当银行的贷款利息降低时,银行的利润也会缩水,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银行会顺带调低存款的利息。


对银行的经营模式不了解的人,建议回听有关行业篇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加息、降息的内容其实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有些人想要深入了解,所以这里我多讲两句。我们以降息为例:当我们看到有关降息的消息时,看到的都是“央行降息”而不是“银行降息”,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理说我们能接触的存贷业务都是与银行发生的,可为什么降息前面的主语是“央行”而不是“银行”呢?


我们平时接触的银行属于商业银行,而央行就如同这些银行的妈妈、有着很强的指挥作用,虽然每家商业银行的利息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一个区间内浮动、不会相差太多。大家都在围绕一个“基准利率”制定自家银行的利息率,而这个基准利率就是央行决定的。


假设现在的基准利率是5%,现在央行决定降息,将5%降低为4.9%,这时候各大商业银行将参考4.9%的利息,然后在4.9%的基础上选择加点或降点,因此每家银行的利息虽然都不一样,但大致都在同一区间内,因为他们参考的都是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之所以央行有这种妈妈对孩子一般的权利,所以央行也被戏称为“央妈”。我们听到有关加息、降息消息时,听到的也都是央行在加息或降息、而不是银行。银行能决定的是自家的利率,而能决定整个市场利率的只有央行。


当然,后来我们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不再对商业银行直接动手,而是让银行们自己制定符合市场的利率,也叫做LPR利率。每个月由20家主要银行一起商讨并制定下个月的市场利率。也就是20家银行作为代表,每个月开个会并研究下个月的利率,假如他们决定将利率定为3.5%,那么接下来的一个月,全中国所有的银行将参考3.5%的利率来制定自家的利率。


这种改革让利率充分的市场化,按理说央行不再起到决定的作用,但央行决定性作用虽然没有了、引导性作用却还在。银行手里的钱一部分来自储户,还有一部分来自借款,也就说银行也会向央行借钱,这时候央行会向银行收取利息,收多少利息由央行说了算,所以央行可以通过改变这个利息率影响银行的成本,而20家银行又会根据成本的变化去制定最终的LPR利率、也就是市场利率。LPR利率确定后,全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将参考这个利率。


所以至始至终央行都在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利率,所以我们看到加息、降息的新闻时,看到的主语都是央行在加息或降息,而不是银行。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小生聊投资

以后直接说原理就行,不用那么麻烦,这显得你也不懂….

回复@小生聊投资
表情0/300
当前评论用户

2293424万

简介:《一名有良心的股票知识传播者》如果你是股市新手,股市小白,想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股票方面的知识,欢迎收听本节目及其他更多精彩内容!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