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222.净土圣贤录白话·往生优婆塞(上)•民国•刘信童

刘信童。山西人,居住于河南开封。脖子上生颈 部肿大症,以至于脓血淋漓,痛苦万分,臭恶难闻。 卧床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能翻身转侧,日夜呼号,坐 以待毙。其父亲于外地做官,母亲留在家中照顾他。 有一天,见到母亲更换衣服外出,于是问母亲要去哪 里?母亲说:"拜师去!"刘信童问:"拜师何用?"母 亲回答说:"念佛求生西方,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刘信童听了之后,坚持请求母亲代为拜师,母亲即代 为皈依圆德法师,并受八关斋戒。回家看见刘信童长 跪合掌,屹然不动,一切的病苦均减少,心中不胜欢 喜。刘信童于是虔诚持诵佛号而不间断。

如此经过三个多月,有一天,忽然告诉母亲说: "孩儿的业障已尽,将往生西方,母亲被孩儿连累了, 也可以说是劳苦。现在可请数人来家中助念。"因卧 室臭秽,只好在室外举行助念。过了一会儿,室中忽 然闻到异香,众人于是进入卧室探视,看见刘信童合 掌端身正坐,念佛而往生。异香经过三日不散,时年 十三岁。(《弘化月刊》,第二十七期)

评曰:"刘信童在痛苦交煎之时,忽然听闻到念 佛法门,其心中是如何地庆幸愉快啊!所以心坚意 诚,有感即应,才受三皈依、八关斋戒,身上的一 切痛苦均减少。念佛三个月,就业尽往生。苦海茫 茫,回头是岸,期愿身患病苦的人能够了解,好好 地取法效仿,一心念佛才是啊!"

民国·关絅之

关絅之。做官数十年。四十二岁,皈依三宝,专 修净土。二十年来,因为世事忙碌,做功课未能如初 学时那么严谨细密。但一句佛号,时时提起,往生净 土的愿力,非常恳切。1940年起,时常多病苦, 1942年春天,才知道是肠癌。五月十九日病情日渐
严重,请赵朴初居士于遗嘱中签名作证,并说:"求 生净土不难,现在已经步步走近。我常观想普陀山荷 花池及观世音菩萨圣像,曾数次梦见,期愿观世音菩 萨救度苦厄,接引我往生西方。只是病中持斋未能清 净,深自忏悔,此生死大事,麻烦由赵先生你相助。" 赵朴初准备约道友念佛,关纲之说:"很好,大众可 以同念观世音菩萨。"见到德森法师后来到达,喜形于色,合掌说:"请师父领众,为我专念观世音菩萨, 先求到普陀山一转,求菩萨带领我往生极乐。"而德 森法师以这圈子不要兜,不如当下专念阿弥陀佛,求 佛接引,直往西方等言语,坚持劝导他。关絅之频频 点头说:"好!"而其眷属仍然希望他的病能够痊愈, 始终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为安,不必改念。德森法师 于是借词而离去。

再请兴慈法师开示,法师开示他要口念心想,与 观世音菩萨心心相印,那么决定可以往生。关纲之含 笑合掌说:"但求带业往生,即使是边地化城,也是 我所欣愿的。"又说:"念佛声太急,不是很清楚。" 于是兴慈法师领众缓念约两小时,然后辞别离去,关 纲之说:"听师父念佛甚得力,希望师父留在此地不 要走。"午后,法藏寺僧人及居士林的莲友先后而到,关絅之皆一一合掌表示道谢。并且随大众念佛,面有 喜色,说:"我今一切放下,决定往生。"傍晚忽然 说:"妄念甚多,观音大士无刹不现身,为何至今仍 然不见?"赵朴初说:"观音大士便在自己心中,不管 见不见,只要紧靠大士,便可蒙受加被。"于是奉请 四臂观世音菩萨圣像于床榻前,关絅之见到圣像合 掌,高声念南无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不久 即说:"刚才曾到莲池,不见大士而返,恐怕有业 障。"于是请众人为他持诵大忏悔文及念菩萨名号。 大约过了一小时,忽然欢呼说:"大士已经来了!"命 家人均跪在床榻前。自己说:"大士在莲池中,莲华 围绕,我此时非常快乐。"旁人问:"见到阿弥陀佛了 吗?"答:"未见,但是见到大士非常明白清晰。"随 即合掌高声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并且环顾左右, 问谁愿往生者,可同往生。自此之后目光常常注视虚 空,不再说话。隔天早晨,兴慈法师到,仍举手作 礼,兴慈法师嘱咐他闭目静念,并领众念菩萨名号, 不疾不徐。渐见关纲之目光收敛,唇颚微动,随大众 一同念佛。法师又嘱咐他万缘放下,一心求生西方。 答云:"好!"问他听佛号清楚吗?关絅之回答说: "是!"午时气息渐渐微弱而往生。子时后,顶部犹温暖。(《弘化月刊》,第十五期)

评曰:"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辅,同属西 方极乐世界的接引导师,本无高低之差别。然而临 终皆以同念阿弥陀佛为主旨,如果不是平时专持观 世音菩萨圣号的人,仍然要以念佛为最重要。"

民国·陈少庭
陈少庭。名继璋,湖南永州人。跟随父亲于江南 做官,等到父亲过世后,设米店于镇江而亏损,于是 担任南京及上海救济妇孺会的探员。每当于船上侦察 时,遇有朝山僧人缺钱购票而下船的,必定设法成 全,人数虽多也不厌烦。1934年,与曹幼珊等十余 人前往朝五台山。至南台山腰,遇见一位老者指引, 先拜访古南台寺,得皈依弥清老和尚。弥清法师云: "夜里梦见足底出现一个'成'字,即知有弟子来, 今天果真见到你,正好符合梦中预兆,当名满成。" 晚餐后,至山坡拜求智慧灯,三拜未礼拜完,即见灯 光遍满山坡,由远而近,渐至目前。感应此灵异瑞 相,心中悲喜交集。

历经了五个山顶进香完毕后,到了广济茅蓬,谈及皈依之事。正好古南台寺的当家了常法师在旁, 说:"弥公一向不收弟子,从前某官员,以千元求皈 依而被拒绝,今为何一言便允许,这实在是奇异之事 也!"陈少庭因感奇缘,于是发心永远护持五台山。 返回上海后,即邀约曹幼珊等人捐募长年供养,总共 有数十人,每人每年三十元。抗战时期,时势日渐艰 辛,才发起募集两万元,购买稻田六十亩,以供僧众 永久之道粮。导安法师曾问他将来归宿之目标,则回 答说:"至五台为僧。"

1942年二月,忽然以临终无主,前路茫茫,告 诉法师,法师说:"如果想要临终能做主,有所依靠 归宿,须念佛求生净土。"陈少庭即决定以求生净土 为归宿,每日念佛一万声。四月初四,礼兴慈法师受 五戒。七月初三患痢疾,十四日忽然中风,手足抽 搐,口鼻易位,以至于言语饮食均不方便。十六日又 加上呼吸急促,经治疗才止。二十二日午后三点,转 变为心气病,四点忽然笑着呼叫说:"文殊菩萨来 了!"妻子尚未回答完毕,又说:"阿弥陀佛也来了, 赶快请导安法师等人前来助念。"话说完后,大声地 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从此之后不再说话。

看见导安法师等人到来,注视很久面带微笑,法师等人坐在床前,高声念佛,屡次嘱咐陈少庭要默 念,均点头表示答应。至十一点,大汗淋漓,气喘甚 急。全身均冷,唯有头顶与心窝非常温暖,法师恐怕 对往生或再来为僧的目标还未决定,于是恳切向他 开示说:"做人的乐趣和感受你已经深知,还有什么 可贪求,在此紧要的生死关头,应该尽速下定主张, 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再一迟疑差错,后悔就来不及 了!"妻子也是如此劝勉,于是心脏部位渐渐冰冷。 午时气喘渐缓,大家恐怕其神智昏昧,又向耳边高声 朗念,使其意念不忘。将近下午一点的时候往生,唯 有头顶暖热。时年六十六岁。(《弘化月刊》,第二十一期)

评曰:"多日不能说话,到了临终时能够说话, 是佛感应加被之所致。只是头顶与心胸非常暖热, 这是因为神识若由心出即为人,顶出即为圣,此是 他为僧与往生之志向还未决定的缘故。经由恳切的 开示,往生之志向才决定,所以心部渐渐冰冷,只 有头顶独有暖热。由此可知,临终之助念开导,怎 么可以忽视呢?"

善润华年

刚柔相济,张弛有度。

回复@善润华年
表情0/300
当前评论用户

7160161939

简介: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史记是开启古籍的一把金钥匙,是通向各种文献的一扇扇大门,是历史旷野中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