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陵墓到唐诗:唐朝的诗人情怀

2023-06-09 22:48:3615:23 73.6万
购买 | 199 喜点

曼之丝

、一向崇拜余秋雨,存有多本他的著作,但他关于诗和背诗的论述不赞成,20岁21岁用来背诗是浪费了青春,那20岁21岁总得做事吧?那用来做什么事不是浪费呢?况且武亦姝、外卖小哥们学诗背诗并没有耽误其读书和工作的正业;所谓精选,专家们选出的就一定是精品吗?对诗,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入了自己的心境,对自己而言就是好诗;旅游其间,对每个景色都能背出几句与之相关的诗句,怎么就成了显摆,在学生或大众中提倡推动这样一种氛围有什么不好呢?难道只会说一句:啊,真漂亮!才是应该的正常的吗?国人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如赋诗、书法、京剧等已丢的所剩无几,急功近利的文化快餐大有取代之势,真应该从最基础的背诗做起来传承。

emmyma 回复 @曼之丝

赞同

夜月_ki 回复 @曼之丝

嗯,确实,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好。

你有电话快点接 回复 @曼之丝

点到为止,才是最好的

树下吃面 回复 @曼之丝

这是一个哲学辩证的说法,显然你没有理解老师真正的意思!所以对你来说你大可以去吃五十个冰棍加五十根油条!

干荷叶_pD 回复 @曼之丝

老师能这么说是因为他本人 了解的多 不想太多的人走弯路 后面有专门讲唐诗宋词的课程~

听友83366300 回复 @曼之丝

通过吟诵去感知古人眼中的山、水、人、心,唤起自己内心的诗性小角落 。

曼之丝 回复 @听友83366300

应该认真把字写明白,笔误也还是别有,读着别扭。

听友254840627 回复 @曼之丝

爱它不用背!用心自然懂

约读345 回复 @曼之丝

你没有细心的抓住细节,老师说的是没必要为了固定的数量而去背,而不是不去背,而且后面说的是每当有一些近似的风景,就被一首古诗,这的确是有一些炫耀

生灵法则 回复 @曼之丝

余老师说的深层意思你没读懂

只是vip的工具人 回复 @曼之丝

如果你能在旅游的时候对着风景有感而发,能自己创作一些短句或者现代诗歌散文不是比背几首诗更有意义吗?

梦吧频道 回复 @曼之丝

你这也能杠,听全貌而不是挑字眼,你单独举几个例子有啥意义,不可证伪,老师讲的意思是不让背?多听几遍老师的真正含义吧!

啊啊啊讨厌 回复 @曼之丝

你压根没理解,任何东西学多了,你就会进入那个模式再也出不来了,你本身的与众不同也不可能发挥出来了

Sylvia_yp 回复 @曼之丝

不赞同,背太多确实没有意义,精选即可

编辑部_九歌 回复 @曼之丝

老师的意思是旅游中遇到实在尽兴的时候,背诵一两句是美好的,有情怀的,但走到哪里,被盗哪里,只是重复他人之口。没有自己作为独特的情怀。很凄惨而已。老师的眼光是遥远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领悟。

陈唁 回复 @曼之丝

背诗的副作用从这段话就看出来了……

回复@曼之丝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6)

emmyma

赞同

夜月_ki

嗯,确实,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很好。

你有电话快点接

点到为止,才是最好的

树下吃面

这是一个哲学辩证的说法,显然你没有理解老师真正的意思!所以对你来说你大可以去吃五十个冰棍加五十根油条!

干荷叶_pD

老师能这么说是因为他本人 了解的多 不想太多的人走弯路 后面有专门讲唐诗宋词的课程~

其他用户评论

寂寞沙洲冷_

读诗、背诗,说到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和呤诵,发掘我们内心深处的诗性。诗性,不是少数人才有的天赋,它真实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诗性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对一切美好的渴求、对超越的追求、对未知的想象、对远方的希冀,试问,在哪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没有这些呢?佛说,人人皆有佛性,其实人人亦有诗性。余老师讲到了诗性,也告诉我们,与机械的背诵相比,看山、看水、看人、看事,是那么重要,其重要性在于,终由这些,我们更有可能唤醒自已内心的诗性、写下自已的诗句。

霜染_6t 回复 @寂寞沙洲冷_

对某些人而言,也不是手段,只是喜欢,是享受,就像贪玩的孩子对游戏的沉迷。

飞歌_9g 回复 @寂寞沙洲冷_

他说老子不是这么想的

万亩黑土

《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程》重要人物连接图:目光(司马迁)-凿通(张骞)-丛林一家(曹操\曹丕\曹植)-魏晋名仕(阮籍\嵇康)-顶级创造(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鲜卑汉化(孝文帝)-云冈石窟(昙曜)-凉州风范(鸠摩罗什)-随方设教(唐太宗)

智慧弟弟 回复 @tienir

有书的,可以购买后收听

吾师余秋雨_66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中国文脉.唐诗几男子》

听友276305989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这是作者写的,都没认真听还说别人矫情

1778827tmvl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确实矫情。

蘭_兰

为了听先生的课,改变了睡懒觉的习惯了。

利乐之源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我还记得当时网友菠萝斑马的回答,她说: “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 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 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何大小姐2020 回复 @绝壁观景

那些已经刻在记忆里的小时候懵懂之中背下来的古诗词,难道没有在之后的很多年,不动声色地温润影响着一个人的内心,在某一个时刻温习回想的时候,没有过重新的领悟和惊艳吗?

绝壁观景 回复 @利乐之源

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和生吞硬咽相悖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