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363wfmp

这本书的论断要是成立,百年来的心理学都白将被否定。简直是谬论。

回复@1391363wfmp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海棠开雨亭z

整本书唯一赞同的地方就是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允许自己犯错,尽力就好。其他的不太认同,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没有影响,都是社会群体的影响,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同一个学校的孩子各有不同。我还是坚持应当学习新的更好的育儿理念,更尊重的对待孩子,社会有社会的作用,但父母的作用,我认为不止这本书里讲的这么小。

rainingvol 回复 @陈住气

同一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同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优加胡凯 回复 @海棠开雨亭z

这是一本科学依据不足,安慰父母的一碗鸡汤!

飙行大汗 回复 @海棠开雨亭z

我同意本书观点!说一个例子,我有个做幼师的朋友,几年前生了女儿,相当乖巧人见人爱。她总是对她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的家长传授育儿经验,说家长只要用她那套方法,就没有教不好孩子的。然而,她生了二胎。这小子就是个“小妖怪”,大人讨厌什么,他就干什么。她用尽方法也徒劳无功。现在小的已经在她的幼儿园上学了,天天被同事告状。她说,我生二胎是给自己打脸的。

POPOCH

这本书以我养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来看,虽然不是全部认同,但还是有一大部分觉得是对的。就比如书里说【一个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几乎肯定和他在学校的行为不一样。在面对不同环境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无助,恰恰相反,他们坚强而灵活。】我的孩子从小就很乖很听话,在我眼里她就一直是个长不大的乖宝宝,直到有一天我随手翻看了一下她手机里和同学和朋友的QQ聊天,我简直不敢相信里面那个说话嚣张没有礼貌还偶尔带点网络脏话的孩子是我的女儿!我突然意识到她在我的面前和在学校根本是两个样子,是她现在的朋友圈子让她有了另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另一种样子。其实很多孩子家里家外都是两个样子,只不过很少有父母发现。

大月亮1号 回复 @POPOCH

看了您的评论,我觉得您应该是个比较强势的家长,如果是这样,您的孩子就会比较压抑,而压抑通常都需要一个宣泄口。建议您和孩子多沟通。 最后我对您的判断只是基于您的评论,如果有冒犯的地方十分抱歉!

王_怡

作为一名教师,目睹家庭在学生性格与行为习惯上的深刻影响,完全不能赞同本书的观点。书中大猩猩和小婴儿共同抚养的例子也语焉不详,即使小婴儿越来越像小猩猩,也不能证明同伴影响更大,很有可能是陪伴时长或是智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单一实验的特例来证明主要观点也是待商榷的研究方式。

快乐璇枫

孟母三迁,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父母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