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两大主调

2018-06-20 06:00:0211:54 55.1万
购买 | 199 喜点

途经你盛放的一生

余老师您好,我的家乡在甘肃天水武山,我们正月里有一种秧歌,有台词,有表演,有各种动作,还有各种装束,都是一些民间故事,百度上说武山秧歌是元杂剧的活化石,这个是有一定的研究依据嘛

回复@途经你盛放的一生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障女孩穿越无声世界

我是听障人,能听余秋雨老师的课非常荣幸,学会了中国文化历史的语言脉络,带着助听器一边听,一边复述下来,练习讲故事的能力和口语概括的技巧。因为,哪怕我刚认识的朋友见到我都是一声叹息,说你说不清楚,我得仔细琢磨下才能知道你的发音和你表达的意思。余老师不仅让我懂得了中国历史,提高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让我像中国古代的贤人义士一样勇于克服自己的听障和口吃,对中国由古到今的得失和利弊有了乐观的看法,延伸到自己能用温和的目光看待身上的苦难,虽然我听不清楚您的讲课,我可以看文稿,就是为了化解心中由于苦难导致的抑郁。百年树人莫过于此,感谢老师,希望能看到您亲笔的签名书!

华Liu

元杂剧极具生命感,它坚强、靓丽、有冲击力。因为剧作家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如关汉卿自比铜豌豆,可见其坚强。通过听课,知道了元杂剧的两个主调: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前者的代表作《窦娥冤》,后者的代表作《西厢记》,加上类似《赵氏孤儿》等作品,影响深远,至今看来都让人激动不已。因为社会中弱势群体对强势的无赖,经常是没有办法,仍让人极度愤怒;而有情人终成眷属仍然是人们的追求。这也是戏剧在文化中的分量和魅力。我们更加喜爱元代了。

宁静致远_smnu

唐诗宋词是文人的高雅。而元杂剧是大众的,是老百姓的,妇孺皆懂,老幼都知,接地气,所以,它是普通民众的,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文化之美!

空岛冰河

老师的声音不再那么清脆,却也多了浑厚,感谢我的老师一直付出,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

清和悠然

感觉老师提到自己作品时的小骄傲好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