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课|《幸福迷思》1:越追求幸福,越不容易得到幸福?【国内首发】

2023-07-23 15:08:1113:25 9177
声音简介

BOOK 23

美国版《America the Anxious:How Our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Creating a Nation of Nervous Wrecks》

焦虑的美国: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如何创造出一个遍布精神脆弱者的国家


英国版《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Why It’s Making Us Anxious》

幸福迷思:为何追求幸福会让我们感到焦虑


作 者: Ruth Whippman

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

出版时间:2016-10-04

ISBN:1250071526


作者简介

鲁思·惠普曼(Ruth Whippman),作家,记者,制片人。她长期给《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卫报》、《独立报》供稿;曾担任伦敦BBC的制片人兼导演,为BBC电视台制作纪录片和时事节目,包括制作了几部BAFTA获奖作品。


书籍简介

你幸福吗?现在幸福吗?足够幸福吗?像其他人一样幸福吗?如果你更努力地尝试,你会更幸福吗?


在打包了她的英国世界观(大部分东西基本上都是垃圾)并搬到了美国之后,记者兼纪录片制片人鲁思·惠普曼(Ruth Whippman)发现自己越来越为美国人对一个主题的痴迷感到困惑,因为这个主题高于一切:幸福。这个话题到处都是:在操场上,在妇科医生那里,甚至在超市的肉柜台上。


这些幸福对话无所不在,所以鲁思做了一些研究。她发现的是一个悖论:尽管美国人比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寻找幸福,但研究表明,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不满足,最焦虑的国家之一。在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幸福工业综合体”的推动下,美国出于销售幸福的希望而开始追求满足感。


于是鲁思开始深究这个矛盾,调查这个国家的痴迷到底如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宗教到育儿,从工作场所到学术界。


她参加了一个有争议的自助课程,这个课程承诺参与学习的人会彻底发生转变,而在课程中她所学到的却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她自己的错; 她访问内华达州沙漠中的“幸福城市”,探索它为什么是美国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她深入研究有学术影响力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背后的黑暗真相; 同时她还冒险前往犹他州探索摩门教徒(号称是美国最幸福的人们)的生活。


本书荣获《纽约时报》2016年度的编辑选择奖,并被《纽约邮报》评为2016年度40本最佳书籍之一。


本书第一讲

越追求幸福,越不容易得到幸福?


本讲精华内容

接下来几期节目,我要跟大家来聊聊「幸福」。


关于这个话题的素材,主要来自于我自己看得非常愉快的一本书,美版的书名叫做《Americathe Anxious:How OurPursuit of Happiness Is Creating a Nation of Nervous Wrecks》(《焦虑的美国: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如何创造出一个遍布精神脆弱者的国家》 )。


这本书2016年出版后在美国产生的影响力非常大,在专业媒体上也是好评如潮,还拿了纽约时报2016年度的编辑选择奖。但一年多过去了,迟迟不见中文版。那就由我来介绍给大家吧。


我先来说书里的一个片段。这本书的作者叫鲁思·惠普曼(Ruth Whippman),是英国人,本来是BBC的电视制片人,几年前因为她老公在硅谷找到份工作,于是全家搬到了美国加州生活。


搬到美国的新家不久之后,有一天,惠普曼在家附近的一所中学论坛里看到一个广告,要招募志愿者参加一个叫“挑战日”(Challenge Day)的学校活动。这个活动会定期在假日里举行,参加活动的是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一些老师和一些志愿者。“挑战日”这个活动的目标听着好厉害,那就是让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变得更幸福。这是一个激励幸福的课外活动。这所学校已经举办了很多次。


所谓“挑战日”,挑战的是什么呢?挑战羞耻心。


这个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把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聚集在一起做集体坦白,轮流向别人袒露他们关于性、关于家庭虐待、关于吸毒成瘾和同伴欺凌的内心秘密。


那这怎么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幸福呢?因为挑战日的设计者相信,如果孩子们知道了同龄人的经历,那么在他们心里,理解和同情就会蓬勃发展,嘲笑、欺凌和其他形式的坏行为就会停止。这里你可以先停下来想一想,这个假设靠不靠谱。


鲁思·惠普曼看到这个广告后特别好奇,于是就去报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次活动。在她参加的那次挑战日活动里,主要活动有两项。首先是把学生分成十几个人一组围成一圈轮流坦白。


每一组会安排一个成年人做主持人。主持人首先对着学生们说一段开场白:“你在学校里是不是不太受欢迎?如果你受欢迎,你是不是觉得保持形象的压力大到无法承受?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吗?不够漂亮吗?你在为自己的性取向挣扎吗?你是否遭受过虐待或暴力?有人在伤害你吗?……你们每个人都有两分钟的时间来分享(内心的秘密)。我希望你用‘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你就会发现…’这样的句子开头。”


在惠普曼那组,第一个轮到坦白的孩子站起来说:“如果你真的了解我”,然后非常不情愿地接着说,“你就会发现我的父亲最近进了监狱。”


孩子们就这样一个个地说过去。而鲁思·惠普曼听得如坐针毡,因为有些孩子暴露出来的秘密,实际上非常不适宜在公共场合说出来,而有些孩子的情绪明显是崩溃了。


而她更担心的是,很难预料这么做的后果会是什么。她在书里这么写:

我完全无法想象如果我自己在中学的时候,把自己最黑暗的秘密告诉了一群孩子,他们会怎样在余下的学校生涯中用它来对付我,我无法想象我会有什么感觉。


不过,这还不算是最刺激的。更刺激的第二项活动,叫“跨越界线”(Cross the Line)。


主持人把所有学生们和老师聚在体育馆里,在场地中间画了一条蓝线,然后让所有人先站到蓝线的一边。接下来,主持人会说出一个类别。任何认为自己属于主持人说的这个类别的人都要跨过这条线走到另一边,然后转身面对剩下来的其他人。


类别一开始很简单。比如“任何十八岁以下的人,请越过这条线。” 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走过去,然后转身跟对面的大人面对面。


但很快,要跨出那一步就变得有点难了。比如“任何因为自己的宗教或信仰而受到歧视的人,请越过这条线。” “任何失去亲人或父母的人”“任何因为自己的性取向受到欺凌的人”“任何觉得自己贫穷、担心自己无家可归的人” “任何自己或者有家人、朋友吸毒或酗酒的人,请越过这条线。”


最后是这场戏剧的最高潮。“在座任何有过自杀念头的人,请越过界线,面对其他人。” 鲁思·惠普曼看到,有一个女孩几乎跨越了每一个类别的界限,最后也在眼泪的洪流中跨过了最后这一次界限。这一切让鲁思·惠普曼感觉到非常非常地不自在。


在惠普曼看来,挑战日这个活动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美国人在狂热追求幸福这件事上的各种荒谬。在从英国搬到美国居住之后,惠普曼频繁地遭遇到这种“幸福狂热”:美国人一方面饥渴地追逐幸福,而另一方面,追逐的动机、方法和过程里又有太多的荒谬。


荒谬首先体现在狂热本身。惠普曼作了一番调查,发现这个挑战日活动在全美国很多学校里都有,搞得如火如荼,它的参与者已经超过100万人,已经是美国公共教育系统里的一个主流活动。


甚至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都是它的粉丝,奥普拉写过一段话给这个活动背书,说,“当我说这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时,我不是在开玩笑。”


当然,这也只不过是美国成年人把自己对幸福的狂热追求衍伸到了未成年人身上而已。惠普曼一开始在美国生活,就发现美国人特别热爱谈论幸福这件事。有一些美国朋友很喜欢跟她正儿八经地探讨自己为什么还不够幸福:是不是我没有跟对的人在一起?是不是我没在做让我感受到激情的工作?我是不是还没想清楚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惠普曼觉得他们英国人就很少有这种谈话。英国人其实很擅长施展英式毒舌把生活里的各种苦难冷嘲热讽一番的,但这只是一种调侃,他们不会去把这些不如意当做幸福的绊脚石去讨论。


并不是英国人缺心眼不想要变得更快乐,而是谈论幸福会让英国人觉得尴尬,他们觉得这就像第一次约会之后打电话问对方是不是喜欢自己一样。在英国人眼里,幸福是把生活和工作里那些重要的事情做对了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它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你享受它就行了,何必整天津津乐道呢?


而美国人,不光是嘴上爱说,他们在追求幸福的实际行动上更是狂热。首先是特别爱买书来自学。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的都是self-help自助类图书。


在中国没有自助类图书这种说法,我们这儿管这类书叫心灵鸡汤、叫励志书,或者叫什么心灵修炼,灵修什么的,其实都是一回事。这种自助类图书,换个名称其实就是“幸福学”,这种书在美国是最畅销的。


除了看书,富裕一点的美国人爱报班。比如冥想班,瑜伽班。这两样活动都号称能帮人变得更快乐嘛。此外,就是那些写自助类图书的所谓“大师”们也会办培训班,花几百美元听几次课,就能让你更幸福,你是报还是不报呢?


富人爱报班,而不太富裕的人爱看奥普拉。她那档每周有3000多万美国人收看的《奥普拉脱口秀》,始终都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灌鸡汤,教美国人如何更幸福。这样一档节目,在美国中等和偏下收入的人群里是最受欢迎的,简直可以说就是半个美国的精神支柱。


当然,奥普拉也总为各种幸福培训站台,其中就包括刚才说的这个“挑战日”项目。


美国人当然也没有忘记关爱下一代。成年人在玩的这些花样,现在也正在渗透进全美国的教育系统里。


除了我们开头说的“挑战日”,现在美国的很多中小校里都在开展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激励幸福的活动和课程。比如俄亥俄州有个议员争取到一大笔经费,现在正在小学里试验正念课程。但是把一群小学生关在黑乎乎的房间里打坐,这怎么想都有点滑稽吧?


在美国,教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的课程、书籍和培训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每年100多亿美元产值的大型产业,规模已经跟整个好莱坞差不多了。很多教人如何幸福的培训大师,收入水平也跟好莱坞一线巨星差不多,还经常成为一些名流政要的座上宾。


那接下来我们不禁要问,美国人这么热爱追逐幸福,他们有没有因此真的更幸福呢?答案是,并没有。


美国人虽然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情感精力来追求幸福,但他们的努力和投资并没有得到回报。在2014年盖洛普做的一项调查里,美国人的幸福指数排在在世界第25位,居然比卢旺达还落后两位。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美国可能也是世界上最焦虑的国家之一,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一生中都有患上焦虑症的可能。


事实上,美国人越是追求幸福,他们很可能反而越不容易得到幸福。这个结论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艾里斯·莫斯( Iris B. Mauss)领导的研究小组做出的一系列研究。


在他们的第一项初步调查里,受试者要填一份问卷,在问卷里要回答自己多大程度上把追求幸福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还要评估自己的快乐程度。结果发现,受试者越是把追求幸福当回事,越是看重它的重要性,他们的快乐程度就越低,越容易有不满意或者沮丧的经历。


当然,这个初步调查的结果只是证明相关关系,可能表示人越看重幸福越不幸福,也可能是反过来,那些越不幸福的人才越在意幸福。


为了探明因果关系,艾里斯·莫斯又做了一项实验研究。


这一回,他们先给其中一组受试者看了一篇描述幸福快乐的重要性的文章,用来启动受试者心中对幸福的关注,而另外一组受试者读的是一篇中性的文章。然后他们都看一部搞笑片,看完之后分别评估自己有多快乐。结果是,看过描述幸福重要性文章的那一组,他们比较不快乐。这个实验结果锁定了因果方向,越看重幸福,就越不幸福。


所以,那么执着地想要追求幸福,这种执着本身可能就是挺荒谬的


但你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就算目的性太强可能的确不好,但那100亿的产业里有那么多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技术、培训,它们难道就不能抵消这么一点点负面效应吗?


似乎还真是不能。


这就是美国人的幸福狂热中更荒唐的地方了——幸福产业中绝大部分的技术和培训,不但几乎没有什么能被证实的积极效果,甚至其中有不少与那些真正能改善幸福感的理念恰好是背道而驰的。它们不但帮不到你,说不定可能还会害你。


在做完那次“挑战日”的志愿者之后,惠普曼特别想了解挑战日是不是真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于是调查起她自己参加了活动的那所中学。她想到,“挑战日”活动的理念是,学生们听到同学展露内心秘密后,会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挑战日最直接的结果,应该是减少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


但实际效果却正好相反,在这所学校举办第一个挑战日的前一年,一共发生过8起有记载的校园暴力事件。而在挑战日被引入之后的那一年,暴力事件暴增到46起,骚扰和恐吓类型的事件也比设立挑战日之前增加了四倍。


如果说这是个案不算数,那有没有大样本研究的数据呢?调查结果很让人惊讶,事实上,除了“挑战日”官方自己公布的一些并没有什么科学效力的数据之外,没有什么人做过客观的第三方研究去证明它真能改善中学生的幸福感或者别的东西。


这么一项已经影响很多人的运动,居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背书。


这太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自尊运动”啦,在对效果没有任何科学评估的前提下,仅仅靠一些人或者别有用心、或者头脑发热的推动,自尊运动祸害几代人,最后被证明是不靠谱的。


而在下一讲,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不靠谱,在美国各种幸福培训中比比皆是。这样一个价值百亿的产业,不但没有让美国变得更幸福,反而把美国人折腾得焦虑不堪。这其中的故事,我们留到下一讲再接着说。


这期节目就到这里啦。祝你生活愉快,我们下一期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不枉这一生

刻意追求幸福的同时,幸福的标准理想化了,反而达不到,比如1万个刻意追求幸福的标准都要求做到世界上财富前100名

sunnywith

你在学校里是不是不太受欢迎?如果你受欢迎,你是不是觉得保持形象的压力大到无法承受?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吗?不够漂亮吗?你在为自己的性取向挣扎吗?你是否遭受过虐待或暴力?有人在伤害你吗?……你们每个人都有两分钟的时间来分享(内心的秘密)

笨鸟飞ZZZ

期待中文版

翡翠晨曦

这样的活动好可怕哦

文字癖徐钦

在美国,教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的课程、书籍和培训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每年100多亿美元产值的大型产业,规模已经跟整个好莱坞差不多了。很多教人如何幸福的培训大师,收入水平也跟好莱坞一线巨星差不多

猜你喜欢
幸福岛 幸福课

幸福的人生需要不断的精进自己而来,所以学习、实践、传播就成为了精进的路径和方法。《生命教育学院》在科学尊重生命能量及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by:听见一笑

简叨幸福说|哈佛幸福课|幸福人生幸福孩子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情感稳定、心情愉悦、精神充实。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全部目标和目的”海伦凯勒说:“我非...

by:简叨

幸福课

这里是哈佛大学里的一堂人文课讲述了有关幸福的一些事情

by:秋天1944各自旅行

幸福课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by:慧纯_冉公子

幸福DNA幸福微课【爱的流动】

如果大家想关注臻昀朋友圈分享的生活小美好,或者是其他大咖导师直播活动的预告,收获更多课程福利,请添加臻昀微信号,请打开微信,在添加好友中搜索臻昀微信ID:bhs...

by:李臻昀_读书修行者

幸福的艺术——品味幸福的25课

幸福其实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也要经历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甚至死亡的过程,在作者眼中,幸福一如昼夜交替,复苏是永恒。身为精神科大夫和心理治疗专家的作者,从25...

by:晓风无言

秋恺幸福课

秋恺微信:chiukai微信公众号:laichiukai(赖秋恺)微信服务号:laiqiukai0903(秋恺部落)新浪微博:http://www....

by:秋恺吸引力法则大宝库

24堂幸福课

幸福是人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by:易林泓艺